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本期,我們就來一同淺析他的書法。
《孔子廟堂碑》流傳后世
虞世南的書法剛?cè)岵⒅兀橇﹀賱?,與歐陽詢、楮遂良、薛稷并稱“唐初四大家”。他師從王羲之的七世孫、隋朝書法家智永禪師學習書法。他的字用筆圓潤,外柔內(nèi)剛,結(jié)構(gòu)疏朗,氣韻秀健。
有關(guān)虞世南的書法,歷代評論幾無濁語,尤其楷書代表作《孔子廟堂碑》,幾乎盡是譽美之辭。翻開《孔子廟堂碑》帖本,映入眼簾的是一股中和之氣,悠然妙筆,移步都是大家姿態(tài)。清人莫云卿的評語可謂貼切,“氣秀色潤,意和筆調(diào),外柔內(nèi)剛”。
深得唐太宗賞識
傳說唐太宗學書是以虞世南為師。唐太宗常感到“戈”字難寫。有一天,他寫字時寫到“戩”字,只寫了“晉”的半邊,讓虞世南寫另外半邊的“戈”。寫成以后,唐太宗讓魏征來鑒賞,魏征看了說:“今窺圣作,惟戩字戈法逼真”。唐太宗贊嘆魏征的眼力高,也更看重虞世南的書法了。
初唐的書法家繼歐、虞之后的是褚遂良和薛稷。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慨嘆地說:“世南死,沒有人能夠同我談論書法了?!?/p>
深受重用,仍勤儉務本
虞世南一生經(jīng)歷了南朝的陳、隋和初唐三個時代。陳文帝知其博學,召為法曹參軍。陳朝滅亡,與兄世基同入長安,做了隋朝秘書郎,后遷起居舍人。當時世基任內(nèi)史侍郎,權(quán)傾當朝,榮華無比,妻子所用被服,尤勝王侯。虞世南雖與世基同住,仍以勤儉務本。隋滅后,李世民聞虞世南之名,引為秦府參軍,又授宏文館學士,與房玄齡同掌文翰,后來又擔任著作郎。一次,唐太宗想在屏風上書寫《列女傳》,沒有臨本,虞世南在朝堂上一口氣默寫出來,不錯一字,贏得朝中文士的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