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琳 王可怡
(1.蘭州現代職業(yè)學院旅游分院 甘肅蘭州 730000;2.隴南市武都區(qū)兩水段河壩小學 甘肅隴南 746010)
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yǎng)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對一個人來說,文明禮儀是一個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作為一名中小學學生,繼承中華民族的禮儀傳統(tǒng),學習禮儀文化,培養(yǎng)禮儀素質,是社會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塑造個人良好社會形象和品質的最佳時機。本人支教在隴南市武都區(qū)馬街初級中學,并與隴南市武都區(qū)兩水段河壩小學王可怡老師聯(lián)合調查了學生行為規(guī)范和禮節(jié)禮貌狀況,學校規(guī)模中學共927人,小學共211人,抽查學生共406人。有86%的學生學習、生活、文明禮儀習慣極差。查卷分析如下:
農村與城市中小學比較,其學生素質,師資水平,學校環(huán)境,社會教育與資源,家庭教育層次都存在很大差距。調查統(tǒng)計,留守孩子達到70%以上,特別是留守的孩子們靠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親人照看。這些留守兒童,一來那些代理家長不懂得該怎么去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只管吃飽,不管學習和教育,教育的貧乏是行為養(yǎng)成的致命傷。二來學生從小學到中學的幾年時間里,學校幾乎沒有禮儀課程開設,僅僅靠政教處和教務處教學秩序去規(guī)范,家庭的行為教育更是少之極少。
隔代教育中的“留守學生”由于祖輩的溺愛、父輩的寬容和自身的原因,許多孩子的文明禮儀現狀讓人擔憂,隔代教育中孩子文明禮儀認識不高或者淡薄,一些孩子在學校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禮讓,不講禮貌;在社會上不知道怎樣稱呼他人,在家里不懂得孝敬長輩……。現在的孩子只知道“知書”而不知道“達理”者之多。
老人疼愛孩子,對隔輩的孫子孫女容易遷就和溺愛,生活中大包大攬,行為上缺乏約束,放任自流,樣樣依著孩子,保護著孩子,對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部包辦代替,致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但求物質上、生活上的滿足,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與引導,即使孩子犯了一些過失,也認為“樹大自然直”,姑息縱容,使孩子得不到正確、嚴格的家庭教育,甚至還造成很難接受其父母、老師的嚴格要求和批評,使正確的必要的教育難以進行。
加強禮儀教育必須發(fā)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修養(yǎng)、自我完善的優(yōu)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禮儀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各種禮儀活動和社會公共活動,不斷積累交往經驗,展示禮儀的魅力,例如: 開展“明禮誠信”活動,制訂修身計劃,發(fā)揮禮儀的自律作用;發(fā)動全校師生尋找校園中的不文明現象,弘揚文明禮貌之風,使禮儀之花遍地開放;通過《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條例,利用學校廣播、樓道墻壁、教室學習園地,校園櫥窗、報刊報紙欄、學生晨會、班會等進行宣傳,再由政教處牽頭選擇一些適合農村學生文明禮儀為內容,開展一些文明禮儀活動,同時做好校園的綠化和美化。
一位教育家說:“在兒童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希望自己被表揚的欲望?!比说男睦硖卣鳎褪窍矚g稱贊、表揚、獎勵,而不喜歡批評、禁止和消極的阻撓,因此,給予孩子積極地鼓勵和引導在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很重要。大家都知道班級的課堂紀律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上課時經常提醒學生坐好、認真聽、多動腦。開始一段時間,這些提醒會引起學生注意,但多次以后感覺效果并不是很明顯,持續(xù)的時間也不長。那就要采用表揚的方式督促學生自覺遵守紀律。凡是上課認真聽講,坐得端正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只要說“某某同學坐得真神氣!某某同學神速!某某同學字寫的真漂亮!”當回答問題精彩時要以掌聲給予贊賞。這些語言,在肯定某一些學生的同時,也會讓其他學生受到鼓動,在課堂上更加遵守紀律,積極思考,從而課堂效率就會在無形中提高了。只有常抓不懈,不斷探索教育新途徑,才能使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提升教學質量。
“做人先學禮”,禮儀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課。禮儀必須通過學習、培養(yǎng)和訓練,才能成為人們的行為習慣。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有義務和責任,通過學習禮儀、傳承禮儀,自然而然地成為這個民族和團體的一員。建議每個學校每學期開設1-2節(jié)文明禮儀課,特別是新生的入學教育,必須要在入學的一周內結合《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進行個人禮儀和學校禮儀教育。其次學校政教處要求班主任每三周開展一次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班會,重點明確文明禮儀內容。
農村孩子最缺乏的是家庭教育,因為70%的孩子父母因在外打工和孩子交流較少,無法教育,監(jiān)督和督促他們的行為更是少之又少,導致了學生家庭禮儀的缺失。因此,要把文明禮儀教育向家庭延伸。布置家庭禮儀作業(yè)。通過家長會和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并對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做一個懂文明、講禮儀的好孩子進行輔導,使家長掌握正確、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堅持把禮儀教育與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發(fā)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務能力在內的勞動教育相結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共同參與到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中來。總之文明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之以恒,才能使學生逐步形成文明識禮的好習慣。
學校制定出《中小學生文明禮儀實施方案》,結合《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把文明禮儀內容直觀化,列出班級考評細則,在督導檢查的同時,每兩周抽出各班的班長進行一次檢查評比通報,把檢查評比的結果計入班風,班紀中。為了是學校文明禮儀可持續(xù)的發(fā)揚廣大,學校每年將文明禮儀設立一個集體獎項,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設立個人獎,且還可以納入德育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