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軍
【摘 要】《飲食男女》作為李安“家庭三部曲”的終章,同樣探討了家庭這一主題。在這個缺少母親的家庭中,父女之間的代際倫理存在一定的沖突,但父親的話語權利漸趨弱化,最終和女兒達成和解。片中的兩位老人,以及三個女兒也展現(xiàn)了他們各自不同的家庭觀、婚戀觀。通過一次次的“飲食”,一個家庭結構逐漸解體,重組為新的家庭,“飲食”和“男女”重新融合,實現(xiàn)了家庭文化的傳承。
【關鍵詞】代際倫理;婚戀倫理;解構;重建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34-0014-03
一、代際倫理觀念
(一)父女話語權利的沖突與和解
在中國家庭中,父親通常被稱為“一家之主”,作為家庭的權威人物,具有至高無上的話語權,幾乎可以統(tǒng)治兒女的一切?!讹嬍衬信分械募彝ナ且粋€缺少母親的家庭,因此父親的角色較之“家庭三部曲”的前兩部《推手》《喜宴》中的父親顯得特殊一些。老朱既要承擔三個女兒日常生活瑣事,又要面對女兒的反叛,作為父親的他力圖維護自己的權威和地位。《飲食男女》中的代際沖突比較微妙,一個父親和三個女兒,他們通過每周一次的家庭晚宴維系感情,解決問題。每周日的晚餐則是父親話語權的象征,三個女兒誰都不敢反抗。老朱是臺灣少有的中國菜大師,廚藝精湛,在家就有自己的廚房,但二女兒家倩說“那是他的禁地,如果我在里面大燒特燒,他會過來阻止我,好像怕我搶了他的飯碗?!币蛔镭S盛的菜肴是老朱可以向兒女們展示、值得驕傲的地方,也是他費盡心思維系家庭的手段。
然而三個女兒都已長大成人,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心思。表面上看是四個人一起吃飯,其實都各懷心思。三個女兒的名字中都有一個“家”字,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這部影片對于“家庭三部曲”的一個升華和總結。父親的話語權體現(xiàn)在多方面,如“仁義”“尊卑”“忠”“孝”等,而父親的權威一旦對子輩構成抑制,就會導致子輩的反抗和突圍。[1]大女兒家珍隱藏了自己大學的情史并揚言終身不嫁要一輩子照顧父親,但愛情似乎來得很突然, 在一次晚宴中匆匆宣布了自己的婚姻已成,離父親而去。二女兒家倩任性、開放而又倔強,遺傳父母各一半的性格。在第一次家宴中,家倩首先發(fā)難,提出要投資房產(chǎn)自己搬出去住,如她所說:“不過想到要離開那個家,一切都值了?!币痪湓挼莱隽烁概g的代際沖突和反抗。小女兒家寧看似是最省心的一個,卻發(fā)生了未婚先孕的事情。按照父親的想法,家庭晚宴原本是他和家人聯(lián)絡感情、維護自己權威的方法,然而一次次事件的發(fā)生,女兒們一個個地離去都在反抗著他的權威。但不管三個女兒給父親的權威造成了什么壓力,父親仍然包容原諒她們所做的一切,如家倩投資失敗后賠光了所有財產(chǎn),父親仍然答應讓她在家居住。
所以在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父親的權威雖然存在,但是受到了女兒們的挑戰(zhàn),代際之間的家庭倫理存在矛盾沖突。不過在最后一次家宴中可以看到父親和二女兒家倩的和解,家倩最終繼承了象征父親權威的廚房,父親的味覺也恢復了,父女話語權達到調(diào)節(jié)和平衡。
(二)老人的家庭倫理觀念
1.傳統(tǒng)父親形象的顛覆。中國素有“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但在這部影片中沒有出現(xiàn)兒子,而是女兒。由于妻子的過世,老朱獨自撫養(yǎng)和教育三個女兒, 缺乏母親的關懷呵護,父女之間的情感隔閡是顯而易見的。所以老朱每周日都要做一桌豐盛的晚餐讓一家人團聚,借此機會和女兒溝通交流。然而現(xiàn)實的情況就像二女兒家倩所說:“反正他最近怎么看我都不順眼,見了面話也說不了幾句?!睂τ诶先藖碚f,膝下兒孫環(huán)繞、安享晚年,是求之不得的。對老朱來說,妻子的早逝、和女兒溝通的障礙,以及好友的離世,都給他的生活添上了孤獨的色彩??嘈臏蕚涞娘埦值貌坏脚畠簜兊睦斫?,父親也會覺得自己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心中的困惑和情感的壓抑日積月累越發(fā)使女兒們感到父親行為的反常、脾氣的古怪。