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整合點
①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和教育軟件中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
②以信息技術為依托,讓學生利用計算機搜集資料并通過各種方式分享。
③信息化環(huán)境下進行朗讀訓練,逐層搭建梯子,不斷培養(yǎng)學生語感,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并思考。
教材分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魯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課內(nèi)容語言平實,形象鮮明,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其中的一些語句含義深刻,具有啟發(fā)性。教學本課時不但要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據(jù)課文特點,滲透對表達方法領悟的要點,并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對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達人物感情的。
學情分析
班級大部分學生擁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雙基知識掌握較好,具備一定的學習語文知識的方法及自主學習能力,但閱讀理解能力還比較薄弱?;诖?,本課在課前設計了預學單,讓學生前置學習,在字詞過關的基礎上搜集相關資料,為學習本課做好準備并把閱讀理解放在重要的位置。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7個生字,會寫15個字;能夠正確讀寫并理解靦腆、謄寫、謹慎、歧途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借助課題完整地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通過多種形式朗讀體會課文內(nèi)容;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體會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并學會運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父母之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環(huán)境與準備
電子課件、觸摸大屏、學生平板等資源作為教學載體。
教學過程
本課共分為三個板塊,即字詞、閱讀、拓展練筆。
板塊一:字詞——直接導入,檢查預學
本環(huán)節(jié)的目標是讓學生能讀準字音,并理解詞語的含義,生字書寫正確無誤并工整美觀。教師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如下頁圖1)。
①詞語讀音檢查糾正。
教師出示下面詞語,并找三位學生來讀,每人讀一行。
慈祥 精彩極了 得意揚揚
嚴厲 糟糕透了 失聲痛哭
靦腆 謄寫 興奮 謹慎 歧途
(預設:學生容易把興奮、謄寫、靦腆、歧途讀錯,原因是興奮是多音字,謄和譽字形相似,學生在讀靦腆、歧途時讀半邊)
師:讀音有問題嗎?誰來糾正?下面,請一位同學來讀。
生:興奮、靦腆、謄寫、歧途。
師:很好,你能教一教大家嗎?
全班學生齊讀一遍。
②詞語意思理解內(nèi)化。
師:讀音沒問題了,詞語的意思你們都理解了嗎?
(預設:學生都理解了詞語的含義,教師提問或者學生有不懂的提出來并一起解決)
師:大家來說說,歧途是什么意思?歧途理解起來有一點難度,我們一起看“歧”這個字,最初的時候是這樣的,觀察圖片說說你的理解。
生:一只腳,一根竹子,竹子上有分散開的葉子。
師:是啊,腳用來行走,那分散的葉子呢?合起來說說。
生:走入有分支的道路,沒走入正確的主干道。
師生看圖再次理解,學會完整表達,并帶著對詞義的理解,齊讀。
③指導學生寫生字“謹”“謄”。
首先,尋找兩個字的共同點。
師:預學單上,“謹”和“謄”這兩個橫畫較多的字,大家寫得不太好,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學生交流。
師(總結(jié)):是啊,對于橫畫較多的字,我們要注意“間距相等寫緊湊”(屏幕呈現(xiàn)此口訣)。
其次,尋找生字各自的易錯處和書寫不美觀的關鍵筆畫。
師:再看“謄”這個字,除了橫畫要注意,還要注意什么?
