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汪藻《浮溪集》集外詩考辨

      2018-03-03 05:10:41
      關(guān)鍵詞:宋詩

      戎 默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00020)

      汪藻(1079 - 1154年)字彥章,號浮溪,饒州德興人,宋代南渡時期十分杰出的文學(xué)家和學(xué)者。他尤以駢文名世,稱為“中興第一”。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亦頗有特色,為人稱道。時人孫覿就說:“詩律高妙,興寄深遠,亦非近世詩人之所能及?!盵1]14錢鐘書先生對他的詩歌稱贊尤多,如《宋詩選注·汪藻》云:“北宋末、南宋初的詩壇差不多是黃庭堅的世界,蘇軾的兒子蘇過以外,像孫覿、葉夢得等不卷入江西派的風(fēng)氣里而傾向于蘇軾的名家,寥寥可數(shù),汪藻是最出色的?!盵2]《容安館札記》246則又說:“其駢文對仗精切而意理洞達,自擅能事。然較之同時孫仲益,無以遠過。仲益屬詞比事鉤新摘異,取材之博,似尚勝彥章也。彥章詩、古文則語雅煉而氣疏爽,遠非仲益所及?!盵3]甚至認為他能超越儕輩的文體并不是駢文,而是古文與詩,可見錢先生對他詩歌的評價之高。汪藻的詩歌作品,大多存于其詩文集《浮溪集》中,共282首[4]。但由于今本《浮溪集》乃四庫館臣輯佚而來,所收詩并不全,漏收的集外詩有不少。故而后人對《浮溪集》的輯佚,也做了不少工作:清人陸心源《儀顧堂集》卷一八《浮溪集跋》一文中已對《浮溪集》的漏收情況有所涉及,并臚列了一些所見今本《浮溪集》未收的篇目[5]。清人孫星華有《浮溪集拾遺》三卷,其中卷三輯出17首汪藻的集外詩,但漏輯者亦不少[6]。此后,北京大學(xué)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又對汪藻的詩歌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輯佚工作,較之《浮溪集拾遺》卷三所輯,又多出30首并9句殘句[7]。此后,陳新等作《全宋詩訂補》在《全宋詩》的基礎(chǔ)上,多輯出詩11首及1句殘句[8]340-342。暨南大學(xué)2010級黎鴻鑫的碩士論文《汪藻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其與江西詩派關(guān)系研究》一文中,又在前人輯佚的基礎(chǔ)上,輯出佚作12首及5首殘句[9]??梢?,在四庫館臣對汪藻詩歌輯佚之后,學(xué)者們對汪藻詩的補輯工作,一直沒有間斷,而且可謂成果頗豐。但筆者在閱讀這些后人新輯的詩歌的時候,亦發(fā)現(xiàn)不少問題:有誤將他人詩輯入者、有將殘句作整首者、有未輯完整者。鑒此,筆者將所見誤輯之詩略作考辨如下。另外,筆者在類書、方志中,又新發(fā)現(xiàn)汪藻集外詩數(shù)首。并附于后。

      一、誤 輯

      宿招賢館

      兒時客衢州,嘗過招賢館。主人敬愛客,置驛極安便。堂前花作屏,堂后竹成援。人來銅步嶺,路異玉山縣?;仡^四十載,興廢眼中見。重尋舊館盟,井徑無復(fù)辨。沉吟茂林缺,悵望佳石轉(zhuǎn)。道逢里監(jiān)門,嘆我曾識面。白頭相勞苦,語已涕雙泫。破屋為少留,天寒雨如線。