女兒一個個出嫁、離家,父親的身后之事由誰料理,二女兒家倩認為她應擔起責任??删驮谒艞墐?yōu)越的外調(diào)機會,準備照顧父親和父親一起生活時,父親卻突然公布了和錦榮的婚姻,這讓晚宴上的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原來父親早已為自己的將來做好了打算!錦榮的妹妹錦鳳和大女兒家珍是同學,被看作是朱家的第四個女兒,這樣兩個人的結合在今天看來同樣是對傳統(tǒng)倫理的一次挑戰(zhàn)。因此老朱這一形象并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定義的傳統(tǒng)老人,因為他沒有按捺住寂寞,和一個與女兒們年齡相仿的女人再婚,從中國文化上講這是反道德的。[2]
影片中還有一個細節(jié),即老朱味覺的缺失和恢復,這其實是一個隱喻。從這里可以看出父親內(nèi)心的夫妻之情、父女之情,以及友情方面的空洞與缺失,這為影片最后父親所做的令人驚愕的決定埋下了情感的伏筆。[3]影片最后老朱和錦榮搬到了新居,錦榮也懷了老朱的孩子,父親的生活走上了正常的軌道。正是他超越時代倫理,主動追求自己的幸福,在最后一次晚宴中,老朱嘗到了味道,恢復了味覺。這一恢復顯得意味深長。老朱已從大飯店退休,摒棄了做菜這一傳統(tǒng),作為傳承紐帶的人是與他最為相像的女兒家倩。在這里,父親的權威再次被打破和否定。
2.梁母所代表的傳統(tǒng)家庭倫理觀。除了老朱,影片中還有一位老人——錦榮的母親梁伯母,她是個急性子,愛嘮叨、多管閑事,被朱家的三個女兒稱為“老巫婆”。作為母親,她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組建一個美好的家庭,生活幸福。然而兩個女兒錦鳳和錦榮的婚姻在梁母看來都是失敗的,錦鳳跟老外結婚,錦榮在打離婚官司,看著朱家三個女兒乖巧漂亮,想到自己的女兒確實不讓人省心。
梁母頻繁地來往朱家,與老朱談家庭、談女兒,認為體貼的老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梁母看來,獨自一人撫養(yǎng)孩子實屬不易,等孩子長大成人,自己也該為以后的養(yǎng)老打算。在和錦榮聊天時,梁母似乎已經(jīng)認定老朱就是他未來的老伴,“話雖不多啊,跟我還蠻談得來。”其實老朱和梁母在理論上是很相配的,他們年齡相仿,一個鰥夫一個寡婦,女兒都已長大成人,沒有多余的負擔,所以家倩也想把他倆撮合在一起。在晚宴上,梁母以為老朱要向自己表白,通過鏡頭可以看到梁母嬌羞竊喜的表情。然而結果是大家都沒有預料到的,自己喜歡的男人突然變成了女婿,平日潑辣的梁母一下子暈厥了過去。這種超越倫理的老夫少妻是她不能接受的,更何況這夫是自己看中的男人,更何況這妻是自己的親生女兒。
所以影片中的兩位老人,老朱和梁母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家庭倫理,老朱傳統(tǒng)的父親形象已經(jīng)破滅,梁母則是固守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倫理道德。
二、婚戀倫理觀念
“飲食是臺面上的東西,可以發(fā)展成一種令人羨慕的藝術;男女則是臺面下的東西,個中滋味只要自己知曉?!盵4]這部影片名為《飲食男女》,其中“飲食”代表的是家庭的物質(zhì)生活;“男女”則代表了人的情感。將中國的飲食文化與兩性關系結合在一起,兩者組成了一個家庭成立的必要因素。
(一)作為父親的婚戀觀
中國傳統(tǒng)家庭中的婚姻觀念講究門當戶對,男女雙方年齡相仿,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所以當老朱宣布和錦榮的關系后,在場的人無不大吃一驚,以為是父親酒后的瘋話。其實在此之前,老朱對于錦榮和姍姍的感情,都是含蓄而內(nèi)斂的。影片中有兩次老朱和錦榮的交流,第一次是開場時老朱接到的電話,他在教錦榮做飯。第二次是錦榮發(fā)現(xiàn)了老朱和姍姍的小秘密,跑去告訴老朱讓他今天不用給姍姍送便當。這兩次交流都是短短幾句話,但可以看得出他們之間的小幸福,雖然在世俗的眼光中這是一種不倫之戀。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老朱在第一次家庭晚宴時就要說明自己和錦榮的關系,但后來一次次地被打斷,隱忍到最后兩個女兒陸續(xù)出嫁,老朱在晚宴上終于宣布了自己的決定。其實三個女兒有心撮合父親和梁伯母,認為他們才是般配的,但父親的宣布結果倒使她們變成了傳統(tǒng)思想的守護者,因為父親的行為超越了時代倫理、世俗之見。
