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出新 陳延慶
[摘 要]在我國婦女事業(yè)不斷發(fā)展進步的同時,因受相關制度體系不健全、腐敗亞文化滋生漫延及監(jiān)督制約作用發(fā)揮不力等客觀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部分職業(yè)女性在報償心理、從眾心理及投機心理等主觀動機的推動下走上了貪腐道路。從對女貪官腐敗的主觀動機和客觀環(huán)境因素的分析可得到兩點啟示:第一,女性對腐敗也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同樣會產生腐敗的動機,只要客觀條件具備,在腐敗動機推動引導下就會產生腐敗行為;第二,只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治理腐敗環(huán)境、鏟除腐敗形成的條件,即可最大限度地抑制人的腐敗動機,從而減少腐敗“增量”,逐步奪取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勝利。
[關鍵詞]女貪官;腐敗;主觀動機;客觀環(huán)境因素;腐敗治理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72(2018)04-0082-08
On the subjective motives and objectiv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female officials corrup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tinuous progress in womens cause
CHEN Chu-xin1, CHEN Yan-qing2
(1. Party Committee Office of Liaocheng Veterans Hospital, Liaocheng 252000, China; 2. Independent Research Center,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25205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womens cause in China, some professional women have embarked on the corruption road driven by subjective motives such as compensation psychology, conformity psychology and fluke psychology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objective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imperfect system, spread of corrupt subculture and in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restriction. Two inspirations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analysis of subjective motivation and objectiv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exploring female corruption. Firstly, women are not naturally immune to corruption; as long as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are met, there will be the same motivation for corruption, which will be promoted and guided into corruption action. Secondly, only if th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asures are taken to clean up the corrupt environment and eliminat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corruption, can peoples motivation for corruption be maximized to reduce the “increment” of corruption and gradually win the overwhelming victory in the fighting against corruption.
Key words:female corruption officials; corruption; subjective motivation; objective environmental factor; corruption governance
