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青
文章編號:1674-120X(2018)36-0127-02
摘 要:實戰(zhàn)能力是公安院校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衡量教學質量重要的標準,那么公安院校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實戰(zhàn)能力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要問題。文章主要以交通管理工程專業(yè)為例,探討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升學生的實戰(zhàn)能力,對教學方法的組合優(yōu)化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結合任教課程,實踐了優(yōu)化后的教學方法組合模式,效果更加明顯。
關鍵詞:教學方法;實戰(zhàn)能力;組合優(yōu)化;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2018年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涉及的公安技術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提到公安技術類本科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應強化實戰(zhàn)能力,這就要求公安院校技術類本科專業(yè)把提升學生的實戰(zhàn)能力作為培養(yǎng)目標。實戰(zhàn)能力,包括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方法、技巧和應對突發(fā)情形的能力,是學生進行實踐的基礎。
目前,公安院校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實戰(zhàn)能力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培養(yǎng)途徑方面的研究,如構建校局合作平臺[1];二是頂層設計與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如人才培養(yǎng)方案設計,教學手段,考核、評價方法的改革[2];三是教學路徑方面的研究,如從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運用、教學設計優(yōu)化、在職培訓協同等方面實現實戰(zhàn)化教學[3]。這三個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從宏觀層面展現對實戰(zhàn)能力提升的多樣化思考,而依托專業(yè),審視教學方法的選用,不僅會發(fā)揮教學方法應用的針對性,而且也能充分實現學生實戰(zhàn)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結合交通管理工程專業(yè)特點,根據交通警察實戰(zhàn)需求,理解各種教學方法的實質,對教學方法進行了優(yōu)化和組合,并將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以達到提升學生實戰(zhàn)能力的目標。
一、交通管理工程專業(yè)教學方法應用現狀分析
學生實戰(zhàn)能力的提升,大多通過專業(yè)課程來實現。從開設有交通管理工程專業(yè)的公安院校來看,通過開設車輛與駕駛人管理、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交通事故處理、道路交通管理學等課程來培養(yǎng)學生執(zhí)勤執(zhí)法、疏堵保暢、事故現場勘查、責任認定、車輛審驗等能力。而授課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除了傳統(tǒng)的講授法、討論法,還用到了案例教學法、練習教學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等。案例教學法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4]。交通事故處理課程將案例教學法運用到教學中,具體實施步驟是圍繞重難點通過實際案例提出問題,教師通過講授與案例相關的知識,然后分組圍繞案例展開討論并解決問題,最后通過案例庫的案例再次發(fā)揮案例的優(yōu)勢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使用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點是精選案例,但教師仍舊沒有克服先講后練的授課模式,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勢沒有被充分發(fā)揮出來,如能把與案例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先行討論、分析,并把職業(yè)任務融入案例中[5],效果會顯著提高。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使用中,教師需要通過一個或多個任務來組織教學內容,當學生完成指定的任務時,相應也就掌握了教學內容,這體現了提高學生知識掌握與技能應用的基本特征[6]。車輛與駕駛人管理課程結合車駕管理業(yè)務能力,設置了具體的項目任務,如在教學中結合問題式、案例分析式教學方法,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實戰(zhàn)能力。練習教學法運用在了交警手勢信號的訓練中,通過不斷的練習從而鞏固手勢技能,如在訓練過程中,與日常交警的指揮疏導結合起來,加入模擬演練,實現與實戰(zhàn)的無縫對接。從教師對教學方法應用的實踐中,我們還發(fā)現專業(yè)教師對一些較為成熟的教學方法沒有進行實踐應用,如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教學的活動性特點明顯[7],如能運用在應用性強的實踐課程中[8],以案例為載體,結合練習性活動進行教學[9],對提高學生的業(yè)務能力和執(zhí)法水平,推進教學方法改革有積極意義。
因此,教師應針對交通管理工程專業(yè)課程特征,結合常用教學方法特點,以實戰(zhàn)能力的提升為目標,把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和組合作為手段和途徑,在應用上提高互動式和與實戰(zhàn)式[10],進行教學方法的深度融合。
二、提升實戰(zhàn)能力的教學方法的組合與優(yōu)化
縱觀全國26所公安本科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專業(yè)所開設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特點,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實務類課程,指專門開設的實訓課程;一是偏理論課程,其中實訓課占總課時一定比例;一是純理論課程。在這三類中,開設后兩類課程的院校居多。實務類課程是單獨成課的,雖有理論講解,但弱化了教學內容對應的理論前沿發(fā)展,強化了教學內容對應的實踐狀態(tài)[11],課程要求教師掌握實訓方法、步驟、實訓注意問題等內容,理論講授時間極短,整個過程以學生“做練”為主,適合采用“現場實踐教學法”“模擬演練教學法”或“演示法+實操法”。如指揮疏導交通的能力,實際的交通場景不可提前預知,且現場交通狀況變化迅速,有很強的時效性和不可復制性,采用現場實踐教學法,組織學生到交叉路口現場觀摩、實踐,引導學生掌握疏導的重點、技巧和方法,比采用其他教學方法效果要好。如條件有限,可在校園內某個街區(qū),采用模擬演練法,這也會產生一定效果。交通管理新裝備也是學生實戰(zhàn)能力增長的因素,這些新型裝備與其他一些公安網絡信息化系統(tǒng)進行結合,將會推進學生實戰(zhàn)能力提升,此部分內容適合采用“演示法+實操法”的教學方法組合,即教師現場演示,然后由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練習。