(二)女兒們的婚戀觀
除了老夫少妻,這部影片還展現(xiàn)了多樣化的婚戀形態(tài),有閃電結婚、分手后的性愛關系,以及未婚先孕等,這些則分別對應著老朱的三個女兒們。三個女兒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比較接受外來文化,她們的婚戀觀也比較崇尚自由開放。
大女兒家珍信奉基督教,這本身就是一種西方文化,她的性格比較清高古板,在家中自覺把自己定義為母親的角色。有趣的是,她向家人隱瞞了自己大學的情史,事實上那只是自己一廂情愿的幻想,她將自己的“男女”之情封閉起來,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然而老實忠厚的體育老師周明道的出現(xiàn)激起了她心中久違的愛。她一開始謹小慎微地跟周明道接觸,在受到學生的調(diào)戲之后她終于鼓起勇氣,當著全校師生喊出積壓在心中的憤怒和無奈。家珍的愛情來得猝不及防,她迫不及待地找牧師證婚,當晚在家宴中宣布了自己的婚事。雖然家珍的想法是一輩子照顧父親,但這種閃電結婚的方式是誰也沒有想到的。
二女兒家倩熱愛“飲食”,喜歡燒菜,卻遭到父親的阻止,廚房是父親的“禁地”,是任何人碰不得的。在“男女”方面,家倩對待感情更自由、個性,完全按照個人感覺。她和前男友雖然分手,但還保持性愛關系,在她看來,婚姻和性是兩碼事。同時,她和公司的同事李凱之間也存在著性別吸引和感情糾葛。但在自由選擇中,也有些是不被她接受的。比如前男友將要結婚時問她:“我們的朋友關系是不是還維持跟過去一樣?”家倩的反映有些慌亂,立刻走開了。之前之所以和前男友保持關系,是因為雙方都沒有家庭,但是當另一半組建家庭之后再繼續(xù)保持這種關系恐怕就要受到道德的考量。
三女兒家寧是最乖巧的一個,不像家珍那樣冷漠,也不像家倩那樣倔強。在對待愛情時,她的做法是主動出擊,不惜從快餐店的好朋友手中搶到男朋友。雖然年齡最小,卻是最早出嫁的一個,而且是未婚先孕,做法也最離經(jīng)叛道。
三、家庭的解構與重組
李安曾經(jīng)說過 “家庭三部曲”是關于“一個家庭解構和重新建構的過程”。這一點在《飲食男女》這部影片中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
(一)故事主線:六次家庭晚宴與家庭的瓦解
一部《飲食男女》,展現(xiàn)的是人類自從進入家庭生活時代以來就必須面臨的問題——舊有生活秩序的必然斷裂和新生活秩序的終于形成。[5]“飲食”是這部影片的主線,影片用六次家庭晚宴貫穿始終,每次晚宴都有所謂的“重要的事情要宣布”,成為具有象征意義的家庭結構變動的分界點,這六次晚宴把一個完整的家庭逐漸拆分。
第一次晚宴交代的比較詳細,我們可以看到老朱的大廚房里各種食材、各種廚具,以及他嫻熟精湛的廚藝,殺魚、宰雞、剁肉、洗菜、切菜,一切信手拈來。就連在突如其來的電話中,老朱也談起了怎樣做魚。一桌豐盛的晚餐,色、香、味俱全,三個女兒各自奔回家中,然而卻食不知味。老朱想要通過美食維系一家人的情感,這種吃飯的儀式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示了對家庭的重視。但二女兒家倩首先發(fā)難,提出要投資房產(chǎn),搬出去住,這給看似和睦的家庭籠罩了不和諧的氛圍。二女兒家倩的地位比較特殊,長相最似母親,也最得父親疼愛,她最先提出離家,給原本瀕臨解體的家庭重磅一擊。其實在家宴中,老朱原本想要公開和錦榮的關系,但家倩對食物的挑剔以及說父親味覺退化觸怒了他,再加上大飯店突然打電話過來找老朱應急,第一場家宴不歡而散。
第二次晚宴中主角仍是家倩,家人都非常關心她的房產(chǎn)投資失敗,賠光了所有積蓄。但她想說的是公司的人事調(diào)動,自己可能要去阿姆斯特丹任職,她在考慮是否離家。在接下來的兩次晚宴中,三女兒家寧和大女兒家珍分別宣布了自己將要結婚的消息,雖然事出突然,但父親也沒有反抗,在家門口看著自己的兩個女兒離家而去,離自己而去。這時,家庭結構由于突發(fā)事件逐漸瓦解了。
