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蘋 許麗滿
[摘要] 目的 探討控制血糖護理在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于2018年3—9月期間在該院治療的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160例實施臨床研究,以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觀察組(例數(shù)=80)和對照組(例數(shù)=80)。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觀察組額外給予控制血糖護理。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后的血糖值均保持在較為穩(wěn)定且較為合理的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手術耐受性更高,術后的切口愈合時間更短,術后的下床時間更短,住院時間更短,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術后的低血糖、切口感染、泌尿感染、腸梗阻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更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實施控制血糖護理,能夠促使患者圍術期血糖水平處在合理而平穩(wěn)的狀態(tài)下,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手術耐受力,從而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降低患者的手術風險。
[關鍵詞] 控制血糖護理;老年;胃癌;糖尿?。粐g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2(a)-0154-02
胃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在老年人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該疾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預后較差,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手術是目前臨床公認的最為有效的胃癌治療方法,但在實際的臨床治療中會遇到相當一部分老年胃癌患者會同時合并糖尿病[1]。對于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來說,其在采取手術治療的過程中,所要承擔的手術風險要顯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這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受到糖尿病影響的基礎上,機體長期處在高血糖狀態(tài),從而對其機體的器官和組織造成了一定的損傷,加之手術作為一種較強的應激源會導致機體血糖狀態(tài)產(chǎn)生較大的波動,從而導致患者手術耐受力下降,且會造成患者術后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的風險,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2]。因此,加強對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的血糖管理,是降低其手術風險,促進其術后快速康復的一項重要手段。為了達到以上目的,筆者對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圍術期實施了控制血糖護理,分析2018年3月—9月間在該院治療的老年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160例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在該院治療的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160例實施臨床研究,以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80)和對照組(n=80)。觀察組80例患者,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為42∶38,患者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5.8±2.2)歲;糖尿病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2±1.4)年。對照組80例患者,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為44∶36,患者年齡60~77歲,平均年齡(66.3±1.8)歲;糖尿病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4±1.6)年。該次研究入組患者排除了合并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肝腎功能病變、惡性腫瘤等疾病的患者;合并全身感染疾病的患者;合并較為嚴重的糖尿病并發(fā)癥的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入組前3個月內參與過其他臨床試驗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無法正常溝通的患者。以上兩組患者的組間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在立項前上報并經(jīng)過了倫理委員會的同意和批準。
1.2 臨床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觀察組額外給予控制血糖護理,措施如下: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合適的血管,應用胰島素泵對患者進行經(jīng)導管持續(xù)皮下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該組患者均使用諾和靈R(批準文號H20261000),患者的初始劑量需根據(jù)其具體的年齡、體質、血糖水平及前期治療方案進行確定。在應用胰島素泵進行血糖控制期間,要妥善地對患者的穿刺部位進行護理,每日按時進行8次血糖監(jiān)測,在每次監(jiān)測血糖后,根據(jù)檢測值要對患者下一階段的胰島素用量進行合理的調整,胰島素用量的平均值在717 U,避免患者血糖出現(xiàn)較大的波動,同時也要積極預防低血糖。患者術前的空腹血糖值需控制在7.5~9.0 mmol/L范圍內,而三餐后2 h血糖值則需控制在7.8~8.2 mmol/L范圍內。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統(tǒng)計患者手術過程中的血糖水平控制和波動情況,以患者術前、術中和術后的空腹血糖值進行評估;②觀察記錄患者的手術治療情況,主要包括手術耐受性、術后切口愈合時間、術后下床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③統(tǒng)計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包括低血糖、切口感染、泌尿感染、腸梗阻等[3]。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過程中的血糖水平控制和波動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后的血糖值均保持在較為穩(wěn)定且較為合理的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情況比較
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手術耐受性更高,術后的切口愈合時間更短,術后的下床時間更短,住院時間更短,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術后的低血糖、切口感染、泌尿感染、腸梗阻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更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胃癌和糖尿病發(fā)病率的升高,導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由于這兩種疾病的高發(fā)人群均是老年人,因此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數(shù)量顯著增多,對于這類患者來說,在糖尿病的影響之下,會導致麻醉和手術耐性了降低,術中存在應激高血糖毒性,顯著增大手術風險[4]。為了避免血糖大幅波動,增加手術風險,臨床提出對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控制血糖護理[5]。
該次研究中,通過應用胰島素泵對患者進行胰島素注射來控制血糖,促使患者的血糖水平保持在較為穩(wěn)定且合理的狀態(tài),從而為手術治療提供較為理想的代謝控制情況,利于手術順利進行,從而降低手術治療風險,提供手術治療的安全性。且由于改善了患者的糖代謝情況,從而有效地規(guī)避了高血糖對術后切口造成的不利影響,從而促進患者術后切口愈合,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并能夠顯著減少患者術后的低血糖、切口感染、泌尿感染、腸梗阻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對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實施控制血糖護理,能夠促使患者圍術期血糖水平處在合理而平穩(wěn)的狀態(tài)下,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手術耐受力,從而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降低患者的手術風險。
[參考文獻]
[1] 陸晟,燕敏,李琛,等.老年胃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與術后并發(fā)癥危險因素的分析[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6,19(5):514-521.
[2] 田貴,孫作成,宋延強,等.胃癌根治切除聯(lián)合 Roux-en-Y 消化道重建對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的影響[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7,32(4):317-319.
[3] 錢煒煒,陸曄.強化血糖控制對胃癌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術后血糖水平和并發(fā)癥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10):136-138.
[4] 王緒清.分析控制血糖護理在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及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12):216.
[5] 周麗榮,潘燕,付漢東,等.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代謝情況與胃癌臨床特征的相關性[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6,24(10):1572-1574.
(收稿日期: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