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 黃春霞
貝多芬說:“語言的盡頭是音樂出現(xiàn)的地方?!敝行W音樂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要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突出情感體驗,以情感人。的確,音樂就像一縷和煦的春風,一滴甘甜的雨露,悄悄地滋潤人們的心靈。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找到美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格以及高尚情感已成為我們音樂教師的職責。下面,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就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以審美作為核心內容,挖掘音樂中潛藏的情感去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而略談自己的幾點淺顯認識。
音樂老師是情感的培養(yǎng)者。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構建特定的情感氛圍,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和情感投入,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喚起學生內在的情感,讓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并且能夠準確的將這種情感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心性的教學目標。
《熱愛地球媽媽》是四年級下冊的一首優(yōu)美的少兒合唱歌曲,為了體現(xiàn)“熱愛地球媽媽”的教學主題、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使學生能夠用深情、親切的歌聲去表演和演唱,我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利用PPT向學生展示了一系列有關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的圖片,再呈現(xiàn)一組優(yōu)美的風景畫圖片,在前后的對比中學生很受觸動。之后,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應該怎樣保護地球,思考應該用什么樣的演唱形式。這樣的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演唱,在完整地演唱歌曲時,同學們都能飽含深情、發(fā)自肺腑的演唱,情深意切的表達自己內心想要保護大自然的美好意愿。這樣不僅有效激發(fā)了學生演唱歌曲的興趣,也能激發(fā)情感體驗,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音樂教學過程不只是認識過程,也是心理活動和社會化的過程。學唱歌曲首先要激起學生學習歌曲的情感,才能指導學生用積極的情感去充分表達作品的內在情感,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音樂本身就是表達情感、抒發(fā)情感、寄予情感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挖掘教學題材本身所蘊含的音樂情感因素,巧妙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美的熏陶,加深情感體驗,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樂曲的含義,也能逐漸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投入音樂的學習中。
《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是一段體歌曲,旋律簡單易唱,卻蘊含著含蓄、深情、真摯的情感。為此,我立足歌曲本身積極挖掘樂曲中富含的積極情感,對學生適時開展“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教育。首先,我播放了《春來茶館》的片頭曲,借助視頻渲染課堂氣氛。在初聽歌曲時,引導學生從速度、力度、旋律、情緒等方面去感受歌曲情緒,并開展“猜一猜”環(huán)節(jié),引導分別說出“最高的山峰”“寬闊的海洋”“古老的宮殿”“最長的城墻”是指哪里,歌曲中所指的家鄉(xiāng)是指哪里。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組織學生結合圖片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喚起學生對祖國和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為本課教學做好鋪墊。在之后的演唱環(huán)節(jié),學生基本都能唱出內心的激動和自豪,深情表達歌曲情感。
以學生為主體,以審美為核心,深入挖掘音樂作品蘊藏的豐富情感,可以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情操,潛移默化的提高人文素養(yǎng)。
音樂作品具有模糊性和非語義性的特點,使得音樂作品具有廣闊的聯(lián)想空間,也因此更顯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但是小學生接觸音樂作品較少,且閱歷和知識積累有限,對一些作品的理解不夠深入。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多種教學手段構建音樂畫面,啟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使音樂作品形象化,升華學生對歌曲情感的體驗。
例如新疆民歌《牧童之歌》,歡快活潑的樂曲不僅形象的表達了牧童放牧時的喜悅心情,也生動逼真地描繪出天真可愛的牧童騎馬奔馳的人物形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靜心聆聽樂曲,邊放開思維盡情想象旋律中的畫面感,想象小牧童的天真可愛,想象他的放牧生活是如何的悠閑自得,當他在遼闊的草原上揚起馬鞭時是多么的英姿颯爽,使其心靈沉浸在小牧童的快樂之中,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呈現(xiàn)廣闊的牧場、童真的牧童、馳騁的駿馬,一種美好的情愫油然而生,學生的內心仿佛跟隨著牧童的笛音和優(yōu)美的旋律來到了一片青青的牧場,找尋著心靈的棲息之處,真正感受到音樂的無窮魅力。
構建音樂畫面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或借助多媒體,或借助畫畫,還可以引導學生以寫作的形式構建畫面,大大豐富學生的思想情趣,打開學生的美好心靈畫卷,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黑格爾說:“音樂是心情的藝術,它直接針對著心情。”音樂是一門表達情感的藝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營造濃厚的情感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多感知、多想象、多體驗,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情感與音樂的共同翱翔中感受音樂之情,探索音樂之美,收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的情感浸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