第五次晚宴人數(shù)最多,場面也最為壯觀,一家九口團圓。和第一次晚宴中展現(xiàn)的嫻熟廚藝不同,這次老朱在做菜時錯誤百出。因為這次晚宴是老朱宣布重大決定的機會,他的內(nèi)心也充滿忐忑和不安。這也為后來晚宴在鬧劇中收場作了鋪墊。在作了一番不知所云的講話之后,老朱終于借酒壯膽,說出了自己要把房子賣掉并和錦榮結婚的消息。至此,父親一直努力維持的家也被他親手破壞掉了。
最后一次晚宴只剩下二女兒家倩和父親。隨著新生活的開始,父親終于嘗到了滋味,奇妙地恢復了味覺。父女兩個在最后的晚宴中也達到了和解,一碗熱湯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戲劇化的是,家倩是第一個提出離開家庭的,最后她卻守住了這個舊宅。家倩小時候沒有實現(xiàn)的大廚夢想如今也如愿以償,她最后繼承了父親的禁地——大廚房,成為家的新主人。然而家倩是三個女兒中長相最漂亮的一個,最后卻沒有嫁出去。六次晚宴,其中三次的主角都是家倩,這也可以看得出她在家庭中的地位。
六次晚宴,以“飲食”維系的家庭逐步瓦解,一次次的“飲食”,見證了一個家庭的解體。
(二)隱含故事線:老朱和錦榮的結合
關于老朱和錦榮的婚姻,影片通過一些隱含的細節(jié)一步步展開。影片一開始老朱在做飯時接到電話,他們談到了怎樣做魚,而且老朱很可惜地說那條魚不要紅燒,最好清蒸。這通電話雖然奇怪,但通過后來姍姍第一次去朱家時說到“媽媽今天把魚煎糊了”可以看出打電話的人是錦榮。而且老朱還提到“今天不說,要等到哪天說呢”,指的就是向女兒們說出自己和錦榮的婚事。隨后在晨練時,老朱正好遇到等公交的姍姍,看著姍姍擠公交時的神情,那完全就是一個父親對女兒深切的愛意。為了能讓姍姍在學校吃到自己喜愛的飯菜,老朱親自為姍姍做飯并送到學校。這樣一個國寶級的大廚為一個鄰家女孩如此煞費苦心,猶如對待親生女兒一般。另外還有一個細節(jié),家倩去醫(yī)院看望溫伯伯時發(fā)現(xiàn)了父親也在醫(yī)院檢查,她以為是父親年紀大了,身體狀況不好,為此替父親擔心,其實這是老朱為了證明自己身體健康進行的體檢。在第五次晚宴中,老朱拿出了那份體檢報告,并要求梁伯母成全他和錦榮的婚事。在此,回顧影片中的其他細節(jié),如老朱積極進行晨練、鍛煉身體,研究補腎之方,可以說都是在為自己的新婚做準備。
舊秩序、舊家庭被打破,新的家庭必然也隨之建立。家珍、家寧和老朱都按照自己的家庭倫理觀念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開啟了新生活,“飲食”和“男女”重新融合。
四、結語
《飲食男女》反映了李安這一橫跨中西的國際化導演對中國家庭文化的認識,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下呈現(xiàn)衰弱之勢,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應怎樣進行對話?傳統(tǒng)文化該如何傳承下去?影片中所展現(xiàn)的傳統(tǒng)家庭在一步步瓦解、破壞之際,也迎來了重建和傳承。正因為傳統(tǒng)文化中特有的包容和自省,《飲食男女》才能夠在東西方文明對話的同時給我們一個重新審定自己和家庭的機會。[6]家庭文化需要傳承,需要延續(xù),這是父輩與子輩的共同愿望,將傳統(tǒng)的基因注入現(xiàn)代中去,這是時代所需。
參考文獻:
[1]高媛媛.喜劇性中父權、文化的平衡———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探析[J].電影文學,2007(14).
[2]鄧延慶.從《飲食男女》看中國電影中老人的倫理道德[J].戲劇之家,2014(04).
[3]楊浩.李安家庭三部曲中傳統(tǒng)文化的失落與變奏[J].電影文學,2016(19).
[4]陳寶旭.飲食男女——電影劇本與拍攝過程[M].臺北:臺灣遠流出版公司,1994.
[5]田卉群.經(jīng)典影片讀解教程(中國化戲劇——飲食男女讀解)[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6]程丹蕾.飲食男女與中國傳統(tǒng)家庭文化[J].電影評介,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