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麗
【摘要】本文論述幼兒園以“制訂觀察計劃”為主題提升教師的觀察能力,提出開展浸潤式園本研討活動,即預設觀察目標和重點、擬定觀察時間和次數(shù)、選擇記錄方法和手段的建議,以改善一線教師專業(yè)技能的短板,讓教師有目標、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游戲觀察。
【關鍵詞】觀察計劃 觀察目標 觀察時間 觀察次數(shù) 記錄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1A-0031-03
觀察是幼兒園教師解密童心的鑰匙,它能幫助教師理解幼兒,促進幼兒的生長和發(fā)展。但觀察一直是一線教師專業(yè)技能的短板,沒有目標、沒有計劃的觀察是教師在游戲教學活動中觀察低效的主要表現(xiàn)。為此,我園將“制訂觀察計劃”作為提升教師觀察能力的有效抓手,開展了一系列浸潤式園本研討活動。
一、研討活動一:預設觀察目標和重點
(一)談談目標
主持人: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我們在觀察前必須制訂觀察計劃。今天,我們就以“制訂觀察計劃”這個主題展開鏈式研討,請大家先談談:你是怎么制訂觀察目標的?
師1:選擇我感興趣的領域制訂觀察目標。
師2:一般是觀察到幼兒的閃光點后,再確定觀察目標。
師3:我的觀察目標大多來自于上次游戲出現(xiàn)的問題、調(diào)整后的策略和幼兒完成任務的情況等。
(二)厘清思路
主持人:大家對觀察目標的設定已經(jīng)有了初步思考,普遍認為游戲行為的觀察目標主要來源于之前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自身的研究方向、心中的疑惑、幼兒的閃光點等。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看下面兩組觀察目標,你對此有什么想法?
觀察目標(一)
師1:很明顯,第二組觀察目標比第一組目標更具體、更詳細。
師2:第一組沒有將目標細化,這樣會導致我們在觀察時抓不住重點,降低觀察的效度。
師3:第二組目標是層層細化的,建立了一個由上至下的目標體系,能指導我們系統(tǒng)地進行觀察。
(三)達成共識
好的觀察目標有幾個特性:一是具體性。詳細、具體的目標指明了觀察重點,可以避免遺漏重要的部分,幫助教師準確把握觀察方向。二是系統(tǒng)性。層層細化的目標體系構(gòu)建了實際、可行的觀察框架,將游戲觀察引向結(jié)構(gòu)化,更有益于觀察結(jié)果的系統(tǒng)分析。三是適切性。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思路為不同水平的幼兒選擇適宜的觀察目標和重點。
二、研討活動二:擬定觀察時間和次數(shù)
(一)案例簡析
主持人:觀察計劃的制訂不僅僅是指目標的設定,觀察時間和次數(shù)的不同也會反映出觀察質(zhì)量的程度和水平。本次研討活動,我們就來聊聊觀察的時間和次數(shù)。請比較下列兩個表格。
師1:表格一中觀察的次數(shù)少、時間短,在建構(gòu)區(qū)中用10分鐘時間,還不能觀察到整個活動的全貌。
師2:表格二較表格一的觀察時間更長、次數(shù)更多,觀察的準確性更高。
師3:通過一次觀察來分析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是不準確的,我更傾向于表格二中設定的觀察時間和次數(shù)。
(二)談談建議
主持人:大家能給出一些擬定觀察時間和次數(shù)的建議嗎?
師1:一般情況下,觀察的時間和次數(shù)越多,觀察的精準程度就越高。
師2:觀察的時間和次數(shù)需根據(jù)觀察的目標來制定。
師3:個別幼兒可以連續(xù)不斷地進行觀察,次數(shù)應該較多;幼兒群體可以采用掃描法,縮短個體的觀察時間,以便輪流觀察多名幼兒。
(三)達成共識
在實際運用中,教師應注意按需選定,即根據(jù)不同的觀察目標和觀察重點,預設觀察的時間和次數(shù),避免觀察時間的隱性浪費。此外,還要注重精準,時間是觀察記錄中很重要的指標,制訂適宜的觀察日程,保證充足的觀察時間和次數(shù)就能提高觀察研究的精準程度。
三、研討活動三:選擇記錄的方法和手段
(一)說說方法
主持人:用哪種方法進行觀察記錄是制訂觀察計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下面有請幾位老師來介紹一下她們的記錄方法。
(二)聊聊感悟
師1:觀察連續(xù)記錄就是對某個對象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若干次的觀察。連續(xù)記錄法能將幾次觀察實錄集于一體,記錄清晰、全面。
師2:頻數(shù)記錄法、等級記錄法和符號記錄法操作起來簡單易行,記錄結(jié)果便于分析和統(tǒng)計,但缺乏詳細的情節(jié)和環(huán)境背景資料。
師3:后面三種記錄方法,需要提高教師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等級確認的能力。
(三)達成共識
四種記錄方法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教師在運用記錄方法時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語言準確。連續(xù)性記錄的語言應該是準確的,請使用“他經(jīng)常選擇”“我看到過他”“我聽到她說”這些事實性語言,而避免使用“她愛”“他喜歡”“我認為”等帶有觀察者主觀判斷的語言,以確保語言的客觀性。二是事前規(guī)劃。在記錄前需要進行詳細的表格設計與時間規(guī)劃,做好頻數(shù)記錄、等級記錄和符號記錄,并對表格里的等級、類別、符號了然于心。三是角色定位。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也存在著互動關系,教師可以是局外觀察者,也可以是部分參與者,還可以是完全參與者,教師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幼兒身上,才能做好觀察記錄。
【參考文獻】
[1]施燕,韓春紅.學前兒童行為觀察[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朱萌萌.幼兒園游戲活動中教師有效觀察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