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宇
(順慶區(qū)李家小學 四川南充 637000)
小學體育課程是每一個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的都會經歷和學習的課程,在體育課程當中,學生們會學習到各種各樣的鍛煉技能和娛樂游戲。這些技能都能夠強身健體和休閑娛樂,但是學生們在玩耍的過程當中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教師又不能夠面面俱到,這就埋下了潛在的安全危機。再加上小學生的安全意識在這個時期又非常的淡薄,發(fā)生事故的概率就會大大的提高,所以加強小學生的應急救護能力不僅是對于科學體育的需求,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應急救護安全意識,能夠及時的對突如其來的事故做出正確的應對措施,這對于提高小學體育課程的質量,創(chuàng)造安全課堂和快樂課堂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這些教育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事故沒有發(fā)生的時候就做好準備,這是未雨綢繆,一旦事故發(fā)生,就可以采取相關的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保證人的生命安全。
小學體育課堂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往往都是很多種復雜的因素綜合起來才會導致最后事故的發(fā)生的,所以教師要清楚這一點,在開展小學體育的教學活動的時候,就要做好相關的預防準備工作,將這些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苗頭及時的予以掐滅。小學體育教師應該要對課堂紀律做出非常嚴格的聲明和規(guī)范,讓學生知道在小學體育課程當中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情是被明令禁止的。體育課程不同于其他的課程,體育課程具有相當大的自由性和開放性,并且在教學和學生學習訓練的過程中伴隨有身體上的接觸和對抗,教師要對一些動作和活動進行約束,將這些不良的行為進行制止。比如說有的學生喜歡上體育課的時候相互之間打鬧,亂扔東西等等,這些現(xiàn)象一旦出現(xiàn),教師都應該立即進行制止。小學體育教師還應該對學生身體素質進行專項加強訓練,事故的出現(xiàn)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學生的體質太弱,比如說長跑,一些學生還沒有達到跑步路程的標準就開始出現(xiàn)暈眩等身體不良反應,說明了學生的體質不行,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的情況進行專項的體能訓練,提高學生的應急能力。此外,教師進行教學之前,還要讓學生對自己所拿到的體育器材進行檢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示范,怎么樣才是標準的檢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防止使用體育器材的過程中事故的發(fā)生。[1]
意識影響人的行為,不能要求體育老師時時刻刻陪在學生的身邊,所以增強學生的應急救護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學生擁有較強的應急救護意識和安全意識不僅僅對于體育課程有用,在生活當中也是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的,能夠預防事故的發(fā)生。小學體育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安全教育和相關的訓練,比如說可以開展一些安全教育的問答活動等等,出現(xiàn)了一些特殊的事故應該怎樣處理,另外還可以給學生講一些最近的真人真事,這些安全案例都可以講給學生們聽,來提高學生們的安全防范意識,增強學生的應急救護意識。體育教師如果能夠經常性的對學生進行類似的教育,那么就可以加深小學生們的印象,潛移默化的產生對危險的預知能力和防范能力。
在體育活動中,每一項內容都要求學生進行規(guī)范的操作,對每一個體育器材的使用都不能超出其使用的范圍。只有這樣才可以促使學生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增強學生應對緊急情況的素質,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應該言傳身教,作為學生的表率,就應該在平時的操作當中嚴格恪守操作規(guī)范和遵守安全紀律。[2]
增強應急救護意識是為了防止意外事故不會發(fā)生,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防止事故并不能真正的將事故發(fā)生的概率降為0,所以當事故真正發(fā)生了之后,我們還需要具體的應急救護技能,只有具備這些應急救護技能,才能夠在體育課程上發(fā)生意外的時候,應對自如,最終提高小學體育課程的質量。小學體育教師培養(yǎng)學生應急救護技能的方式多種多樣,需要告知學生的是,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來采取不同的應急救護措施,比如說遇到大面積火災的時候,就要及時的打電話119,或者求助學校的安保部門,但是遇到的是較小面積的火災的時候,并且有一部分學生在場,那么就要學生如何正確的使用滅火器以及采取其他的正確的滅火措施。再者,如果說遇到了一些動物咬人的情況,除了緊急對傷口進行處理,接下來就要送同學及時到醫(yī)院進行救治。除了以上的情況,教師還需要對特殊的緊急情況應急救護技能進行培訓和說明,比如說人工呼吸和緊急止血等技能,當有學生溺水或者出現(xiàn)了較多的出血現(xiàn)象的時候,應該如何正確的操作。[3]
應急救護教育是小學體育老師進行體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其重要性不能忽視。小學體育老師需要在體育課堂上做好突發(fā)事件的預防工作,對學生課堂活動加以規(guī)范和約束,檢查器械安全性,將風險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具體的應急救護措施和技能不能忽視,傳授學生緊急止血等方法,讓學生面對野外、家庭以及戶外緊急情況時知道如何處理,從意識到能力上加強學生應急救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