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慶華
(大慶市怡園小學 黑龍江大慶 163000)
課堂評價重在體現(xiàn)它的激勵與導向功能。評價方法有:自評和他人評(老師評、家長評、學生互評)等。通過開展“我能行”班級活動,可豐富評價標準,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得到大家的充分肯定,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在平時的數(shù)學教學中,相當一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他(她)們能說會道,再加止老師絲絲春雨般的評價,他(她)們的成長像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但班級里總有那么幾個膽子較小的學生,他們對自己的見解、結論往往不敢表達或不善于表達,這主要在于他們對自己缺乏自信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家庭教育因素外,還因為平時教學時老師單一的評價,如只簡單使用“對”與“錯”等。更主要的是孩子本人害怕旁人的歧視和譏諷的心理,使其愈發(fā)不敢抒己見。久而久之,便逐漸缺少參與欲,即使老師提問他,他也一問三不知或胡謅幾句應付了事,巴不得老師快快另請高明。
如二年級三班學生林易,從幼兒園畢業(yè)后,到小學就讀,上課活潑好動,每次上課都舉著小手爭著回答老師的問題。由于他不能專心聽講,回答時常常牛頭不對馬嘴,因而引發(fā)同學們的哄堂大笑。老師常因為這樣,不能完成教學任務而好生懊惱,家長因素感到不安,甚至給老師寫一封信表示歉意。老師的回信使家長放寬了心:“只有教不好的教師,沒有學不好的學生,感謝您為我們送來了這個孩子,為我們教育科研提供了研究的課題……”
有一次上數(shù)學課“時、分的認識”,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時,林易把7時30分,說是7時2分,班上一片嘩然,老師不急于表態(tài)“對”與“錯”,而先讓林易說說自己的想法,再請一位笑得起勁的同學來說一說。結果這位同學說不出所以然,原來他是跟著別人瞎起哄,他不好意思地坐下了。接著老師安排分組討論。嘰嘰喳喳,機靈的學生小鳥唱歌般地發(fā)表了有見地的看法,班上響起一片掌聲??粗忠纂y過的樣子,老師不能不分是非地表揚林易說得很正確,但老師中肯地說:“林易提出的看法雖欠妥,但老師要謝謝誰也的參與,正因為有他的說法,才引發(fā)同學們熱烈的討論,獲得知識。”話音剛落,班上又是一片熱烈的掌聲。此后,“笨蛋”、“蠢驢”等諷刺和挖苦聲銷聲匿跡,許多同學原意伸出熱情的手幫助后進生,班級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梢娬n堂上藝術性的評價,產(chǎn)生了積極的作用,頑石子也蕩起了美麗的漣漪。
“失敗乃成功之母”,從沉重的錯誤中提煉出有價值的東西,讓錯誤成為成功之母,成為孕育創(chuàng)新的溫床,并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體驗被師生肯定的喜悅,把錯誤變成教育資源。因為“錯誤”會引發(fā)人們去查找毛病的癥結,促使人們進入更深層的思考與探究,從而提煉出有價值的東西。即使全盤凈是沙子,找不出一顆豆子,但肯定學生的積極參與,不損其自尊心。還可以開導使這明白:任何人的學習與科學家的探索、研究一樣,常伴隨著失敗與成功,失敗往往是通向成功之路的墊腳石,許多科學家的知識經(jīng)驗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以及新科技的開發(fā)大多是建立在不斷失敗的基礎上的,而我們小學生正處在學習階段,出現(xiàn)失敗是正常的,只要我們有頑強的毅力,不怕困難,通過不懈的努力便能達到成功的彼岸。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克服了不良的自卑心理,維護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火花,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講究課堂評價藝術,可使學生懂得尊重他人人格。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們清純的心靈里,原本沒有歧視,沒有譏諷,他們對待外界事物是厭惡或喜愛,在很大程度上受他們周圍成人的態(tài)度的影響。任課老師的眼神是贊許或蔑視,孩子們機靈的雙眼在眨巴眨巴地“讀著”,作為老師如能不歧視待進生,并且盡力地幫助這弱勢群體,便能發(fā)揮有效的召喚力,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多層面、多渠道地進行生生互評,且在評價中提倡“實事求是評自己,一分為二評他人”的精神,讓孩子們初步學會辯證地看問題:對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件事都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俗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10個手指頭各有長短?!本褪钦f任何人都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優(yōu)點。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任何一件事都有值得自己借鑒的地方。引導孩子們使用文明語言,從自由發(fā)表己見中重新認識自己,正確認識他人,取人之長,補已之短,在生生互評活動中學會尊重他人人格。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營造一種寬松、健康、和諧的校園心理環(huán)境,老師帶有藝術性的評價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是走向心靈的藝術,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具有催人向上、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的教育力量,給學生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自由創(chuàng)造的天地,使學生獲得“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這樣學生才敢于走近老師,樂意接近老師,把老師當作生活中的良友、學習中的向導。有了這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感,滋養(yǎng)他(她)們的靈性,使每個學生都能自覺、自主、自創(chuàng),在各自的新起點上,個性和才干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嚴師出高徒,這不可不信,但一味地嚴厲,不施以鼓勵,難有成功的教學。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孩子喜歡學習的理由,往往就是喜歡某個老師;孩子喜歡哪個老師,那門功課一定學得好,也樂意接受老師對他行為的規(guī)范和管教。這是因為孩子年齡小,他們在看待世界,看待自己或他人的時候,不善于思考,往往從自身的感情出發(fā),喜歡就接受。而作為教師,既要教學,又要管理學生,學校工作繁忙,看到學生犯錯就心急,常常不講究方法,缺乏評價藝術,說話讓學生承受不了,這樣教育便欲速不達了。如批評責備孩子時說“你簡直無藥可救”,“長大后能做什么大事?”看到孩子不夠聰明說“你真笨”,“從沒見過像你這么笨的”。這些都嚴重傷害了孩子,使孩子產(chǎn)生不服、不滿、不安、仇恨、煩惱、痛苦等不良心理。這些不良心理在內心積蓄到一定程度,早晚會以某種形式發(fā)泄出來,釀成悲劇?,F(xiàn)在成為很大社會問題的少年行為不軌,家庭暴力,青少年自殺等,就是無從發(fā)泄的能量爆發(fā)。作為教師,要學會耐心地、安靜地聽孩子講話,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聽聽他們傾訴自己的感受,幫助他們分析疑惑和問題。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及時了解孩子的愿望、觀點、要求、興趣、情感等方面的信息,便于有的放矢地對他們進行教育。講究評價藝術,讓學生感到老師的評價是一分為二的,合情合理的,且重塑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這樣,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便能水到渠成,操握教學勝券。正如古人所云:“親其師,信其道?!?/p>
雖是不起眼的頑石子,投入水中,卻能激起千層浪。講究課堂評價藝術,便能見漪波圈圈,淀開晶瑩剔透的藝術之花;便可聽漣漪陣陣,奏響新世紀中國教育改革前進的美妙之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