在我國,女性素來以溫婉、賢淑、勤儉、善良為美德,女官員亦如全國婦聯研究所副研究員杜潔所說,除懷有“深深的人文關懷,常有溫馨的一面”外,更兼具“高度的事業(yè)心和強烈的責任感”,有其敏銳、干練的一面[1]。然而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不斷深入,大批女貪官紛紛落馬,有關女貪官自私、貪婪、驕橫,甚至寡廉鮮恥的消息也時常見諸報端,強烈沖擊著人們對女性美好形象的記憶。目前,女貪官腐敗已引起學界高度關注,因此,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婦女事業(yè)不斷進步背景下的女貪官腐敗問題,不但對探索女性腐敗治理途徑、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推動我國婦女事業(yè)進一步健康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一、不斷進步的婦女事業(yè)與日漸突顯的女性貪腐現象
(一)婦女事業(yè)的發(fā)展
2000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中國女性深受神權、父權與夫權的壓迫,猶如毛澤東在逝世前一年,與身邊工作人員孟錦云談對武則天的評價時所說,“封建社會,女人沒有地位”,生活和命運尚不能自主支配,對政治參與和社會管理,更是“連想也不敢想”[2]。但在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也推翻了壓在中國女性頭上的三座大山—神權、父權與夫權,從而推動了我國婦女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與不斷進步。
1949年4月3日成立的全國和地方各級婦女聯合會,是全國各族、各界婦女為爭取進一步解放與發(fā)展而聯合起來的群眾組織。其基本職能是代表和維護婦女權益,促進男女平等。改革開放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為維護婦女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保障,體現了國家致力于促進男女平等、充分發(fā)揮婦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的精神。國務院印發(fā)的《中國婦女發(fā)展綱要》、中央組織部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做好培養(yǎng)選拔女干部、發(fā)展女黨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等文件,是進一步對國家維護婦女權益、促進婦女事業(yè)發(fā)展精神的貫徹和落實。由此,中國女性的生存和發(fā)展條件逐漸改善,其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不斷提高,職業(yè)女性群體日益壯大,在經濟建設各領域、社會生活各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積極作用。
1.我國職業(yè)女性隊伍不斷壯大
據全國婦聯國際部部長牟虹在2014年北京APEC首場媒體吹風會上介紹,2013年,中國女性人口6.63億,占全國人口總量的48.7%,其中,女性就業(yè)人口占全國就業(yè)總人口(7.7億)的45%。在農村,女性占農業(yè)勞動者的65%以上,成為農業(yè)生產的主力軍;在城市,女性自主創(chuàng)業(yè)率達21%以上,女企業(yè)家約占全國企業(yè)家總數的25%,女科技工作者總量也達2100多萬,約占全國科技人才資源總量的40%[3]。
2.我國女性參與決策和管理的程度不斷提高
女性參與決策和管理的程度既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政治文明的重要尺度,也是促進婦女事業(yè)發(fā)展進步的重要內容。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黨和政府采取各種有力措施,在逐步培養(yǎng)女性參政意識的基礎上,致力于不斷提高其參政能力。因此,我國女性參與決策和管理的領域不斷擴展,參政水平不斷提升。主要體現為:
(1)作為黨員,特別是黨代表,女性參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大幅提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包括女性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女性加入中國共產黨,特別是成為中央和地方各級黨的代表大會的代表,既是其參政意識、領導能力的體現,也是其實際參與政治活動和管理國家和社會各項事務的重要途徑。中央組織部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在中國共產黨8944.7萬名黨員中,女性占比25.7%,較2014年和2015年分別提高了1個和0.6個百分點[4]。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女代表的數量和占比也一直呈持續(xù)走高態(tài)勢[1]。由表1可見,中國女性的參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在持續(xù)大幅提升[5]。
