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雄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丁溝初級中學)
數學是一門科學性、邏輯性、實用性很強的學科,而初中數學對學生學習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初中更是學生積累和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階段,是為學習高中數學打基、做準備的關鍵時期。如果學生沒有學好初中數學,他們在以后學習高中數學時將會面臨很多無法克服的困難,甚至會讓學生產生懼怕數學,討厭學習數學情緒,這對學生的升學和發(fā)展相當不利。所以,初中數學教學對于教學全面發(fā)展、對于初中生成績以及學業(yè)的有利延續(xù)和提高都十分重要。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初中數學老師,一定要在教學中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個服務宗旨,根據學生的需要選擇科學、合理、有效的方法進行教施,保證質量,提高學生成績和能力。作為初中數學老師,如何在具體的教學中掌握課堂情況,了解學生,根據學生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呢?本人總結了以下幾點有效策略與大家分享: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老師主宰課堂,在課堂教學中唱獨角戲,一講到底的教學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當下,面對這一代腦子里裝滿新思想、新理念、信息比較豐富的學生來說,老師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那么,作為初中數學老師,首先,要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深刻理解新課程教育教學的核心,本著為學生全面發(fā)展這個宗旨,緊跟時代步伐,努力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觀念、思想,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自覺學習的意識,提高他們學習的熱情;其次,老師擺脫傳統老師高高在上的角色,從高高的圣壇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和他們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需要,學習困難,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以便在教學中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走進學生中真正為學生實施有效教學。我們知道,在先進的教學理念下,老師不但能在教學中擺脫題海戰(zhàn)術,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還能努力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保證課堂良好的學習氛圍。將傳統的“一言堂”“一講到底”變成如今的“你問我答,交流、探討”,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保證每一位學生課堂上輕松學習,快樂收獲。
數學對于大多數學初中生來說真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它的邏輯性、抽象性、科學性都讓學生覺得深奧、艱澀,難以理解,更沒有目標和方向,導致他們在學習中抓不住重點,不理解難點,甚而產生逆反心理,排斥學習。作為初中數學老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這一情況,在教學中給學生制定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以目標為引導,促進學生努力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給學生制定了這樣的目標:(1)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軸對稱現象,發(fā)現軸對稱圖形特征,準確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2)通過剪紙、折紙、圖形分類等活動,讓學生找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3)運用“軸對稱圖形”中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等等。有了明確的目標,課堂的教與學都會圍繞著這個內容來逐步展開,突出重點、難點,讓學生容易掌握和理解,并因此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實現高效教學。
由于年齡的關系,初中生的好奇心特別強。作為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初中生這種好奇心,讓它在學生的學習中發(fā)揮有利的促進作用,推動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問題情境,不但能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升學生關注度,使學生全神貫注,爭取在老師講授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探索問題的答案。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生的學習應是主動發(fā)現的過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應引發(fā)學生對知識本身發(fā)生興趣,產生認知需要和心理傾向,激發(fā)自主探索的學習動機?!崩纾趯W習“軸對稱圖形”時,我就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同學們,伸出你的左手,觀察一下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再伸出你的右手,這時有幾個圖形?能成為軸對稱圖嗎?”接著我又問學生:“你們誰能在我們學校的建筑物中找出對稱圖形?”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一步步走近了“軸對稱圖形”的知識點,了解這一節(jié)的知識內容。同時,在這樣情境氣氛的調動下,學生深入學習過程,積極思考、參與,激發(fā)其求知欲,拓寬學生視野,達到對學習知識的應用和延伸,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當然,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還有很多,作為新時代的初中數學老師,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注意采用一些有效的措施,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能在廣闊學習空間中自主學習,并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就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發(fā)揮自己學習的潛能,盡最大努力學好初中數學,提高數學成績,從而實現初中數學課堂的高效教學。
[1]張奠宙.中國數學教育在改革與反思中前進[J].人民教育,2008(22).
[2]李慶元.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160-161.
[3]孟慶展,馬志萍.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