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育紅小學校 陳 軼
案例背景: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走近哈爾濱市育紅小學校,這是一所傳統(tǒng)文化底蘊厚重的學校,也是一所具有軍旅文化特色的學校。她誕生于人民軍隊的懷抱,與共和國一同成長。一路走來,她歷經了風風雨雨和時代的變遷,走過了桃李芬芳的六十九年。
從1949年山城重慶的“育才”,到1952年哈軍工的“建軍”,10年后,又喜遷新址“文廟”,在政府關懷下,1965年更名為“育紅”。育紅是教育的紅色搖籃,她孕育和培養(yǎng)了無數的精英和祖國棟梁之才,學子遍及五湖四海。
60余年的傳承與發(fā)展,鑄就了育紅人的精神品格,發(fā)揚了人民軍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凸顯了軍旅特色的校園文化。通過開設校史課,讓同學們深切地感受到學校厚重的歷史積淀,豐碩的辦學成果,幾十年的巨大變化還有師生奮發(fā)進取的精神,激發(fā)學生愛校、榮校的責任感。
案例描述:
育紅校史課程開課了!育紅小學立足于校史館這一緬懷歷史,勵志育人,傳承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學校發(fā)展的歷史文化。做為校史館老師,我?guī)ьI學生到校史館接受紅色歷史教育,按照從“前言板塊→歷史轉墻→歷任校長→校友堂→學校變化→發(fā)展歷程→桃李芬芳→軍旅文化→對外交流→展望未來→名師墻→結語”的順序進行參觀,學生們精神飽滿,排著整齊的隊伍,用自己手中的筆和本,認真記錄著育紅各個歷史階段的時間節(jié)點,人物,事件……參觀過程中,我不時提問“育紅是在哪一年,什么地方建校的?”“她經歷了幾次更名?”“從建校到現在經歷了多少年的歷史?”學生們帶著問題邊閱讀邊思考。
同學們面對一幅幅珍貴的圖片和一塊塊精美的展板,仿佛置身于育紅小學的歷史長河之中,發(fā)自肺腑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生驚訝于學校歷史的悠久,文化的厚重,也為育紅是一所軍事化管理的小學而自豪。知道了學校幾次更名的由來,了解了學校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歷史背景下的成長過程。學生參觀后對學校歷史表現出極大的興致,對那些為學校、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前輩們表示出崇高的敬意。
案例分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惫枮I市育紅小學校的光榮歷史和發(fā)展背景,賦予了她鮮明的軍旅文化特色。她肩負著傳承人民軍隊光榮傳統(tǒng)的使命。在歷任校長的帶領和教師的辛勤耕耘下,學生嚴于律己,養(yǎng)成了自強不息,意志堅定,勇往直前的優(yōu)秀品質。
歷史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讀史使人明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通過育紅的校史去教育和培養(yǎng)育紅學子的品德,涵養(yǎng)了學生的內在精神,追求了真善美的統(tǒng)一。通過參觀,參觀后,學生們深深地感嘆育紅歷史的悠久,更加特別珍惜現在的學習環(huán)境,敬畏母校歷史文化的厚重,課后學生去查找與育紅歷史有聯系的地方、學校和人物。如:“哈軍工的歷史”“陳賡大將”“文廟歷史”等等。
學生們以“校友堂”里的育紅學子為榜樣,努力奮進,做優(yōu)秀的人。學校的幾次更名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和條件下變化發(fā)展的,學生們都能像如數家珍一樣講給自己的家長聽。校史課使學生們對校風、學風、校訓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校史課使學生言必信,行必果,以軍人的風范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合格的育紅人;校史課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母校,愿為她增光添彩。孩子們在校史觀后感里寫道:“原來,我們的學校是那么光彩,那么厲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就是對我的母校的最好的回報,為母校爭光!”人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取向就應該體現在每一次的課程中,精心設計,良心備課,真正做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使學生真正在課程中受到熏陶和磨煉,真正使學生在課程中學會學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