      此詩見《永樂大典》卷一一三一三,題為汪藻作,《全宋詩》卷一四三七輯入汪藻名下,非[7]16555。當是汪應(yīng)辰作。按,詩首句云“兒時客衢州,嘗過招賢館”,則招賢館在衢州,詩題云《宿招賢館》,則本詩作者此時當在衢州,重過兒時所經(jīng)之地。又“回頭四十載,興廢眼中見”,則作者是時四十余歲。按汪藻政和四年(35歲)入秘書省為校書郎,充九域圖志詳定官,遷著作佐郎,轉(zhuǎn)符寶郎,政和八年(39歲)因得罪王黼出為宣州通判,其后因躲避方臘之亂請祠,寓居晉陵,似無到衢州的經(jīng)歷。汪應(yīng)辰紹興三十一年補外知衢州,汪應(yīng)辰政和八年生,此時恰恰 40余歲。又“人來銅步嶺,路異玉山縣”一句,則知玉山縣為作者嘗久居生活之處,而汪應(yīng)辰的家鄉(xiāng)又是信州玉山縣。又,汪藻《浮溪集》中亦嘗有溷入汪應(yīng)辰的詩文,詳見拙作《汪藻〈浮溪集〉誤收詩文考》[10]。今存《浮溪集》的文獻來源正是《永樂大典》,因此,《永樂大典》中有將汪應(yīng)辰之詩文誤作汪藻的情況。綜合以上種種證據(jù),可以推得這首詩的作者并不是汪藻,而是汪應(yīng)辰。

      贈人

      撥爐應(yīng)對夜語久,云灰消盡紅金斗。君才合在殿閣間,簿書帷中不應(yīng)有。且置玉堂風(fēng)雨筆,來試牛刀霹靂手。此詩《全宋詩》卷一四三七據(jù)《錦繡萬花谷》卷二三輯入汪藻名下[7]16557。按惠洪《石門文字禪》卷三有《喜會李公弱》詩:

      韻如風(fēng)蟬蛻塵垢,氣如春容在楊柳。風(fēng)流翰墨俱細事,自是吾家道門友。十年契闊掛夢寐,一見令人忘白首。況在祝融眉額間,青碧連天雪晴后。冷齋撥爐聞夜語,雪灰消盡紅金斗。君才合在臺閣間,簿書堆中不應(yīng)有。且置玉堂風(fēng)雨筆,來試牛刀霹靂手。民奸吏滑本有神,到君難藏如鼻口。臥駝忽起便過人,再拜當為乃翁壽。此詩乘怒勿示人,愿君低回為遮丑。

      詩中自“冷齋撥爐聞夜語”至“來試牛刀霹靂手”一段,與上引詩相比,除“冷齋撥爐聞夜語”作“撥爐應(yīng)對夜語久”、“君才合在臺閣間”之“臺”作“殿”、“簿書堆”作“簿書帷”外,余皆相同[11]。似此《贈人》詩當是從惠洪的《喜會李公弱》詩中抽出的。檢《錦繡萬花谷》卷二三,排列在這首詩之前的,即是《喜會李公弱》詩“韻如風(fēng)蟬蛻塵垢”至“自是吾家道門友”一段,下注小字“冷齋”。后即列“撥爐應(yīng)對夜語久”至“來試牛刀霹靂手”,下注小字“汪彥章”。宋本《錦繡萬花谷》中,首句“撥爐應(yīng)對夜語久”作“撥爐聞夜語”五字,而連上“冷齋”二小字讀,即是“冷齋撥爐聞夜語”[12]。明本[13]和文淵閣本[14]則作“撥爐應(yīng)對夜語久”。很顯然,《錦繡萬花谷》的編者將“冷齋撥爐聞夜語”的“冷齋”誤作小字,從而將一首詩割裂為兩首,并將后半段的作者誤署為汪藻。而明本又以詩首句為五字、后皆為七字不通,將首句改作“撥爐應(yīng)對夜語久”。如此,這首《贈人》詩,實則為惠洪《喜會李公弱》詩的中間一段,并不是汪藻佚詩。