(2)作為國家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女性在管理經濟社會事務、貫徹執(zhí)行國家法律法規(guī)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培養(yǎng)選拔女性國家公務員和女干部的工作,多次出臺政策,就女干部在各級政府機構中所占比例問題做出明確要求。1990年,中組部、全國婦聯聯合發(fā)布通知,要求在5年內解決縣、鄉(xiāng)兩級領導班子無女干部的問題,2001年,《意見》明確提出,5年內要在省、市級黨政、人大、政協(xié)四套領導班子各配備1名以上女干部,縣級黨政領導班子要配備1名以上女干部,增加地市級以上黨和國家機關中年輕的廳局級、處級女干部的數量,省、市、縣三級黨政領導班子后備干部隊伍中的女性比例應分別不少于10%、15%、20%。因而,截至2013年底,我國女公務員的數量已達168萬人,約占我國公務員總數的24.1%;全國30個省級政府班子都配備了女干部,395個地市級政府班子中有368個配備了女干部[6]。來自中組部(2012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女干部在各級領導干部中的比例都有所提升:2009年,省部級及以上干部中的女性占比為11%,地廳級干部中的女性占比為13.7%,縣處級干部中的女性占比已達16.6%,較2000年分別提升了3%、2.9%和1.4%[1]。2015年《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fā)展》白皮書表明,近年來,地方新錄用公務員的女性比例不斷提高,2013年中央機關及直屬機構錄用的公務員中,女性占比達到了47.8%[6]。隨著《意見》關于“加大黨政正職女干部的選拔力度,使地廳和縣處兩級領導班子中正職女干部的數量在現有基礎上有所增加”要求的貫徹和落實,越來越多的女性領導干部開始活躍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重要領域和部門,主政一方的女省長、女部長、女市長、女局長、女縣長等也經常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這充分表明中國婦女參與國家政務活動和管理的程度明顯得到提升。
(3)作為人大代表,女性參與相關國家和社會事務決策的程度越來越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當選人大代表,既是公民的重要政治權力,也是參與國家和社會重大事務決策的重要方式。黨和政府也高度重視我國女性在人民代表大會中的作用。2007年3月,全國人大首次對全國人大女代表比例做出明確規(guī)定,要求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不低于22%[7]。由表2可見,歷屆全國人大女代表的占比呈總體提高的態(tài)勢,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女代表的占比已達24.9%,不但較上屆提升了1.5個百分點,也創(chuàng)下歷屆全國人大女代表的“比例之最”[8]。
(4)作為政協(xié)委員,女性參與政治協(xié)商和民主監(jiān)督的水平不斷提高。人民政協(xié)作為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的專門機構,是實現政治協(xié)商和民主監(jiān)督的重要渠道。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女性在人民政協(xié)中的作用,重視提高女性政治協(xié)商與民主監(jiān)督的能力。因而,如表3所示,女委員在歷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占比不斷提高,其絕對數量也依次遞增[8]。
除此之外,我國還采取了其他諸多措施,鼓勵、支持和推動婦女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諸如通過實施女性高層次人才成才研究和政策推進項目,放寬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中國青年科技獎女候選人的年齡限制等,使中國婦女在成長成才等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步。據統(tǒng)計,女性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的比例從第11屆的15%提高到第12屆的28%,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女申請人和獲資助者也均增長了一倍多[3]。
(二)女性貪腐的態(tài)勢
伴隨著婦女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女性從事公職的人數越來越多,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特別是參與決策與管理的領域越來越廣、程度越來越深,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女性職務犯罪也呈明顯的快速增長態(tài)勢,越來越多的女貪官走進公眾視線。筆者依據“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監(jiān)察委員會”網站“審查調查”欄目的“執(zhí)紀審查”和“黨紀政務處分”的通報統(tǒng)計,并在“中國知網期刊(遠程)”和“中國知網報紙(遠程)”上對“女性職務犯罪”進行“主題”“篇名”“關鍵詞”和“全文”檢索,對檢索結果進行梳理,共整理出自1998年1月至2018年4月女性職務犯罪案涉案人員169名。其中的14人到目前為止尚不能準確確定其案發(fā)時間,其余155人的具體案發(fā)時間如表4所示。
