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玉林市容縣容州鎮(zhèn)共和小學 曾燦松
語文學科是各門學科學習的基礎,語文教學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需要每位語文教師投入極大的教學熱情,在教學中積極鉆研教材,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從而使語文教學活動成為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過程,使學生參與語文教學成為一種習慣,人人都學好語文。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十分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獲得主動發(fā)展。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
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好壞都有直接的影響。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必須創(chuàng)造條件,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學生有了興趣,才會自覺地花時間、下功夫、動腦筋、積極地學習,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心理、年齡特點,采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利用直觀教具、操作學具、電化教學手段、講故事、設問或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游戲、課堂提問、練習形式多樣化等。采用新穎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學生興奮感和愉快感,而且在這種氣氛下能牢固掌握知識。而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幫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更能激發(fā)學生深層次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主動參與。
學高為師的思想在學生的心中根深蒂固,他們往往把老師的話當成真理,這種思想往往抑制學生的探究精神,這就需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對學生的身體、意識和行動具有調節(jié)作用。語文教學的每一項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知識向技能的轉化,都借助情感因素來實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對文章的情感體驗尤為重要。文章中美麗的景色讓學生產生熱愛祖國之情,文章中高大的人物形象使學生產生無限的向往和敬仰。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就要在思想上給學生松綁,讓學生張揚個性,使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讓他們輕松地學習,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做法,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教他們學習方法,使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思維向多層次發(fā)展。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還應允許他們失敗,讓學生確信自己有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使他們最后成為勝利者。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我們在課堂上把學生分成2-6人的學習小組,進行學習活動,師生共同完成一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效果肯定不錯。在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關系,使教師從“權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轉化;從“講師”角色向“導師”角色轉化;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xié)作的課堂氛圍。更重要的是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
要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必須使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參與的本領。
不會閱讀,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順利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指導學生的閱讀要做到:閱讀前,明確提出閱讀的目的要求:閱讀中,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幫助學生掃除障礙;閱讀后,通過提問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給學生一個“非看書不可,看書非鉆研不可”的學習方法。
善于思考才善于學習。在教學中要促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遇到問題要能想、會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膽地去猜想。為了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當?shù)膯栴}情境。如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設問;緊緊圍繞教學內容,抓住那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點、疑難點設問;對較難或較綜合的問題,用按認知層次分化知識點的方法,由易到難步步深入地發(fā)問;對學生錯誤或不全面答案進行反問,不斷加大問題的思考力度等等。
討論是人們進行思維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間爭論,可使學生從中相互啟迪,提高思維的深刻性,讓他們在熱烈的氣氛中各抒己見,相互補充,得出結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孩子在體驗成功喜悅之余,更多的是學會學習的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