      上陳用之

      銀河光燦少微星,天下文章獨擅名。漢殿已呼新博士,閩州難駐舊先生。九重梁棟千年固,六籍源流一旦清。好是玉龍御雨去,傅巖秋月夜空明。按:此詩《全宋詩訂補》據(jù)《后村千家詩》后集卷一,收入汪藻名下[8]341。但《錦繡萬花谷》別集卷九言是陳元老詩。陳用之,從“閩州難駐舊先生”一句可知,是福州人陳祥道,字用之。祥道乃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進士,生活在北宋中期?!皾h殿已呼新博士,閩州難駐舊先生”一句,似為陳用之初舉進士時所作,則是在治平二年前后。汪藻則出生于元豐二年(1079年),主要生活的年代是北宋末、南宋初。二人生活的時代有所差異。更不可能在治平年間為陳祥道作詩。陳元老,名琦,初字伯比,后改元老,與蘇軾、晁補之等皆有交游,故與陳祥道的生活時代較為接近,則此詩當是陳元老即陳琦所作,并不是汪藻的佚詩。

      題晉祠

      一脈泉隨天地老,悠然洗盡半生心。欲令惠及生民遠,須道仁同此水深。圣母慈靈昭往古,高題崇號重來今。登祠拜罷秋無際,目極西成萬畝陰。

      按:此詩見《嘉靖太原縣志》卷六。《全宋詩》據(jù)以輯入汪藻佚詩[7]16562。但晉祠乃為紀念晉王叔虞及其母后邑姜所建,故詩中有“圣母慈靈昭往古”句,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境內(nèi),北宋屬太原府,南渡后入金。詩云“登祠拜罷秋無際”,則詩定是在游覽過晉祠之后所寫,不是遙題之類??纪粼迳剑浼亦l(xiāng)在江西饒州浮梁縣,釋褐后為婺州觀察推官,除宣州州學(xué)教授,遷荊南府掌書記,不赴,改江南西路提舉事司干當公事。再入秘書省,任《九域圖志》所編修官,受校書郎、著作佐郎,遷符寶郎,后因得罪王黼,出為宣州通判,不久乞祠,寓居晉陵八年。靖康時被召,為屯田員外郎,進太常少卿、起居舍人。戰(zhàn)事起,兩京淪陷,欽宗北狩,隨張邦昌往應(yīng)天府見高宗,即隨高宗南渡。此后北方淪陷,山西之地盡歸金人。則汪藻似乎并無到過山西的經(jīng)歷。且詩云“悠然洗凈半生心”,則亦非少年之作,當是中年之后的作品。而汪藻生于元豐二年(1079年),卒于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金人南下、太原失陷在宣和七年(1125年),此時汪藻四十多歲,正是剛?cè)胫心?,但此后汪藻就再無涉足太原、游覽晉祠的可能。因此,詩是此汪藻所寫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那么,《嘉靖太原縣志》又因何將輯錄此詩,并署為汪藻之作?考《光緒平定州志》卷十《藝文》有明喬宇《孔子洞記》一文云:“平定之西九里,山勢秀拔者曰冠山。元左丞呂公思誠書院舊址在焉。太守孫君朝用在庠時,嘗讀書于此,每有興復(fù)之志而未遂,暨謝政歸,則書院已為汪參政藻督州重修矣?!蔽暮箢}“嘉靖五年春二月”。又《光緒岢嵐州志》:“井泉,明弘治十五年參政汪藻鑿?!逼蕉ㄖ荨⑨硩怪?,明皆屬太原府治下,則明弘治、嘉靖間亦有一汪藻,在山西數(shù)州做過地方官。而且,這個汪藻亦是能詩者:《平定州志》卷二有汪藻《冠山吊呂左丞》:“冠山山勢碧崚嶒,駐節(jié)來游吊左丞。十里紅塵飛不到,百年青史價先增。林皋松老荒書屋,洞口桃花羨五陵。酒出行?歸興晚,笙簧遙送水云僧。”這里的“冠山呂左丞”就是喬宇《孔子洞記》所言在冠山建立書院的呂思誠,故《冠山吊呂左丞》是明參政汪藻所作無疑。綜合以上幾個因素,可以推知,這首《題晉祠》的作者應(yīng)該是明代的汪藻而非宋代的汪藻??肌度f姓統(tǒng)譜》卷四六:“汪藻,字文潔,曲江人。幼以奇童稱,七歲補弟子員,發(fā)解,成化乙酉登進士。由翰林歴參政,首劾汪直、王越亂政。汪開邊釁、立西廠。章上,罷廠,貶直、越。藻在朝有“半朝汪”之稱。居鄉(xiāng)律己,正直剛方,允為士表?!盵15]則此詩的作者是明代人,字文潔,曲江人。

