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墨
在中國文壇,曹文軒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寫兒童、成年人都可以讀的作品。他的作品,兒童讀到的是精彩的故事,被故事及其中的人物感動,而成年人能夠感受到美學(xué)的境界。
曹文軒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力量,是因為他對悲憫與大愛的不懈追求。
曹文軒的代表作有《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青銅葵花》《火印》等。這本《穿堂風(fēng)》,是他獲得國際安徒生獎之后的新作,一如既往地向讀者展示著他內(nèi)心深處的悲憫與大愛。
《穿堂風(fēng)》的故事并不復(fù)雜,主人公橡樹是一個“賊的兒子”?!百\的兒子”被孤立、被懷疑,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生活對這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并不仁慈,橡樹一再被巧合與意外“下套”,幾乎要坐實了“賊的兒子也是賊”的論斷。然而,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真正能拯救自己的,唯有自己。經(jīng)歷了眾多波折,橡樹最后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穿堂風(fēng)》既是曹文軒對現(xiàn)實的觀照,也是他對人性的深度剖析與考問。
遠離人群的橡樹孤獨、自卑、高傲的外表下,掩藏一顆細膩、敏感、脆弱的心。
在人前,他以自我放逐表達對他人的抗議和拒絕。當(dāng)被眾人從屋頂上勸說下來時,他“沒有從別人搬來的梯子下去”,而是“順著屋后的大樹上回到了地面”。當(dāng)被誤解和逼至絕境,被壓抑的委屈到了不得不爆發(fā)的時候,他選擇了一種決絕的方式———“偷”來奶奶為他存下的以后用來娶媳婦的錢,去鐵匠那里打了一副手銬。他抓出了真正的小偷,并將自己和小偷銬在一起,逼迫小偷說出了真相。
曹文軒講述了一個不受歡迎、處處被排斥的男孩的內(nèi)心世界。橡樹被排擠后的孤獨,被誤解后的怨憤、怒氣,以及試圖證明自己清白的努力和倔強等心理描摹,都非常精彩。一個自閉而又倔強,高傲而又自卑的男孩躍然紙上。
曹文軒也給橡樹艱難的自證清白之路增添了溫暖。雖然大多數(shù)人投向橡樹的目光充滿了輕蔑和質(zhì)疑,但烏童望向他的目光是友好、關(guān)切的,她甚至為橡樹不能享受穿堂風(fēng)而感到不安和歉疚。烏童的歉疚,來自早前橡樹對她的深夜救助。橡樹和烏童,并沒有多少正面交集,他們的交流,僅止于草棚里的女孩向遠處田野的無聲眺望,和田野上瘋跑的男孩對女孩純凈歌聲的用心傾聽。這交集具有單純含蓄的詩意之美,傳遞出自尊和人格的巨大力量。
《穿堂風(fēng)》有意以一個充滿缺點的孩子為主人公,在看似不動聲色的敘述中,刻畫出一個看似殘缺的孩子圓滿的靈魂。但是,《穿堂風(fēng)》平和的文字和敘述無法讓人平和。我們生活中有多少這樣被忽視和被排擠的孩子?他們身上多少閃光點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的?
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心中都有不被陽光照亮的角落。這本書像一面鏡子,能夠讓我們正視自我,寬容他人,擁抱陽光。
曹文軒雖然在創(chuàng)作中有意無意地不斷求新、求變,但對孩子的關(guān)懷、對悲憫的思考始終沒變過。在后記中,他寫道:“‘新小說不只是指它們是我的新作,還有‘新的思考‘新的理念‘新的氣象等其他含義。”
《穿堂風(fēng)》也再一次實踐了曹文軒嫻熟的故事設(shè)計技巧,他將故事精密地層層推進,在高潮處,迎來故事的結(jié)局:真正的小偷對眾人懺悔,說出了事實的真相,被冤枉的橡樹,重新獲得了人們的信任。
給遭受了諸多委屈的橡樹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給兒童艱難的成長之路一個美好的結(jié)果,這正體現(xiàn)了曹文軒對悲憫和大愛的追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