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 趙林柱
由于名著閱讀考查在中考中所占分值很少,所以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名著閱讀教學幾乎是被當作課堂上的“棄兒”來處理的。
絕大多數(shù)初中教師都是在臨近考試時,從網(wǎng)絡上下載一些閱讀題目讓學生在短時間之內(nèi)強行記憶,然后應付即將到來的考試。
這種以應付考試的強行記憶,不僅沒有取得理想的閱讀效果,還進一步破壞了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
由于初中語文教師對名著閱讀在認識上的偏差,導致名著閱讀教學形同虛設。這樣的局面必然影響學生對名著閱讀的重視程度。很多學生不愿花時間去閱讀名著,更不要說讀整本的書。
教師與學生對名著閱讀不正確的態(tài)度主要都還是受中考名著閱讀考查方式與考查內(nèi)容的影響。就安徽省中考名著閱讀考查題而言,考查的題型基本上集中在填空題與選擇題上。而填空題和選擇題的設題形式更多的偏重于考查學生對于名著靜態(tài)知識點的把握。
比如2011年安徽省中考名著閱讀題的第1小題:“從文體看,《安徒生童話》是童話集,《朝花夕拾》是_____集,《繁星·春水》是_____集。”
雖然有些考查的試題選取名著中的一些具體內(nèi)容,但學生即使沒有閱讀原著,通過相關試題強化、影視劇印象等也同樣能夠答對題目。
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試從以下三大方面尋求名著閱讀的矯正措施。
(1)多本名著對比閱讀教學。
許多名著無論是在題材上還是在體裁上都或多或少有某些相似之處,如果能夠把這些相似之處加以比較,可能會引起學生對名著的足夠重視。
例如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與外國童話名著《格列佛游記》都同屬于游記類,《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經(jīng)歷各種磨難的過程與《格列佛游記》中主人公的種種奇遇就存在某種程度上的相似處,所以筆者在平時名著的閱讀教學中將這兩本名著相結(jié)合,讓學生尋找兩部名著的相似點與不同點。
(2)單本名著精彩章節(jié)精讀教學。
名著閱讀教學應該更多地讓學生潛入到名著內(nèi)部,去閱讀名著中精彩的章節(jié),去感受名著精彩的情節(jié)給自己帶來的沖擊與啟示。
在《水滸傳》的閱讀教學中,筆者抓住多處的“三”字引導學生細讀章節(jié)、精讀文本。如《拳打鎮(zhèn)關西》中對魯智深“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的精彩描寫等。學生在這些精彩的章節(jié)中既理解了名著中獨特的寫法,又領會了“三”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意義。
(1)所謂“內(nèi)外勾連”式閱讀法,就是讓學生將所閱讀的名著與教材內(nèi)相關的課文聯(lián)系起來。
在教學《阿長與〈山海經(jīng)〉》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學生對作者的童年生活產(chǎn)生非常大的興趣,筆者于是就順勢將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推薦給所有學生,且就其中感受最受的一篇寫一寫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的設計在于讓學生能夠真正沉下心來走進作品,帶著問題讀書,并能夠反觀選入教材的文章的優(yōu)點在何處。
(2)“聲情并茂”式朗讀法,主要指對名著中的一些精彩章節(jié)要加以朗讀式的理解。
如果學生在名著閱讀的過程中能夠?qū)⒚幸恍┚实膬?nèi)容大聲地讀出來,這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同時也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名著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學生利用早讀課的時間朗讀高爾基《童年》的第四章里“我”與外祖母的對話以及外祖母的一舉一動的語言,無不讓每一個學生為“我”的不幸而感到同情,為外祖母的關愛而深感溫暖。
(3)“巧寫心得”式讀寫法,主要指在撰寫名著的讀書心得時可以采用與名著相同或相似的寫作方式。
這樣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更接近理解名著的寫法以及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例如學生在閱讀冰心的詩集《繁星·春水》時,筆者就讓學生嘗試也采用寫詩的方式來給作品進行批注。下面是學生批注的冰山一角:
(十九)寂寞,不是孤獨者的心聲,而是孤獨者的守望。(張明宇)
(八)生命短暫,但,縱是殘花,也要綻放最美的花朵。(張怡)
(十九)時間不等人,卻有人故意來遲了!(束夜婷)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閱讀名著除了關注他們的閱讀興趣外,更要注重他們閱讀的量與質(zhì)的關系。所以我校制定了《名著閱讀等級考核方案》,并設立閱讀的5個等級,由低到高,依次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等次分為合格、良好、優(yōu)秀三個層次,考核完成后頒發(fā)閱讀等級考核證書。
名著閱讀及教學雖然存在很多困難及問題,但筆者根據(jù)學情實施的上述種種做法,既激發(fā)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更讓名著閱讀成為了學生人生路上的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