      太平寺鐘銘

      起空寂中,無間斷者,非雷非霆。一剎那間,遍滿大千,非聲非形。以悉檀成,以慈悲撞,以歡喜聽。從無始來,如瞑而寤,如醉而醒。九疑之西,瀟湘之會,梵釋之庭。紹興庚午,春再浹辰,散吏是銘。

      按:此《全宋詩訂補》據(jù)《零陵縣志》卷一三輯入汪藻佚詩[8]341。但此篇題目為“太平寺鐘銘”,其文體自屬有韻的銘文,是文一類,不當屬詩。且今本《浮溪集》卷二一已收此文,題作“永州太平寺鐘銘”,則亦非亡佚之作。

      題仙洞

      仙人駕鶴上三清,壇石空留萬古名。昨夜碧天星斗爛,不聞朝禮步虛聲。

      可是劉佳很快就要走了,我哪里等得走樓梯,直接從窗戶上跳下去,撲通一聲把劉佳壓在身下,他嚎叫了一聲,接著就看到地上出了血。

      此詩《全宋詩訂補》據(jù)《乾隆福建通志》卷七八輯錄,誤。此詩亦見錄于《順治浦城縣志》卷十二,然題作王藻撰,注云“建安人”。又《宋詩紀事補遺》卷二四[16]、《全閩詩錄》丙集卷五[17]亦錄此詩皆題為王藻所撰,并有詩人小傳云:“建安人。元豐五年進士”則此詩當是建安人王藻所作,非汪藻作。

      二、未輯完整及誤將殘句作整首詩

      過靖安鎮(zhèn)

      檣竿歷歷表中流,暝宿河堤古驛頭。天遣山川渾著月,人將榆柳共驚秋。

      此詩《全宋詩》卷一四三七據(jù)清汪士漢刻本《浮溪遺集》卷一五輯錄[7]16562。按,《景定建康志》卷三七《文籍志五·詩章》錄汪藻《宿靖安鎮(zhèn)》:“檣竿歷歷表中流,暝宿河堤古驛頭。天遣山川渾著月,人將榆柳共驚秋。重來骨肉惟身在,無限風(fēng)煙到眼休。得意枕中猶夢爾,人生何況足悲愁。”,可知《浮溪遺集》未錄全,僅錄詩的前四句,當據(jù)《景定建康志》輯錄這首完整的詩。

      新安石硯

      冰蠶吐爾抽銀蔥,仙女鳴機號月窟。云綃裂斷擲殘襦,淪入空山作尤物。中書君老不任事,蛛網(wǎng)陶泓空俗骨。故令玉質(zhì)傲松腴,萬縷秋毫聊出沒。

      此詩《全宋詩》卷一四三七據(jù)《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九輯錄,據(jù)詩話所言之意加標題[7]16556。但觀此詩,首尾未完,其實并非一首完整的詩,應(yīng)該歸入佚句類。

      歸州

      寫真不怨毛延壽,視死還同屈大夫。異世同鄉(xiāng)俱薄命,空令千載起嗟吁。

      此詩《全宋詩》卷一四三七據(jù)《輿地紀勝》卷七四《荊湖北路·歸州》輯錄,并添加題目[7]16560。但此詩首句不押韻而頭兩句對仗,雖然絕句亦有此體,但再結(jié)合詩意,此詩應(yīng)該是一首七律詩的后半首更洽。而“寫真不怨毛延壽,視死還同屈大夫”一聯(lián)亦可看出,這首詩的題目也不當是《歸州》,而是《昭君祠》或《詠昭君》之類,當歸入佚句類。

