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粉山 馮增海 徐德鑾
摘 要:興化地處里下河腹地,常年種植水稻130萬多畝,近幾年水稻病蟲屬于中等發(fā)生年份,其中水稻紋枯病屬于中等發(fā)生水平。水稻紋枯病不防治或防治效果不佳,會造成水稻2成以上的損失。據(jù)統(tǒng)計,我市每年由紋枯病造成的損失達1000多噸,如果防治不利損失更加嚴重,因此,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會極大程度的影響當年的產量。目前,市場上防治紋枯病的藥劑較多,大多防效較好,為豐富農戶的藥劑選擇,并準確評價噻呋酰胺、井岡霉素的防治效果,筆者選擇了16%井岡·噻呋酰胺SC、28%井岡霉素A SL兩種藥劑開展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效示范,以此評價這兩種藥劑不同劑量對紋枯病的防效,為其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jù)。
關鍵詞:水稻紋枯病;防治;試驗
一、材料與方法
1.供試材料
16%井岡·噻呋酰胺SC、28%井岡霉素A SL(均為浙江桐廬匯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產品)。
2.試驗方法
處 理 藥 劑 施藥劑量(制劑量) 用藥時期
1 16%井岡·噻呋酰胺SC 40ml/mu 第一次在8月8日(水稻分蘗末期)。第二次用藥在8月23日(水稻孕穗期)。
2 16%井岡·噻呋酰胺SC 60ml/mu
3 28%井岡霉素A SL 17ml/mu
4 28%井岡霉素A SL 30ml/mu
5 空白對照(不施藥)
示范設5個處理,不設重復,藥劑處理區(qū)100m2,隨機排列。
3.用藥時間與方法
根據(jù)方案要求,共用兩次藥,第一次用藥在8月8日(水稻分蘗末期),第二次用藥在8月23日(水稻大肚末期)。施藥前后3天均為晴好天氣,天氣條件不影響藥效的發(fā)揮。施藥時,采取二次稀釋法,按畝劑量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施藥器械采用市下牌SX-MD150A電動噴霧器,噴孔直徑1.3mm。
4.田間狀況
本示范設在我市農技推廣中心中試基地,試驗共長勢長相一致。土壤類型粘土,肥力中等,田間持水量30%左右,地下水層深度1.0米左右,當茬種植品種為南粳9108,中感紋枯病,種植方式為機插秧,6月18日栽插。
5.調查內容與方法
(1)安全性。調查各處理藥劑對作物是否有藥害(矮化、褪綠、畸形等),記錄藥害的類型和為害程度。同時調查作物的增產效應。
(2)病害調查。試驗于藥前調查水稻紋枯病發(fā)病叢數(shù)及病指。藥效分別于第二次藥后14天(9月9日)調查病害發(fā)展情況。定點調查,共50叢,記錄總株數(shù)、病株數(shù)和嚴重度,按下列公式計算病情指數(shù)及防效。嚴重度分級標準如下:
0級:全株無病;
1級:第四葉片及其下各葉鞘、葉片發(fā)?。ㄒ詣θ~為第一片葉);
3級:第三葉片及其下各葉鞘、葉片發(fā)病;
5級:第二葉片及其下各葉鞘、葉片發(fā)病;
7級:劍葉及以下各葉鞘、葉片發(fā)病;
9級:全株發(fā)病,提早枯死。
病情指數(shù)(%)=100
防治效果(%)=100
二、結果與分析
第二次藥后7天調查,結果表明,16%井岡·噻呋酰胺SC整體防效要高于28%井岡霉素A SL兩種劑量,且兩種藥劑隨著劑量的增加防效現(xiàn)增加,16%井岡·噻呋酰胺SC 60ml/mu防效最佳,達95.17%,其次是16%井岡·噻呋酰胺SC 40ml/mu、28%井岡霉素A SL 30ml/mu,兩者防效分別為87.54%、83.34%,防效最差的28%井岡霉素A SL 17ml/mu,防效僅為77.79%。
第二次藥后14天最終病情調查,防效趨勢較藥后7天較為一致。防效最佳的仍然是16%井岡·噻呋酰胺SC 60ml/mu,防效達90.06%,其次是16%井岡·噻呋酰胺SC 40ml/mu,防效為83.99%,但28%井岡霉素A SL 30ml/mu防效下降明顯,防效僅為71.22%,最差的還是28%井岡霉素A SL 17ml/mu,防效僅為64.28%(見表1)。
三、結果與分析
1.整個試驗過程中,各處理區(qū)水稻均無異常現(xiàn)象,16%井岡·噻呋酰胺SC不用劑量、28%井岡霉素A SL不同劑量對水稻均安全。
2.本試驗供試品種南粳9108,中感紋枯病,加上秸稈還田,試驗田擱田效果不理想,紋枯病發(fā)生非常嚴重,在此條件下, 16%井岡·噻呋酰胺SC整體防效要好于28%井岡霉素A SL,特別是16%井岡·噻呋酰胺SC60ml/畝,藥后14天對紋枯病病指防效一直在90%以上,體現(xiàn)了較好的效果及持效性。
3.試驗表明,井岡霉素作為防止紋枯病的常規(guī)藥劑,使用時間較長,紋枯病對其抗性明顯,要保持其的生命力,需與噻呋酰胺等藥劑復配,這樣可取得對紋枯病較好的防效。
4.綜上所述,16%井岡·噻呋酰胺SC 40-60ml/mu對水稻紋枯病防效較為理想,建議進一步開展試驗示范,以便在大面積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