表4反映的情況,與最高檢職務犯罪預防廳關于近年來我國女性職務犯罪率呈明顯快速增長態(tài)勢的判斷基本一致[9],表5關于女性職務犯罪人數的統(tǒng)計也印證了這一判斷[10]。
從地方的情況看,由于種種復雜的原因,雖然各地區(qū)女性職務犯罪的具體情形有些差異,但無論是其所占職務犯罪的比例,還是發(fā)展趨勢,都總體呈現出與全國基本一致的態(tài)勢。如2010—2012年廣東省東莞市、2005—2012年北京市海淀區(qū)的女性職務犯罪在同期職務犯罪中的比重為20%左右,2003—2013年馬鞍山市的則為11%左右,數據雖然有比較大的差異,但無論是從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對2012—2014年女性職務犯罪人的統(tǒng)計,還是從上海市徐匯區(qū)(上海中心城區(qū))法院審理的近5年女性職務犯罪案來看,都與全國近年來女性職務犯罪呈整體快速增長的趨勢基本一致[11]。北京市海淀區(qū)檢察院第一分院稍早一些的調查顯示,雖然女性職務犯罪涉案人員的占比在總體上遠小于男性,但2003年該院立案偵查的青年女性職務犯罪案件即達立案總數的12.7%,且較上年增長2個百分點,也呈現明顯增長的態(tài)勢[12]。
在中文語境下,“腐敗”只是個社會普遍認知的概念,與其最接近的法學術語是“職務犯罪”,即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的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貪污、賄賂、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依照刑法應該予以刑事處罰的行為。因而,在我國,對職務犯罪的考察實際上即是對腐敗的探討。從靜態(tài)要素的角度分析,腐敗作為“公職人員濫用公共權力謀取私利、損害公共利益或公民個人合法權益的行為”[13],雖是一系列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其核心要素無非腐敗的主體、客體、環(huán)境、手段和結果等。在此意義上,腐敗即是腐敗主體在特定環(huán)境條件下通過某些方式和手段作用于腐敗客體,從而造成某種腐敗結果的行為。而從“職務犯罪”的定義看,職務犯罪實施者雖涵蓋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事業(yè)單位和人民團體等多領域工作人員,但從性別角度看,腐敗的主體無外乎男、女兩性,即通常所謂“男貪官”和“女貪官”兩類。本文作為從靜態(tài)要素角度探討“女貪官”腐敗的系列論文之一,僅就女貪官腐敗的主觀動機與客觀環(huán)境因素等略陳管見,以就教于學界。
二、女貪官腐敗的主觀動機
女貪官腐敗既有其形成的普遍客觀原因,也有其發(fā)生的特殊主觀動機。只有認真分析其普遍客觀原因,深入探討其特殊主觀動機,才能找到一條既符合反腐一般規(guī)律,又兼顧女性自身特點的腐敗治理道路。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等在2014年指出,女貪官腐敗“與制度缺失等(客觀)因素……有關”,與男性相比,“其動機、方式等,也稍有區(qū)別”[10]。北京市昌平區(qū)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史焱、中共天津市委黨校法學教研部的馬宜生等也分別對女性職務犯罪高發(fā)的“主觀原因”[14]和“心理結構特征”[15]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本文在此基礎上,對女貪官腐敗的主觀動機歸納總結。
(一)報償心理驅使
中國文化倡導知恩圖報為美德。受各種因素影響,特別是受傳統(tǒng)文化制約,和男性相比,女性成長、成才除需自身特別努力外,更離不開家庭培養(yǎng)和家人的特別關懷,甚至是親人的巨大付出與犧牲。因而,知恩圖報觀念對中國女性,特別是女官員、女干部、女領導的影響尤甚。
“腐敗問題如同一個黑箱,人們很難得到完整而詳盡的腐敗案件信息”[16]。到目前為止,學界尚無一份女貪官因報償心理而致腐的完整統(tǒng)計數據,但在整理上述169名女性職務犯罪涉案人資料的過程中,筆者還是強烈地“感受”到,報償心理是很多女貪官走上貪腐道路的重要心理動機之一。如,四川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原委員、主任李永真因受賄罪、貪污罪而被判處14年有期徒刑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如其“懺悔”所說,是自認為自己事業(yè)的成功離不開家人的支持,現在自己有能力了,就應該多給家人一些補償,于是,便對家人有所遷就,并利用手中的權力為家人辦事,為兒子的公司辦貸款、為弟弟協(xié)調貸款等[17]。無獨有偶,因犯受賄罪、濫用職權罪和行賄罪,被一審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被依法追繳受賄贓款4052萬元的四川省蓬安縣委原書記袁菱,也是認為自己常年忙于工作,顧不上家庭,丈夫龔力“犧牲”很多,而對丈夫一直心懷愧疚,才產生了利用手中權力“拉”丈夫一把的想法,從而逐漸走上不歸之路[18]。