      三、新輯汪藻集外詩

      (一)整詩八首

      喜單州龐佑甫南遷買莊吳興寄四歌令醉中倚韻見答

      買就山莊買水莊,松花采罷采蓮房。沼寬菱芡收難盡,又報沿籬柿橘黃。

      麈尾拋來三十秋,墨莊文圃舊箕裘。盡將浙水為伊水,偏取湖州作單州。

      按此四詩見《吳興藝文志補》卷五十。龐佑甫,即龐謙孺,字佑甫,單州武夷城人,龐籍曾孫。少孤,流落四方,后寓居吳興。紹興十年,以季父恩為將仕郎。歷泰州海陵尉,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司干辦公事,鎮(zhèn)江府觀察推官?!督ㄑ滓詠硐的暌洝肪硭钠撸骸埃ńB興元年)辛酉,翰林學(xué)士汪藻充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湖州。”[18]則汪藻有知湖州的經(jīng)歷,此詩當是其在湖州任上所作。

      宿三溪

      驛荒苔半侵,村迥鵲孤立。西風(fēng)舉衰柳,山雨寒更急。經(jīng)行僅回首,歲事忽將及。

      空余候蟲號,未受霜氣蟄。松膏取鄰災(zāi),對燎客衣濕。試起望諸峰,天涯夕陽入。

      按此詩出《萬歷寧國府志》卷一二,寧國府即宣州,宋乾道二年改為宣州。宣州旌德縣有三溪鎮(zhèn)。按,汪藻政和八年因得罪王黼,由符寶郎降職宣州通判,見孫覿《宋故顯謨閣學(xué)士左大中大夫汪公墓志銘》[1]14。此詩或是他在宣州通判任上所作。

      雙筍石

      生來雙筍幾經(jīng)春,直上云宵無蘚痕。若使堅剛解成竹,人應(yīng)喚作兩龍孫。

      按此詩出《弘治八閩通志》卷六,雙筍石在建寧府之蓋仙山上。羅愿《新安志》卷九:“汪藻,顯謨閣學(xué)士左太中大夫(紹興)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到任,十一年七月十六日移知泉州?!眲t汪藻紹興十一年自徽州移知泉州,經(jīng)過建寧府,詩當作于紹興十一年前后。

      鳳凰山

      鳳凰山上鳳曾飛,百鳥群中識者稀。一自岐州鳴未已,周家文運與天齊。

      按此詩出《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山川典》第 76卷《岐山部藝文二(詩)》。按汪藻似乎并沒有到鳳翔府岐山的經(jīng)歷。但第三句“一自岐州鳴未已”可能就是借用“鳳鳴岐山”的典故,并非真的在岐山附近的鳳凰山。按《嘉泰吳興志》卷四《武康縣》:“鳯凰山,邑有三,一在縣北五里,首枕郭林溪,為鳳咮;一在縣東北十八里懷德里,為鳳翅;一在縣東南十五里千佛寺側(cè),為鳳尾。”汪藻紹興中曾為湖州知州,或到此地。古人亦多有借用歷史上較為有名的山川古跡來題詠自己實際所處的同名山川者。蘇軾的前、后《赤壁賦》,實際寫于黃州的赤鼻磯,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這首詩當是汪藻紹興年間在湖州任知州時所寫。

      謁偃王廟

      按此詩見《嘉靖浙江通志》卷七,偃王廟在衢州龍游縣。按《浮溪集》中有《常山道中聞諸將屢捷》一詩,常山即在衢州?!端问贰肪矶摺陡咦诒炯o》:“(紹興四年十月)戊子,韓世忠邀擊金人于大儀鎮(zhèn),敗之,又遣將董旼敗之于天長縣鴉口橋。己丑,金人攻承州,韓世忠遣將成閔、解元合兵擊于北門,敗之……(十一月)癸亥,劉光世遣統(tǒng)制王德?lián)艚鹑擞诔葜8?,敗之……己巳,劉光世遣統(tǒng)制王師晟等率兵夜入南壽春府襲金人,敗之,執(zhí)偽齊知府王靖。”[19]“諸將屢捷”當指此,即紹興四年前后汪藻經(jīng)過衢州。這首詩當作于此時。

