李 蓉
(廣東省珠海市一中附屬實驗學校,廣東 珠海)
歷史教學過程中,由于受教材篇幅和教時的限制,教師灌輸給學生的多是一個高度濃縮的提綱。這種教學下,學生歷史時空感不強、解釋問題能力差,更談不上培養(yǎng)歷史價值觀了。筆者認為通過歷史細節(jié)教學,對落實學科素養(yǎng)有重要的意義。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史料實證就是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中學歷史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學會重現歷史真實的態(tài)度與方法。
案例1: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
材料一:中國政府對陛下與我國臣民已經犯下滔天的戰(zhàn)爭罪行,用這樣的方式強迫繳出英國人的財產就是一種侵略,這是如此的危險,又如此的不能容忍,所以,為每一件損失要求完全的賠償,已成為文明的高尚義務了。
——《英國駐華商務監(jiān)督義律致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的機密文件》
材料二:(中國的禁煙運動)給了一個戰(zhàn)爭的機會,我們終于可以乘戰(zhàn)勝之余威,提出我們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不會再來,是不可能輕易放過的?!?/p>
——《安得魯·韓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三:這一場戰(zhàn)爭,事實上是貿易戰(zhàn)爭,不是為鴉片而戰(zhàn),而是為貿易而戰(zhàn)?!?/p>
——柏楊《中國人史綱》
問題: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
教師:在材料一中,“突然而殘酷的戰(zhàn)爭罪行”指的是什么?“英國人的財產”指的又是什么?
學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根據材料一,英國人認為他們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結合材料二、三兩則材料關于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原因的說法有相矛盾的地方嗎?
學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那英國人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們可以結合材料三和當時英國經濟政治情況來分析。
學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1840年英國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加緊對海外殖民地的掠奪,地大物博的中國成為英國的目標。而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為英國發(fā)動戰(zhàn)爭提供了借口,可見爭奪海外殖民地、擴大海外市場才是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根本原因。
通過引導學生對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原因的不同說辭的分析這個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分辨史料反映事實的真實性,正確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解釋就是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價的態(tài)度、能力與方法。
案例2:“百家爭鳴”
材料一: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論語·泰伯》
材料二: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我無為,民心自然歸化。
——《老子·第五十七章》
材料三: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頁惡之;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
——《兼愛·.中》
材料四: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
——《五蠹》
問題:請根據材料一、二、三、四,分別指出它們是哪家學派的主張,并概括出各家學派的核心主張是什么?
教師:你們能分別指出材料一、二、三、四分別代表哪家學派的主張嗎?你的根據是什么?
學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下面請大家根據這些史料分別概括出各家學派的核心主張?
學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假如我們學校有某個班的個別同學在晚自習上講話,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你們能運用四大家的學說出點主意,制止這種現象嗎?
學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教學中,通過先引導學生從史料中概括出各家學派的核心主張,再通過學生運用知識解釋現實問題這兩個步驟,使學生逐步領悟知識。將細節(jié)教學引入課堂,拉近了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并用歷史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更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歷史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使其對人類有情感的關懷,在關注現實問題的基礎上,造就為國家強盛、民族振興和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服務的使命。
案例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
材料一:“至少我花四百塊,要是黨部里還嫌少,我拼著不做生意,等他們來封!”……商會長說:“如何?四百塊錢花的不冤枉罷!——可是,卜局長那邊,你也得稍稍點綴,防他看得眼紅,也要來敲詐。”
材料二:甚至一個多月前鄉(xiāng)下人收獲的晚稻也早已被地主們和高利貸的債主們如數逼光,現在鄉(xiāng)下人不得不一升兩升的量著貴米吃。這一切,林先生都明白,他覺得自己的一份生意至少是間接地被地主和高利貸者剝奪去了。
材料三:恒源莊把票子收了,但不肯付錢;據說是抵扣了林先生欠款。恒源莊好不顧面子地派人來提取了當天營業(yè)總數的八成。
老師:請根據上述材料,概括民族資本主義走向破產的原因?
學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師:在民國時期,不但外有列強的擠壓,而且內有官府的盤剝壓榨,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發(fā)展舉步維艱。
歷史是情感的巨大寶庫,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應充分挖掘具有較強感染性的細節(jié),進行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歷史課充滿著思想和感情,如果我們的歷史教學能通過歷史細節(ji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微觀地感悟歷史,就能有效地落實歷史教學的核心目標——以德樹人和培養(yǎng)學生一系列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