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錦
奶奶手里拿著青菜,她將發(fā)黃不能吃的菜葉撕下丟進地上的垃圾桶,又將那棵菜從上到下細細檢查一遍,才把它放進洗菜籃。我察覺到,她的視力明顯再次衰退了,即便戴著老花鏡,她與蔬菜的距離也極近,仿佛一位科學家在觀察培育出的新品種。
年初,奶奶因中風不慎摔倒在地,造成腿骨骨折,醫(yī)生說老年人恢復速度慢,恐怕接下來幾年她都不能下地行走自如。奶奶圍著的那條略褪色的圍裙,還是她健康時踩著縫紉機,用精心挑選的布料制成的。想到這里,我眼睛有些發(fā)酸,不由在心里再次感嘆,時間是種神奇的催化劑,在任何人都無法預料的情況下,它會打開一個按鈕,讓人加速衰老。
父親素來心軟,想接手奶奶挑菜的工作,沒想到卻被奶奶和姑姑同時阻止了。
姑姑悄悄告訴我:“之前我也不忍心,可這是她能做的為數(shù)不多的事之一。聽說鄰居家的老人同樣身體不好,全家人都不讓她做事,后來老人因為過度肥胖導致呼吸困難,病發(fā)搶救時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救命時間?!?/p>
我點了點頭,轉身一看,奶奶還在認真挑揀青菜,沒有怨言,也沒有因手腳靈活度下降而急躁發(fā)脾氣。顯然,她很樂于做這些事。
雖然在姑姑的臉上沒有讀出同情,但我發(fā)現(xiàn),她讓奶奶做的事是有意篩選過的。剝水煮蛋或拌一碟涼菜,這些精細的小工作能讓奶奶適當活動,她恢復得越來越好,想必也是得益于此。
我了解,姑姑的這種態(tài)度傳承于奶奶。父親剛出生那年,奶奶農村老家的表弟來投奔他們,打算在城里找份工作穩(wěn)定下來。因為沒有固定住所,他就借住在奶奶家。一周后,奶奶開始督促表弟找份工作,并提出如果要繼續(xù)在家里住,每月必須上交部分工資作生活費。
包括爺爺在內許多人,都勸過奶奶,她的表弟初來乍到,對一切還不熟悉,不應對他太嚴苛,被其他親戚知道了,會落下不近人情的話柄。可奶奶沒有讓步,有理有據(jù)地反駁:“工作就是最快適應新生活的方法?!?/p>
現(xiàn)如今,奶奶的這位表弟不僅在城市定居,供三個孩子讀完大學,又見證兒孫們在其他都市里工作生活。奶奶生病后,他經常提著大包小包來探望,每每談及往事,語氣里是滿滿的感激:“要不是姐姐當年催著我上進,我不知道要再奮斗多少年,才能站穩(wěn)腳跟?!?/p>
我非常認同奶奶的做法。得到同情,在很多情況下是別人將你同他們區(qū)分開來,視作另一群體。
以前我不明白,為什么越是好強的人越喜歡隱藏傷痛,想必答案就在于此,一怕愛他的人牽腸掛肚,二怕其他人知道后,被同情的眼神環(huán)繞。
多虧奶奶,用行動給我上了一課。高中為節(jié)省時間,我在奶奶家度過了三年。第一年冬天,我生了場重感冒,咳嗽嚴重到上課都聽不清老師教授的內容。
快痊愈時,奶奶說:“從今天起,由你負責家里掃地的工作?!?/p>
我不解,課業(yè)原本就緊張,同齡人恨不得睡覺都在刻苦,為什么我要負責家務?可惜我從小畏懼奶奶的嚴厲,不敢提出異議。等我真正理解她的想法,已是三年后。打掃幫助我從繁重的學習里抽離出來,放松緊繃的神經,也能鍛煉身體,是為我著想奶奶才想出了這個辦法。我換季時不易生病,有足夠的精力專注于學習工作,也是負責家務后潛移默化的影響。
所以不同情,才是生活最難的博弈之一,不僅要付出真誠的關心,還要思考怎樣的行為是真正為對方著想。
責編/劉維笑
E-mail:14641101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