學生交流,并舉手回答。
師:你太會觀察了,撇捺舒展留間距(屏幕呈現(xiàn)此口訣)。
最后,教師板書,學生書空,共念口訣。學生練寫,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投影修改。
板塊二:閱讀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標是理清課文層次,學會借助課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①從課題入手,觀察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信息。
師:大家看,課題很有意思,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都加了引號,引用了文中父母說的話。
生2:我覺得引號在這里還表示特殊含義,不僅是父母評價的話。
師:你們的發(fā)現(xiàn)很有價值,是不是這樣呢,學完這節(jié)課,大家就明白了。
生3:“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對反義詞。
師:它們不是反義詞,應該說是意思相反的話。
②回顧預學,概括文章大意。
師:你能根據(jù)課題說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嗎?回顧一下你的預學單。
(預設:學生未借助課題,未完整概括課文)
生:小時候,巴迪寫了一首詩,媽媽說好,爸爸說不好。
師:看著課題具體說說。
生:小時候,巴迪寫了一首詩,媽媽說:“精彩極了。”爸爸卻說:“糟糕透了。”
師:長大后,巴迪明白了,接著說……
生:兩種評價都是對他的愛。
師:像剛才這樣,誰能借助課題,簡潔地把課文主要內(nèi)容說完整。
生:小時候,巴迪寫了一首詩,媽媽說:“精彩極了?!卑职謪s說:“糟糕透了?!遍L大后,巴迪明白了,這兩種評價都是對他的愛。
教師邊講解邊展示圖2。
(預設:學生積極復述課文)
師:同學們,你們說得很完整,誰能借助課題更簡潔地說一說?endprint
學生說,教師同上引導。
(2)細讀文本,理解感悟
本環(huán)節(jié)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提煉關鍵信息,學習語言,并逐層積累朗讀體驗。學生能夠聯(lián)系文中句子和生活實際,抓住人物動作和語言的描寫,談談對父母不同的愛的表達方式的感受,并由個性感受提升到共性理解。
教師提出問題“父母對巴迪的詩各有什么看法”,并要求學生畫出相關的句子,抓語言、動作體會。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可以出聲,用筆畫一畫。
學生自由朗讀,獨立思考。
①學生交流,朗讀體會。
師:我們先來研究母親的語言,哪位同學先說?
屏幕顯示第一段(如圖3)。
生1:我從中感覺到母親對我的詩很滿意。
師:你能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說說嗎?
生1:“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我從母親的語言中感受到母親看到了我寫的詩非常高興。
師:把感受融進去,再讀讀。
生2:我給他補充,從“真是你寫的嗎?”看出母親不敢相信我小小年紀就能寫詩。
師:你抓住了標點符號,不錯!還有嗎?
生3:“多美的詩??!精彩極了!”用了兩個感嘆號,可以看出母親對我的詩太滿意了!
師:你能把感嘆號和你的感受讀進去嗎?
學生自讀。
②補充完善,多層朗讀。
生4:還是第一段,“她摟住了我,贊揚聲雨點般落到我身上”,我從“摟住”這個動作看出母親激動的情緒,從“贊揚聲雨點般落到我身上”,看出母親禁不住地贊揚我。
師:你抓住了“摟住”這個動作感受到母親激動的情緒。繼續(xù)交流這段,這樣的描寫還有嗎?
生5:“興奮地嚷”,我從“嚷”這個動作也能感受到母親的興奮和高興。
師:“嚷”得真好,同學們,人在什么時候會“嚷”?一起說。
齊說:高興、激動、生氣、興奮……
師:對,人在情緒極端的時候會“嚷”,這里的“嚷”是興奮地嚷,該怎么讀?
學生個性朗讀展示。
師:聽到這位同學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母親眼睛亮亮的、興奮的樣子,想象著這樣的畫面,誰再試試。請大家一起讀。
教師總結(jié):從母親的動作和語言中,感受到了母親對我寫的詩的贊美,對我的鼓勵。
③沿用方法,深化感受。
師: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再來研究父親的語言和動作。
(屏幕顯示:“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备赣H把詩扔回原處?!拔也幻靼?,”父親并不退讓,“難道這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嗎?”)
生1:我從父親說的語言和“扔”這個動作中看出父親對我寫的詩很不滿意。
師:很好,你抓住了父親的動作和語言,感受到了父親的嚴厲。想象著這樣的畫面,把你的感受加進去,再讀讀。
生2:我從父親的語言和“父親并不退讓”看出父親堅持自己的看法,很有主見。
師:你不僅抓住了人物的語言,還借助了提示語來體會,很棒。
④角色帶入,男女配合。
師:母親認為我的詩“精彩極了”,父親認為“糟糕透了”,男生扮演父親,女生扮演母親,讀出母親對我的鼓勵、父親的嚴厲批評。
學生扮演角色朗讀。
(3)思考
師:巴迪小時候和長大后分別是如何看待父母的愛的?你能用文中的話說說嗎?
