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舒文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那是鬼斧神工的一個“之”字,正如《蘭亭集序》里的二十個“之”字一樣,獨(dú)有著自己的風(fēng)韻。清澈的溪流蜿蜒而下,在亂生的雜草畔流連,在精巧的木石旁婉轉(zhuǎn),偶有興致,便濺出一兩滴來,分給徒徒癡望的新生的樹芽,帶著春天特有的生機(jī),從容而去。兩側(cè),飛鳥與還,相隨相伴,樓臺交映,若窄若寬,煙霧飄散,如夢似幻……
昔年,一只只觴杯與流水同行,共一縷幽香,攜一縷詩魂,吹一段魏晉之風(fēng)。
猶見,文人墨客高吟長歌。看著溪水送觴杯,笑飲濁酒,細(xì)思片刻,淺垂低誦?;颉盎亓鬓D(zhuǎn)輕觴,冷風(fēng)飄落松”,或“遐想逸民軌,遺音良可玩”,或“望巖愧脫屣,臨川謝揭竿”,抑或“時來誰不懷,寄散山林間”……言罷,自謙一二,再賞新篇。
猶見,王逸少醉罷揮毫潑墨。仰天長笑,再嘆三聲,狼毫浸墨,筆走龍蛇。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時“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時“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時又“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書罷,撫案飲酒,墜入黃粱。
魏晉風(fēng)流,自然,深情,灑脫,閑庭信步,行云流水……
論詩,沒有虛偽的矯揉造作,沒有刻意的咬文嚼字,觀最真的景,吟最真的情。
論字,不激不厲,揮灑自如。寓剛強(qiáng)于優(yōu)雅,表靜肅于隨和。
觀于眼者,為景。生于胸者,為情。而落于紙筆者,則為佳作。
溪水常常,常常,流過這里,流過溪底的沉石,流過漸漸逝去的魏晉之風(fē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