當然,因報償心理而走上貪腐道路的女貪官遠非李永真和袁菱兩人,以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并被處沒收個人財產50萬元的揚州市委原常委、常務副市長戎文鳳,同樣也是因為感覺自己長期從事行政工作,且一直都很忙,平時根本無暇照料兩個孩子而心懷愧疚,才想到用金錢彌補親情,走上以身試法之路的。另外,北京市委原副書記呂錫文受賄案,湖南省懷化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市政協(xié)原副主席楊冬英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濫用職權案,遼寧省政協(xié)人口資源環(huán)境委員會副主任張小普受賄案,重慶市檢察院原副檢察長郭寶云受賄和貪污案,黑龍江省委原副書記韓桂芝受賄案,廣東省中山市人民政府原市長李啟紅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受賄案等[19-23],都與犯罪主體受親情牽制而犯案有關。由此不難理解,學界所謂女貪官因“為父”“為母”“為夫”“為子”“為情”,特別是“為親情”“為感情”“為愛情”“為友情”而貪,也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與報償心理有關。
(二)從眾心理影響
盡管腐敗案件的女性大多曾是業(yè)績突出、事業(yè)有成、仕途順利的“女強人”,但不容忽視的是,事業(yè)有成及仕途順利本身既說明其環(huán)境適應能力比較強,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其易受周圍人物和環(huán)境的左右與影響。此外,和男性相比較,女性本身固有的順從、依賴和攀比心態(tài),一方面造成其較易受社會流行思想觀念,當然也包括不正確、不健康思想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也造成其在親友或身邊工作人員等利用自己的職務和權力影響力謀取私利或損害國家與公眾利益時,較易喪失原則立場,只是一味忍讓、遷就,甚至包庇、縱容。
例如因工作需要,女干部的應酬往往比較多,就易受到吃喝玩樂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影響。據報道,西北某橡膠廠廠長趙蘭英,因時常出入娛樂場所,發(fā)現有些男干部找“三陪”、玩弄女性,自己不但不抵制、不反對,反而產生了“找個男性玩玩”的荒唐想法,此后為偷情方便,也為了用金錢攏住“情人”的心,而利用手中權力,大肆貪污單位公款,最終被依法逮捕[24]。如果說以“在男權社會,只有懂得充分開發(fā)利用男人價值的女人,才能算是真正高明的女人”而名噪一時的湖南省建工集團總公司原副總經理蔣艷萍的“蔣氏理論”是其走上貪腐道路并淪落為“三湘第一女巨貪”的思想根源的話,那么,該“理論”與不良社會現象和不良社會思潮的關聯也是顯而易見的。
常年辦理職務犯罪案件的深圳檢察官都有一個強烈而共同的“感受”,即諸多腐敗案件涉及的女性公職人員大都有較強的從眾和依賴心理,她們是在發(fā)現周圍有人,特別是更高級別的領導貪污、腐敗時,才對貪腐行為喪失了防范意識和抵御能力,一起加入腐敗“團隊”的[25]。深圳檢察官的“感受”也得到上海市徐匯區(qū)人民法院課題組相關研究成果的印證。他們認為,和男性相比,女性較易陷入“被動型犯罪”,因為在其統(tǒng)計案件所涉及的72個女性職務罪犯中,除1人為主犯外,其余皆系從犯。女性除較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影響外,也易受他人誘惑或指使,思想和行為都表現出相當的依賴性、隨從性,因而攀比、從眾犯罪更多。不少女性或因自身職務較低,或因礙于同事、朋友情面,或因攝于領導權威和其他無形壓力,或受“大貪”示范效應影響,才加入共同犯罪陣營的[11]。
當然,我們也不難發(fā)現,一些女貪官,如人社部辦公廳原副主任曹淑杰等“為美”,遼寧省撫順市政府原副秘書長江潤黎等“為奢”,甚至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qū)國土資源局原局長羅亞平等“為色”而腐者,也都與其從眾心理有著或直接或間接的關聯。
(三)投機心理作用
腐敗具有天然非法性和失理性。人類自進入文明時代,腐敗現象即已出現,因而,腐敗既是“歷史性頑疾”,也是一種“世界性通病”[26]。作為“過街之鼠”的貪腐者,皆對其腐敗行為諱莫如深,不敢、不能,也不想以本來面目示人[27]。因為腐敗行為一旦暴露,貪腐者既要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也會受到普遍的道德譴責。那么,對貪腐者“飛蛾撲火”“前腐后繼”最有說服力的解釋,應是馬克思揭露資本本性的那段名言:“一有適當的利潤,它就會膽壯起來。只要有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使用;有20%的利潤,就會活潑起來;有50%的利潤,就會積極的冒險;有100%的利潤,就會不顧人間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潤,則會甘冒上絞首架的危險”[28],即腐敗根源于人們的投機心理。
傳統(tǒng)觀念一般認為,女性往往比男性更謹慎、膽小,貪腐的可能性相應較小,因而無論是在制度設計,還是在其他實際工作中,長期以來都存在著“對女性官員發(fā)生腐敗的關注度不夠”[29]的問題。這一方面降低了女官員自身的涉腐風險意識,另一方面也放大了防治女性腐敗的制度缺陷與漏洞,從而弱化了防治女性腐敗的效果,甚而催生了“鼓勵”女性腐敗的反向作用。如果女性通過腐敗能找到一條風險小、成本低、收益大的升官發(fā)財之路,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的話,那么女性職務犯罪呈明顯快速增長勢頭也就在所難免了[14]。