學生從文中找文本依據(jù),自由交流,互相補充。
師(總結(jié)):是啊,正是這兩種不同的評價,才成就了巴迪,誰來讀讀巴迪的資料(屏幕顯示作者資料)。
師:你是怎么看待巴迪父母對他的愛的?
學生交流。
師:后來巴迪明白了,母親的愛是鼓勵,父親的愛是提醒。(板書:鼓勵 提醒)我們一起讀讀,感受巴迪的感受(屏幕顯示最后一段)。
同桌互相讀讀,背誦這一段。
屏幕填空顯示:我( )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我從心底里知道,“( )” 也好,“( )”也好,這兩個極端的( )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那就是( )。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駛?cè)ァ?/p>
板塊三:拓展練筆
本環(huán)節(jié)的目標是讓學生結(jié)合對文本的理解和朗讀體驗,練習運用語言。
①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師:生活中,我們也會有類似的感受。例如,今天,數(shù)學試卷發(fā)了下來,我考了98分。整張試卷,因為一個簡單的計算錯誤丟掉了兩分。回到家,母親和父親有什么表現(xiàn)?又如,有一天,我和父母打掃衛(wèi)生,不小心把父親珍藏了多年的花瓶打碎了。母親和父親又會有什么表現(xiàn)?任選一個,嘗試運用語言、動作描寫寫幾句話。
學生開始練筆,教師巡視。
學生拍照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作品發(fā)送到學生平板端,學生圈畫出寫得好的地方,給予鼓勵性的評價。找到存在的問題,一起幫他修改,加入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更好地表達父母的愛。
②教師相機評價。
教學反思
整堂課中,我以學生為根本,圍繞學生展開教學,利用信息技術的長處,以生為本,回歸課堂,講究課堂的“留白”和“彈性”藝術,留出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討論、操作,促進了學生學習技能的養(yǎng)成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信息化技術,貫穿了整堂課,課前精準學情調(diào)研,課中啟發(fā)學生思維,促進課堂生成,學生生長,課后推動學生素養(yǎng)的持續(xù)發(fā)展,真正把時間還給學生,讓語文課堂更加生態(tài)高效。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取信息技術的精華,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信息化水平,不斷探究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的更好融合和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點 評
孫百靈老師執(zhí)教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凸顯了語文學科的特點,上出了濃濃的語文味兒,同時將信息化手段貫穿課前、課中、課后,讓語文課堂更加生態(tài)高效,該課有以下特點。
1.堅持語文課“以讀為本”的理念
新課程倡導“以讀為本”的理念,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孫老師把“讀”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通過齊讀、自讀、精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理解父母截然不同的兩種評價中所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在理解的基礎上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事件,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描寫等方面,設計練筆環(huán)節(jié), 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引導和啟發(fā)學生進一步感悟父母之愛,使人文性和工具性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2.課堂教學注重預設,關注生成
教學設計中的充分預設體現(xiàn)了對學生和教材的尊重,同時也體現(xiàn)了教學計劃的周密性和課堂的開放性,合理的預設必須建立在對教材、對學生、對課堂生成的充分準備中。孫老師在課前借助家校共育平臺進行前置性學習,發(fā)放精心設計的學習單,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活動中,掌握預習的方法,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課上,通過檢查靦腆、謄寫、謹慎、歧途等重點字詞的掌握情況,充分了解學情,為后面的閱讀理解做了準備,同時也獲得了課堂的主動權。課中,通過回顧預學單,對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兩點預設,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3.重視課堂教學與技術的有效融合
從教學反思中可以看出教師對應用技術手段來提升教學效率和突破重難點有較深的認識,在前置性學習、學情的檢測、學生習作交流等模塊,適時、適當?shù)貞眉夹g,遵循了實效性原則,教學效率大大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