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宇彤
心理健康乃為官之要。一個好干部,在不忘初心、出于公心、保有愛心、具有恒心的同時,還必須安心,這個“安”是身心的雙重之“安”。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一份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約有2億到3億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其中抑郁、焦慮和失眠位居前三位。中國約有1.9億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專業(yè)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在這個龐大的基數(shù)上,有官員患上嚴重的心理疾患便不足為奇了。
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中國黨政干部論壇》曾刊發(fā)過一組主題為“領導干部心理健康與調適”的文章,其中一篇題為《心理健康應成為選任干部的重要標準》的作品中提到,“根據(jù)近年來中央紀委和地方各級紀委查辦案件的情況看,一些干部之所以違紀違法乃至成了腐敗分子,一個重要因素是具有嚴重心理疾患?!弊髡咧赋?,容許有心理疾患的人走上或留任重要領導崗位,就有可能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不論從人道主義的角度,還是從工作角度考慮,都不應該把那些具有嚴重心理疾患的人提拔到重要領導崗位;對于那些已經表現(xiàn)出嚴重心理疾患的領導干部,應盡快將其撤離領導崗位。文章強調,具有嚴重心理疾患的干部,不僅會給自身帶來痛苦,而且極易在工作、廉潔自律、人際關系等方面出現(xiàn)問題,而且,有些干部的嚴重心理疾患很難治愈。
有專家認為,根據(jù)現(xiàn)代領導心理學理論和中國干部隊伍實際,至少有嫉妒心理、暴力心理、報復心理、偏執(zhí)心理、自戀心理、奉承心理、自大狂妄心理、冷漠心理、物質依賴心理、說謊癖等嚴重心理疾患的人不能委以領導重任。單是這些名稱,就足以驚心動魄。如果僅是一個自然人,擁有上述心理至多產生著扭曲自己、痛苦家人的有限影響,但若是換成握有一定公權力、心理不健康的官員,他們的工作、生活一旦遇到尖銳矛盾,便很有可能會因為“看不開”“想不通”而做出過激行為,走向將很難把控,后果也將很難預測,輕則于己于家不利,身心出現(xiàn)問題,甚至抑郁成疾;重則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
人的全面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大部分,后者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前者。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造成功能殘缺最大的前十位疾病中有五個屬于精神障礙。官員心理是否健康,不僅僅是簡單的醫(yī)學問題,更關乎著其能否正常履行領導能力,關乎著黨和政府以及干部隊伍的形象和威信。
令人擔憂的是,不少領導干部對心理健康的知曉率低,病恥感強,不但諱疾忌醫(yī),而且視心理健康問題為洪水猛獸,認為如果承認了會大失領導身份,于是,本來完全可以通過及時干預得到有效抑制的心理疾患,卻因為刻意地、極力地掩飾而錯失治療良機。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對領導干部的考核評價,也存在著長期偏重業(yè)務能力、從政水平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問題。
新形勢下好干部的基本標準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這20字所涵蓋的一切都離不開心的滋養(yǎng)和保障,所以,選拔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心理是否健康應成為重要的參照標準。一個好干部,在不忘初心、出于公心、保有愛心、具有恒心的同時,還必須安心,這個“安”是身心的雙重之“安”。由于心理問題的原因并非千人一面,有些是人格缺陷,有些是壓力使然,所以,需要組織部門對每一位帶“病”干部辨證施治,該減壓的減壓,該調離的調離,要知道。精神上的障礙不似身體上的疼痛,忍一忍就能過去,也許,組織部門一時的疏忽就給帶“病”干部及其家庭埋下了工作與生活的雙重隱患,最終釀成無法挽回的人生悲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