當然,女貪官腐敗還有諸多其他動機,例如僥幸心理、補償心理、攀比心理等。筆者認為,僥幸心理只是上述投機心理的別樣稱呼,基于不平衡心理而生的補償心理只是一種自我報償心理,仍不出“報償”的范疇,而攀比心理看似 “趨寡”實為“追風”,只是對“從眾”的表面偏離,仍屬從眾心理的范疇,故于此不再論述。
三、女貪官腐敗的客觀環(huán)境因素
動機作為由特定目標激發(fā)、引導和維持的內在心理過程,只是人們行為的基礎,實際行為的產生還需具備相應的客觀環(huán)境。腐敗也如此,只有在同時具備了相應的客觀環(huán)境后,腐敗者才會在腐敗動機的作用下采取實際的腐敗行動。盡管催生腐敗的客觀環(huán)境涉及眾多復雜要素,但梳理上述169個女性腐敗案例,并參照學界已有研究成果,筆者認為,在導致女貪官腐敗的客觀環(huán)境因素中,下述幾方面最為重要。
(一)制度體系不健全
新中國成立后,盡管黨和政府采取多種措施,致力于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建設,取得了重大歷史性進步,但不可否認,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由于經濟高速發(fā)展、文化建設相對滯后、人們生活發(fā)生巨變等,會出現某些制度體系不健全、不協(xié)調、不完善的情況,從而為腐敗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
如被群眾稱為“土地奶奶”,被中紀委領導批示為“級別最低、數額最大、手段最惡劣”,且既無深厚背景和顯要地位,也無太高文化水平的“三最”+“三無”女貪官羅亞平,其貪腐數額超過了震驚中外的“沈陽慕馬大案”,而其貪腐手段并非多高明,她只是采取虛假補償、截留征地款以騙取、侵吞征地款和動遷補償款這種較為“原始”的方式實現貪腐的。因“貪的膽子大,可貪的經驗差”,她還被人譏為“最無能的貪污犯”[30]。羅亞平之所以能屢屢得手,正是因為她利用了當地動遷補償資金管理漏洞、一把手審批權力過大、監(jiān)管機制嚴重缺位、財務審查形同虛設等“制度缺陷”,以及數額龐大的動遷資金未被列入國家財政系統(tǒng)而處于事實上的無人監(jiān)管狀態(tài),開發(fā)商只知道向政府交了多少錢卻不知道政府實際花了多少錢,動遷戶只知道自己得了多少錢并不知道開發(fā)商到底給了多少錢等動遷費管理的“制度黑洞”造成的。無獨有偶,江蘇省財政廳原廳長張美芳作為我國第一位因收取存款回扣而落馬的財政官員,也是利用國家對數額巨大的非稅收入應存入哪家銀行并無明確規(guī)定的“制度真空”而走上貪腐道路的[24]。
在反腐問題上,制度同樣是具有長期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措施。鄧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31],阿克頓勛爵亦言,“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32]。如果權力失去了制度“籠子”的約束與規(guī)范,即如脫韁的野馬肆意橫行。馬宜生等學者通過對大量女性職務犯罪案例的分析,發(fā)現幾乎沒有職業(yè)女性是因完全不懂法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而在明知行為違法的情況下仍鋌而走險,只能說明貪腐者是基于錯誤的法律意識和蔑視法律權威的心態(tài)而從事職務犯罪活動的[15]。筆者以為,不論馬先生所謂“錯誤的法律意識”和“蔑視法律權威的心態(tài)”具體所指為何,其成因仍不出學者業(yè)已指出的“制度缺失”[33],“制度失效”[34]兩個方面,皆屬制度體系不健全的范疇。
正因如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jiān)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根本之策”的同時,進一步明確指示,“必須構建決策科學、執(zhí)行堅決、監(jiān)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才能建設廉潔政治,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標[35]。
(二)腐敗亞文化的影響
除受制度因素影響外,腐敗還有其思想文化根源。猶如有的學者所說,腐敗的危害并非僅體現在其滋生蔓延本身,其最大的威脅是造成腐敗“民俗化”趨勢,從而逐漸成為一種民族心態(tài)、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形成“腐敗亞文化”,最后為社會各階級、階層普遍接受、共同采納,進而滲透進日常行為的諸多環(huán)節(jié),表現于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36]。長此以往,其結果必然是,當人們“一方面對腐敗深惡痛絕,另一方面卻又‘向往腐敗……不但提高了人們對腐敗的容忍度,也使全社會的道德集體下滑,使腐敗被日?;?、合理化時,腐敗就已經成為一種‘腐敗亞文化存在和流傳了”[37]。人作為文化動物,行為不僅受主流文化影響,還受“亞文化”作用,與居官方地位、發(fā)揮主導作用的主流廉潔文化的“高大上”相比,“腐敗亞文化”往往以其“民間性”和“接地氣”反而更易為人接納,從而對人產生更直接、更重大的影響[38]。