      (二)殘聯(lián)四首

      石人峰

      擎天不老歲長在,捧日無言形獨尊。

      出《弘治八閩通志》卷六,當是汪藻自徽州移知泉州時所作。

      海棠

      只應(yīng)夢萼多佳思,誰與繁紅卻負春。

      出《全芳備祖》前集卷七《花部》。

      浮蓋山

      浮空高展神仙蓋,列嶂常開水墨屏。

      出《康熙衢州府志》卷三。

      早慕梁鴻婦,來嬪冀缺夫。生兒鱗一角,供歲橘千奴。

      出《錦繡萬花谷》卷二七。

      [1]孫覿. 鴻慶居士集卷三四[M]// 四川大學(xué)古籍整理研究所. 全宋文:第161冊.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2]錢鐘書. 宋詩選注[M]. 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8:135.

      [3]錢鐘書. 錢鐘書手稿集·容安館札記[M]. 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3:392.

      [4]汪藻. 浮溪集[M]// 張元濟. 四部叢刊初編本. 上海:上海書店,1989.

      [5]陸心源. 儀顧堂集[M]// 紀寶成. 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7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08-210.

      [6]孫星華. 浮溪集拾遺[M]. 北京:中華書局,1985:425-459.

      [7]北京大學(xué)古文獻研究所. 全宋詩:第25冊[M]. 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5.

      [8]陳新,張如安,葉石健,等. 全宋詩訂補[M]. 鄭州:大象出版社,2005.

      [9]黎鴻鑫. 汪藻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其與江西詩派關(guān)系研究[D]. 廣州:暨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2010:77.

      [10]戎默. 汪藻《浮溪集》誤收詩文考[J]. 中國典籍與文化,2016(1):57-61

      [11]惠洪. 石門文字禪[M]// 張元濟. 四部叢刊初編本. 上海:上海書店,1989.

      [12]佚名. 錦繡萬花谷[M]// 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影宋刻本.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328.

      [13]佚名. 錦繡萬花谷[M]. 明刻本.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93.

      [14]佚名. 錦繡萬花谷[M]// 永瑢,紀昀.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24冊. 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291.

      [15]凌迪知. 萬姓統(tǒng)譜[M]// 永瑢,紀昀.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56冊. 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710.

      [16]陸心源. 宋詩紀事補遺[M].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543.

      [17]鄭杰. 全閩詩錄[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319.

      [18]李心傳.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M]. 北京:中華書局,2013:997.

      [19]脫脫. 宋史:第2冊[M]. 北京:中華書局,1985:513.

      猜你喜歡
      宋詩
      拗相公王安石及其“開宋詩一代風(fēng)氣”之詩
      中華詩詞(2023年10期)2023-02-06 06:02:42
      唐宋之別
      讀者(2022年23期)2022-12-06 11:01:10
      宋詩五首(書法)
      陪你去看“流星雨”
      宋詩新解
      中華詩詞(2021年11期)2021-12-31 09:00:40
      從黃庭堅的詩法詩作探析“宋詩以意勝”
      中華詩詞(2021年9期)2021-12-31 08:53:04
      宋詩新解
      中華詩詞(2021年7期)2021-12-31 08:34:32
      唐表宋里:論《紅樓夢》詩詞摘句中的宋詩學(xué)特質(zhì)
      I Like Drawing
      清代宋詩選本纂輯緣由探析
      阜阳市| 绵阳市| 栖霞市| 达拉特旗| 泗阳县| 蒲城县| 南丰县| 洪洞县| 全州县| 盐源县| 阳高县| 自治县| 六盘水市| 巴马| 平凉市| 七台河市| 博湖县| 东乌珠穆沁旗| 娄底市| 阳朔县| 垫江县| 林甸县| 潜江市| 揭东县| 德庆县| 合山市| 榕江县| 遵义市| 重庆市| 吉木萨尔县| 天气| 法库县| 涞水县| 台南县| 离岛区| 德令哈市| 紫阳县| 阳朔县| 天峨县| 同江市| 麻栗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