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威海市第四中學 閆術英
隨著山東省教育改革的推行,普通高中階段為了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應潮流通用技術被推到了前沿。通用技術是一門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為主旨的科目,其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技術意識、工程思維、創(chuàng)新設計、圖樣表達、物化能力五個方面,綜合起來即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然而,由于通用技術在山東省屬于合格考科目,并且還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仍然是高考,所以很多學生對通用技術課程存在著一定的輕視的心理,平日在學習的時候不是太用心,因此怎樣使學生對技術課程有興趣,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就成了當前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我通過這幾年在上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觀察及對課程理念的理解,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
當代社會,技術與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所以通用技術課程應當通過具體的技術實踐使學生理解技術對社會、人類生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開拓學生的視野。與此同時,還應注意將技術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到技術課程的教學之中,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yǎng)。比如充分利用通用技術中的內容載體,來激發(fā)學生自尊自強,展示自身的閃光點,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素養(yǎng)。如在講述《設計中的人機關系》時,CRT顯示器有輻射,會對人的健康造成損害,三星公司采用負離子技術,消除由于輻射產(chǎn)生的空氣環(huán)境的危害,提高空氣質量。進而教師點撥學生在以后實際產(chǎn)品生產(chǎn)中要充分考慮健康目標。這是產(chǎn)品人性化的設計,也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這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人文素養(yǎng)內化為自己的意識,形成習慣,為以后技術設計的學習扎下堅實的一步。
技術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它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因此我們在授課的過程中,應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注意從學生現(xiàn)實生活所接觸的技術內容向現(xiàn)代技術和高新技術延伸,使學生有機會了解日常生活中技術發(fā)展的新成果和未來走向,從而領略到技術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和文化意義,增強對當代先進技術及其文化的理解。
手機是現(xiàn)代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通訊工具,現(xiàn)在的大部分學生手中都有手機,那么手機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在講述《設計的基本原則》中的創(chuàng)新性原則時,我首先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由于手機是學生比較常見甚至經(jīng)常用的一種用具,因此對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然后我用圖片展示了手機的發(fā)展過程。雖然早期的手機實物,也就是“大哥大”學生沒有見過,但是在電視上基本都見過,不用我述說,學生就可以描述出“大哥大”的特點:塊頭大,功能簡單,只可以單純地接聽或者打電話;然后到現(xiàn)在學生比較熟悉的功能齊全的智能手機,這一切都是創(chuàng)新設計的結果,同時也向同學們展示未來手機的發(fā)展趨勢等等。通過上面這個案例,讓學生理解了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原則,知道了創(chuàng)新是設計的核心,明白了創(chuàng)新在技術與設計中的重要性。
我們常常說某人“茶壺里煮餃子,有口說不出”,意思是一些人頭腦中有想法,但表達不出來或表達不清楚。通過對技術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那就是提供真實環(huán)境,鼓勵學生多進行實際操作,把自己的想法付諸于實踐,在實踐操作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在運用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在積極的思考中提高實際動手的能力。技術與設計課有很強的實踐性,只有充分重視這一點,利用這一點,才能發(fā)揮出這門課的優(yōu)勢,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學生的物化能力,也是技術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學生的時間有限,且由于我們這樣的農村中學資源有限,實踐活動的開展就要動動腦筋。我們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如在講到流程的設計時,正好學??煲_春季運動會,因此我提出設計一次班內或班際的小型田徑比賽的流程。本來學生對運動會的熱情就很高,所以他們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設計完之后,我又讓他們互相評價,然后再請有經(jīng)驗的體育老師進行指導與評價,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感到很有成就感,學習的興趣很高。
以上所說僅是我自己的一點淺薄看法,為了讓學生對通用技術感興趣,學好通用技術,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我們的責任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