分析女貪官的人生歷程,我們在看到主流廉潔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時,也可發(fā)現“腐敗亞文化”的消極影響。上文所述女貪官大多是業(yè)績突出、事業(yè)有成,且仕途順利的“女強人”,與他人相比,具有更強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加之閱歷豐富,甚或學識淵博,她們有較多機會接受主流廉潔文化的教育與洗禮。她們在踏上公職崗位之初、腐敗墮落之前,一般也有理想抱負和創(chuàng)業(yè)激情,是群眾心中的好干部,同事身邊的好榜樣,領導眼里的好苗子。然而,與他人相比,她們也有較大可能受到古今中外“腐敗亞文化”的影響。某些腐朽思想,如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等,成為其補償、報償心理發(fā)揮作用的“助推器”;某些傳統(tǒng)觀念,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千里做官,為了吃穿”等,成為其從眾、攀比動機化為實際行動的 “催化劑”;西方某些社會思潮,如極端利己主義、絕對等價交換原則等,成為其大搞權錢、權色、權權交易,進行投機鉆營的“理論支撐”,這促使其最終走上了貪腐道路[27]。
(三)監(jiān)督制約乏力
因種種原因,常有制度淪為“稻草人”的情況發(fā)生。因而,荀子在2000多年前即已提出“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39],提醒人們警惕“制度失效”問題。201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人大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我曾專門講紀律問題,生活紀律、組織紀律、財經紀律、政治紀律,多少紀律,問題是執(zhí)行得不好,有些人覺得紀律是‘稻草人,不在乎,現在就是要嚴明紀律。各級干部要有敬畏之心,監(jiān)督、獎懲措施要跟上。不防微杜漸就會潰于蟻穴”[40]。
在女貪官腐敗問題上,既有長期疏于相關制度設計的原因,也存在“牛欄關貓”—已有制度設計“失效”的問題。如,羅亞平以膽大潑辣、專橫霸道在當地名噪一時,她“常用手指著對方(拆遷戶)的腦袋破口大罵,什么臟話都說得出來”,但這種工作作風竟得到了某些上級領導賞識,認為其有魄力、有能力。正因如此,羅亞平狂妄到不僅把兩位頂頭上司都發(fā)展為自己的保護傘,而且還拉攏多名下屬工作人員一同作案。由此,當地對羅亞平“上級監(jiān)督太遠,同級監(jiān)督太軟,下級監(jiān)督太難”,事實上已經形成各級別既不想、也不愿、還無意監(jiān)督的局面[41]。而類似情形,至少還可以在楊秀珠、石亞卿等貪腐案中看見。
“凡是不受制約的權力,必定被濫用;權力被濫用,必然導致政治腐敗……權力行使者如能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使權力,或者權力所有者能夠控制權力的行使,防止權力濫用,權力就成為為人民謀利益的工具。相反,如果權力行使者脫離權力所有者的監(jiān)督和制約,人民給予的權力就會成為少數人牟取私利的工具”[42]。女貪官腐敗也是如此,監(jiān)督制約乏力是其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結語
探討女貪官腐敗的主觀動機和客觀環(huán)境因素,可以為“對癥下藥”制定防治女貪官腐敗的措施提供借鑒。同時,還可得到如下兩方面啟示:第一,女性對腐敗并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只要客觀條件具備,與男性一樣,女性既可能產生腐敗的主觀動機,也會在主觀動機推動下實施腐敗行為。第二,盡管從根本上來說,腐敗隨國家出現而滋生,與公共權力相伴而行,是私有制和私有觀念的產物,具有相對的永恒性,但于任何腐敗者而言,都經歷過一個先在特定環(huán)境下產生腐敗動機,再到諸多客觀條件具備后把主觀動機付諸實際的過程。因此,雖然古今中外的貪官無法計數,但既不存在,也不會出現天生的腐敗者。在此意義上,盡管目前我國的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但只要我們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地治理腐敗環(huán)境,鏟除腐敗形成的條件,就可最大限度地抑制人們的腐敗動機,從而通過不斷減少腐敗“增量”,奪取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勝利。
[參考文獻]
[1]吳偉.中組部數據顯示省部及以上級干部中女性僅占11%[N].新京報,2012-03-08(A09).
[2]孫寶義.毛澤東的讀書生涯[M].北京:知識出版社,1993:118.
[3]中國女公務員數量達168萬人約占公務員總數1/4[EB/OL].[2018-08-20].http://www.jsgwyw.org/2014/1107/26162.html.
[4]王京清.十八大女代表521名 43個少數民族有代表[EB/OL].[2018-08-20].http://cpc.people.com.cn/n/2012/0814/c164113-18739826.html.
[5]喬紅.聚焦黨代會女代表比例連續(xù)提高[N].中國婦女報,2017-10-23(B1).
[6]我國女黨員比例為24.3%女性公務員占比為47.8%[EB/OL].[2018-08-22].http://news.sina.com.cn/c/nd/2015-09-22/doc-ifxhytxr4023436.shtml.
[7]我國女官員比例接近40%共有9位女性國家領導人[EB/OL].[2018-08-26].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07-05/15/content_527526.htm.
