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祎 賈繼榮 周廣斌
江蘇省糧食局糧油質量監(jiān)測所 南京 210003
2017年江蘇夏糧小麥總體質量較好,我省大部分地區(qū)夏糧生育期雨水充沛、溫度適宜,在關鍵季節(jié)都出現降水,利于小麥正常生長發(fā)育。同時,2017年小麥成熟期氣候條件總體正常,利于灌漿成熟,小麥籽粒飽滿、容重增加,不完善粒少,小麥整體質量較好。收割期間部分地區(qū)受雨水影響,出現芽麥情況,但對總體質量影響較小。
在全省13個市62個縣(市、區(qū))范圍內,各縣根據全縣小麥的品種、種植分布和種植面積權重選擇3~5個鄉(xiāng),每鄉(xiāng)選擇5~10個自然村作為扦樣點,在每個扦樣點(自然村)從不少于5個有代表性的農戶扦樣,以曬場或農戶家的曬干糧食為樣品。由扦樣人負責混合均勻,形成1個村級樣品,村級樣品即為質量調查樣品,樣品具體分布見表1。
2017年江蘇夏糧小麥質量總體等級好于前年。容重為小麥的定等指標,樣品經檢測,2017年全省
表1 2017年江蘇省夏糧小麥質量調查表
小麥容重的平均值為782g/L;中等(三等)以上小麥占比為96.9%,其中:一等占比為32.3%,二等占比為42.7%,三等占比為21.9%;四等占比為2.3%,五等占比為0.2%,等外占比0.6%。小麥質量等級分布情況見表2。
根據質量檢測結果,我省新收獲小麥容重的平均值為782g/L;水分平均值為12.4%;雜質平均值為0.9%,其中礦物質平均值為0.1%;不完善粒平均值為4.6%,其中生芽粒平均值為1.6%,黑胚粒平均值為1.1%,生霉粒平均值為0.2%,赤霉病粒平均值為0.4%;所有質量檢測樣品的色澤氣味都是正常的。與前年相比,2017年小麥的容重比前年增加12g/L,水分含量下降0.1%,不完善粒含量下降3.9%,赤霉病下降1.8%,質量情況見表3。
表2 2017年江蘇省小麥樣品質量等級分布表
表3 2017年全省夏糧小麥質量調查情況匯總
續(xù) 表
表4 2017年江蘇省小麥品質測報樣品品種匯總
我省小麥的種植品種比較多,2017年,全省在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云港、淮安、鹽城、揚州、鎮(zhèn)江、泰州、宿遷等12個市共采集了367份樣品(樣品品種匯總和品種分布見表4),并對其常規(guī)質量指標和優(yōu)質專用品質指標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如下:
其中,符合國家標準《優(yōu)質強筋小麥》二等的樣品有18份(其中淮安11份、宿遷4份、鹽城3份),占樣品總數的4.9%。
其中,符合國家標準《優(yōu)質弱筋小麥》的樣品有4份(其中常州1份、揚州3份),占樣品總數的1.1%。
我們對揚麥13等十幾個主要品種檢測并比較其檢測參數,淮麥系列、揚麥系列和煙農19等品種具有較好的中筋特性,具體見表5。
表5 2017年江蘇省小麥品質測報情況表
我省2017年大部分地區(qū)夏糧生育期雨水充沛、溫度適宜,在關鍵季節(jié)都出現降水,利于小麥正常生長發(fā)育。同時,小麥成熟期氣候條件總體正常,利于灌漿成熟,小麥籽粒飽滿、容重增加,不完善粒少,小麥整體質量較好。
在重大天氣變化時,落實防災減災措施,特別是針對小麥赤霉病重發(fā)的情況,適時開展應急防治,有效遏制病蟲害。個別地區(qū)由于地勢原因,收割較晚,收獲前的陰雨天,導致小麥有赤霉病發(fā)生,且嘔吐毒素含量增加。
品種是品質提升的內因,江蘇目前使用的部分小麥品種的品質不過硬,淮北的主栽品種中缺乏優(yōu)質強筋的品種,小麥品種的品質在多數年份達不到強筋小麥標準,應該加強優(yōu)質品種等在生產上的應用?;茨先踅钚←渽^(qū)雖然在生產上大面積種植了弱筋小麥品種,但在品質的穩(wěn)定性上仍然存在一定問題,應加強優(yōu)質弱筋品種的選育力度。在品種審定時,應根據適宜生態(tài)區(qū)確定優(yōu)質專用品種的條件,在弱筋小麥區(qū)應用的品種中不應將強筋小麥列為優(yōu)質品種優(yōu)先通過審定或示范推廣。
多年來的工業(yè)“三廢”(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造成我省部分地區(qū)周土壤和水源污染,雖然治理力度逐步加大,但殘留很難在短期內消除,從而使種植糧食在源頭上的衛(wèi)生安全受到影響。
我省2017年小麥質量好于前年,全省小麥平均容重為782g/L,較前年有所提高,水分12.4%,雜質為0.9%,其中礦物質為0.1%;不完善粒為4.6%,其中生芽粒為1.6%,黑胚粒為1.1%,生霉粒為0.2%,赤霉病粒為0.4%,赤霉病粒率都比前年有明顯下降;小麥品質受環(huán)境影響較大,各市品種過多過雜,品質不夠穩(wěn)定,較多樣品還是體現了中筋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