偏理論課程,理論教學內容往往會占到整個教學內容的三分之二,與實訓教學內容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銜接關系,對于理論教學內容的組織,適合把傳統(tǒng)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組合起來使用。首先以案例開頭,拋出實務中的難點和關鍵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然后通過理論講授,逐步解決實務問題。最后創(chuàng)設一個與本節(jié)主題相關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解決實務問題。如果時間允許,可以直接采用“開放課堂+自主引領法”來進行,以達到提高實戰(zhàn)能力的目的。實訓內容采取的教學方法與實務課程中所涉及教學方法相同。純理論的課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學、道路交通管理學兩門專業(yè)課程,從內容上屬于后續(xù)課程的前導課程,沒有實訓安排。適合采取“問題教學法+討論法+講授法”的組合模式或“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皢栴}教學法+討論法+講授法”指的是首先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內容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內容閱讀,并分組進行討論,最后通過提問來檢驗學生討論的效果,如果學生討論結果與老師理解有偏差,教師進行講授補充。如道路交通管理學中的“道路交通管理基本理論”“道路交通管理過程”“道路交通管理法制建設”等內容適合采取這種組合,《道路交通管理科技保障》一章可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提前給學生分配任務,讓學生在課外完成科技保障方面的資料搜集、整理任務。課堂上讓學生通過匯報,來逐步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道路交通安全法學課程適合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學內容要圍繞案例的討論、分析逐步展開,最后得出結論。
三、教學方法綜合應用實踐
根據前面的分析,為提高學生實戰(zhàn)能力,本人對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課程中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的一般程序一節(jié)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方法綜合應用實踐。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要求學生結合案例進行辦案程序的模擬演練。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選取“傳統(tǒng)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演練法+翻轉課堂”的組合方式。
1.前期準備
(1)視頻學習。主要根據教學安排,提前錄制學生在模擬辦案過程中應知應會的內容,如“每一步驟實施的法律依據”“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風險點和規(guī)避措施”等。
(2)學生分組。為了比較討論效果,采取兩種方式對學生分組,自由組合的2組,指定組合的3組,每組6人。每一組推選一名學生作為組長,負責案例討論、組員角色分工及問題協調。
(3)分發(fā)案例。提前一周給每組學生提供一個案例,涉及的違法行為有相同的,但發(fā)生時的背景有差別。說明教學目的,讓學生通過查找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參考資料,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并由組長收集匯總在討論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并提前交給授課教師。
2.課堂實施階段
(1)疑難問題解決。統(tǒng)一由教師解答由學生提出的共性問題。如“同一天制作的法律文書如何在時間上體現出先后順序”“受理案件是當事人來到后受案嗎”等問題,而對個別的問題采取提問的方式進行解決。從中檢查學生提前準備的情況以及對案例分析、討論的深度。
(2)學生分組討論并按角色分工進行模擬。通過前期的準備以及課堂講授,學生對案例已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在對案例理解的基礎上,學生按角色進行分工,進行違法行為辦案流程的模擬演練。
(3)小組模擬演示匯報。每一組在對案例總結的基礎上,對辦案流程進行模擬演示,其他同學進行觀摩,從中發(fā)現問題并集中點評。
3.教學法綜合運用的效果分析
從教學效果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自由結合組的學生,更能發(fā)揮團隊合作的優(yōu)勢。比如其中一個自由結合組,在進行角色分工時,除應有的警察、司機、領導角色外,采取一人分飾兩角的方式,這克服了人員不足的條件,額外增加了旁白和輔助人員。旁白主要強調模擬步驟的法律依據及步驟提示,輔助人員會根據旁白提示在黑板上記下關鍵步驟。這一組的模擬演示,不僅呈現了辦案流程,而且把辦案的依據進行了歸納總結和應用,同時又引領其他同學再次重溫了課程重點和難點內容。雖然演示中有個別瑕疵,但創(chuàng)新性強,表演欲望強,與提升實戰(zhàn)能力的目標相吻合,達到了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盧秋玲.構建校局合作平臺培養(yǎng)公安院校學生實戰(zhàn)能力[J].公安教育,2006(11):45-46.
[2]歐三任.公安院校實戰(zhàn)化教學中實戰(zhàn)能力的培養(yǎng)[J].江西警察學院學報,2017(4):18-22.
[3]李 文,李 軍,李成志.基于警察職責的交通管理工程專業(yè)實戰(zhàn)化教學路徑探析[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17(6):109-114.
[4]孫 昌.案例教學法及其應用進展[J].山東工程技術,2016(5):276.
[5]甘渭花.“六步案例教學法”在法律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26):275-276.
[6]劉紅梅.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的構建與應用[J].江蘇高教,2016(4):71-73.
[7]郝琦蕾,王 麗.國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述評[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9):97-102.
[8]李海龍,鄧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3(9):46-51.
[9]余 飛.“案例載體——活動導向”的翻轉課堂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6(8):96-101.
[10]宋 靜,米 佳,衡 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域下警務人才實戰(zhàn)能力培養(yǎng)問題研究[J].公安教育,2017(9):52-57.
[11]李國義.高校課堂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模式研究[J].大學教育,2017(5):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