[8]新一屆兩會代表委員中女性比例再創(chuàng)新高[EB/OL].[2018-08-22].http://www.yxtvg.com/toutiao/5251115/20180226A07FHV00.html.
[9]上半年通報查處12名女性官員[N].新京報,2014-06-16(A09).
[10]劉星星.女性職務犯罪:“夏娃”的蛻變[EB/OL].[2018-08-20].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4/0814/c383468-25465729.html.
[11]朱以珍,袁博,葉曉晨,陳雪.警惕女性職務犯罪拓寬犯罪預防路徑—上海市徐匯區(qū)法院關于女性職務犯罪的調研報告[N].人民法院報,2013-10-10(04).
[12]楊梅花,徐蘇林.當前青年女性職務犯罪問題探析[J].北京觀察,2005(11):34-35.
[13]鄧頻聲.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研究[M].北京:時事出版社,2011:2.
[14]史焱.試析女性職務犯罪問題[J].理論觀察,2010(2):83-84.
[15]馬宜生.女性職務犯罪特征探析[J].領導科學,2011(5):43-44.
[16] 曾明,鄭旭旭,章輝騰.治理結構,權力機制與高校腐敗—基于117個高校腐敗案例的分析[J].廉政文化研究,2015(2):41-52.
[17]方力.女性職務犯罪逐年增多—她為何墜下懸崖[N].浙江日報,2014-07-10(18).
[18]她卸掉了自己遵規(guī)守紀的“剎車裝置”—四川省蓬安縣委原書記袁菱違紀違法案剖析[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5-09-10(03).
[19]媒體盤點女官員落馬原因:為夫為美為情為奢[EB/OL].[2018-08-21].http://news.ifeng.com/a/20160507/48716297_0.shtml.
[20]遼寧省發(fā)改委原黨組書記、副主任張小普的“蛻變”之路[EB/OL].[2018-08-21].http://www.xinhuanet.com/legal/2015-10/28/c_1116970595.htm.
[21]王姝.女官員貪腐4個關鍵詞[J].共產黨員(河北),2015(23<中>):26.
[22]顧亦.中國第一女貪官[J].檢察風云,2017(22):64-6.
[23]鄧新建,章寧旦.內幕信息敏感期李啟紅等人摟錢4500萬[N].法制日報,2011-04-07(08).
[24]田英.“女強人”為何魂斷愛途[J].黨風通報,2003(12):36-37.
[25]游春亮.深圳女性職務犯罪呈上升態(tài)勢[EB/OL].[2015-03-17].中國新聞網.
[26]陳延慶.廉政教育生活化—“腐敗亞文化”背景下的“廉政文化”之路[J].學術論壇,2013(10):198-201.
[27]陳延慶,陳出新.腐論高校貪官的兩面人生及其警示—以“最帥校長”和“明星書記”為例[J].廉政文化研究,2016(6):71-79.
[28]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29.
[29]女貪官升遷史:與40位官員性交易 獄中放倒看守[EB/OL].[2018-08-21].http://history.sohu.com/20160623/n455708938.shtml.
[30]億元女貪官為何被譏笑洗錢無能[EB/OL].[2018-08-23].
[31]http://bbs.tiexue.net/post2_6473362_1.html.
[32]鄧小平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93.
[33]阿克頓.自由與權力[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364.
[34]陳延慶,陳出新.論高校腐敗及其治理[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65-74.
[35]陳延慶,陳出新.論習近平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思想[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84-96.
[36]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2018-08-1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235.htm.
[37]陳延慶.再論“腐敗亞文化”背景下的“廉政文化”之路—由“胡劍兵事件”說起[J].理論月刊,2015(5):157-161.
[38]林金芳.當腐敗成為一種生活方式[J].同舟共濟,2007(2):21-22.
[39]陳延慶,陳出新.腐敗亞文化與貪官們的兩面人生—三論腐敗亞文化背景下的廉政文化之路[J].廉政文化研究,2015(5):21-28.
[40]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41]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現在就是要嚴明紀律[EB/OL].[2018-08-23].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4_03_05_211240.shtml.
[42]撫順“三最”女貪官羅亞平另面人生[EB/OL].[2018-08-22].http://www.legaldaily.com.cn/legal_case/content/2011-11/11/content_3087950_2.htm.
[43]郭學旺.論鄧小平的政治監(jiān)督思想[J].政治學研究,2008(2):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