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衣
我們今天不談閱讀,只聊對本期文章的“悅讀”感受。
當然,這也是一種閱讀。
我們都知道,《詩經(jīng)》在我國文明中的地位無可替代。本期“青春悅讀沙龍”提煉的主題,專談《詩經(jīng)》之美。寫《詩經(jīng)》之美的文章無數(shù),角度眾多——聲、韻、樂、情,思想價值觀,“其詞其韻,其形其神,無一不美”。本期擷取對自然的親近、穿越千年的情感和思想之美三個方面,引領(lǐng)讀者進入一種美的情境,感受美的意韻。同時給出后續(xù)課題:選取《詩經(jīng)》中的任意一篇,寫出喜歡的理由。很多人的名字來源于《詩經(jīng)》,甚至人生準則也來自《詩經(jīng)》。這反映了《詩經(jīng)》獨特的教化作用,其對品性、文化的構(gòu)建價值,迄今不退。
《三國演義》位列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受其影響的人千千萬萬。劉永學讀曹操,認為,“在狼煙未息的戰(zhàn)場上,曹操的這句話充滿了詩歌的元素。他本來就是個詩人。”這樣的表達,充滿了詩意。
現(xiàn)代以詩為馬、逐夢遠方的朋友畢竟在少數(shù),所以我們才提倡回望經(jīng)典。古時,詩書禮都是尋常。陳仁玉一介書生,才氣逼人,去臨安趕考,竟得到當朝宰相與眾大臣、名士降階相迎。學問突出但難免波折的他,最終做到了一生務(wù)實,不圖虛名,創(chuàng)作了世界上第一部食用菌專著。
李煜國破成囚,其勢難逆,萬般無奈,政治上堪稱“差評”。但他似乎志不在此,而是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皣也恍以娂倚遥挼綔嫔UZ始工?!薄扒Ч旁~宗”李煜,終是未負此生。
那些參與《詩經(jīng)》創(chuàng)作與編訂的人,那些熱愛文明的人,那些“出名前不為名所誘,出名后不為名所累”的人,那些能過儉樸生活、能過高尚生活、能過謙卑生活的人,那些能弄清生活本質(zhì)的人,那些認識并引領(lǐng)你的時代的人,終究都做到了傾情付出,不負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