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渝芝+鄧喬尹
摘要:本文從女性形象的塑造、靈與肉的契合兩個方面就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太陽照常升起》和中國作家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兩部小說做比較研究。盡管這兩部作品發(fā)表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文本以不同性別的主角展開,《太陽照常升起》中以美麗優(yōu)雅的新女性勃萊特為主角,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則以心懷報復而被受壓迫的知識青年章永璘,雖各有差異,但其中都包含著一定程度的思想覺醒,比如:對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對于性的跟高層次的追求、男女平等的追求等等。文本中其思想的覺醒對于我們看待兩性問題、靈與肉的問題、女性地位等問題都有一定的啟發(fā),對于女性主義的研究與發(fā)展也存在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guān)鍵詞:女性主義;靈與肉;男女平等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因為女性的生存直接或間接相關(guān)的客觀物質(zhì)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條件,包括政治體制、思想意識狀態(tài)、歷史文化傳統(tǒng)、社會習俗等各個方面都對女性身心的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本文將從女性形象的塑造、靈與肉的契合兩個方面的同與不同之中來探討兩性問題,并得到一定的啟示,對于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借鑒作用。
1、女性形象的塑造
在兩部作品中,出現(xiàn)了截然不同的兩種女性形象,一類為《太陽照常升起》中勃萊特為代表的女性形象,另一類為《男人的一般是女人》中黃香久為代表的女性形象。勃萊特的女性形象特征是不突出的,沒有女性標志性的長發(fā),嬌小的身軀,柔弱而溫順的性格,有的是干練的短發(fā),迷人而健壯的身軀,勇敢、不羈的性格。對于她的形象塑造往往通過的是男人的視角,言語中的贊嘆,極少有外貌等特征的凸顯來宣揚其女性的身份,表明女性的特征。下面為羅伯特?科恩和杰克的一段對話,“這個女人很有魅力。”“是嗎”“她有某種氣質(zhì),有某種優(yōu)雅的風度。她看來絕對優(yōu)雅而且正直?!薄八浅:??!薄八@種氣質(zhì)很難描述,”科恩說。“我看是良好的教養(yǎng)吧?!薄奥犇愕目跉馑坪跄惴浅O矚g她?!薄拔液芟矚g她。要是我愛上她,那是一點不奇怪的。”由此可見,她在男性中的吸引目光的,是他們?yōu)橹畾J慕的女性形象。此外,她的勇敢不羈還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作息之中,沉迷于酒吧,大量的酗酒,徘徊在幾個男人之間,狂熱的投入斗牛比賽的激烈之中,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而文本中對于黃香久的塑造大不相同,首先,便是從最具女性特征的軀體描寫切入,其次便是社會環(huán)境下她的女性形象,最后便是借婚姻來展現(xiàn)其女性的形象。對于黃香久的身體描寫也是來自一個章永璘的所見所聞,起初黃香久和一起勞改的女性沒有任何的差異,穿著黑色的粗布衣服,女性不過是習慣加在她們身上的一個概念。她們沒有腰、沒有胸脯、沒有臀部;一張張黑紅的、臃腫的面孔上雖然沒有“勞改紋”,但表現(xiàn)出一種雌獸般的粗野。最起初的形象是最為一個人而存在于男人的視野之中,和男人并無差異。而后出現(xiàn)的是對于女性身軀的赤裸裸的描繪,在排水溝中間去,她兩腳踩著岸邊的一團水草,揮動著滾圓的胳臂,用窩成勺子狀的手掌撩起水灑在自己的脖子上、肩膀上、胸脯上,腰上,小腹上……她整個身軀豐滿圓潤,每一個部位都顯示出有韌性、有力度的柔軟。對于女性的此段身體的描寫不是為了審視其本身的美而產(chǎn)生,而是通過前后女性形象的突變來展示其對于男性欲望的激發(fā),忽略了女性本身。描寫身體不再是為了喚醒女性作為人的主體意識,而是服務于男性。其次,文本中所展示的社會環(huán)境也對黃香久的形象進行了塑造。在鄰居的眼中,黃香久是一個離婚兩次的不檢點的淫蕩女人,不能生孩子,不具備一個女人應該有的義務和責任。在此處女人們的集體意識里面,女人的應該具備社會對女人所要求的一切,下面將結(jié)合最后一點黃香久的婚后生活來提及這一點。黃香久的婚后生活不是她一個人的婚姻生活,是以她為代表的無數(shù)女性的繁瑣生活?;楹蟮乃帐凹覄眨瑸檎煞蜃鲲?,等待丈夫的歸來,做盡一切的家庭瑣事。而他的丈夫的體會便是,結(jié)婚不過是多了一個人等待,為她洗衣做飯,沒有任何愛的符號蘊含其中。她竭盡所能的去愛他的丈夫,或者說是集體默認下的為家庭做出自己的貢獻,從來不吃肉或是油等好吃的東西,一切都留給他的丈夫。黃香久就是許許多多傳統(tǒng)女性中的一個,而勃萊特正是這樣一個反抗者的形象出現(xiàn)。
2、靈與肉的契合
《太陽照常升起》以一戰(zhàn)后的巴黎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新女性”勃萊特和她身邊幾個男人之間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女性解放運動掀起第一次浪潮,在處于革命前沿的浪漫都市巴黎,女性,尤其是知識女性,受這次女性運動影響極大,勃萊特就是其中一個。和男人無異的勃萊特以一個反抗者的形象出現(xiàn)?!赌腥说囊话胧桥恕肥恰拔母铩毕滤鶆?chuàng)造的世界, 在政治高壓下,充斥著一具具殘酷的肉體、精神的折磨、性饑渴、陰謀和監(jiān)獄。在極左政治所造成的鄉(xiāng)村,勞改農(nóng)場的犯人們被剝奪了正常人所具有的正常權(quán)利,政治壓抑和性壓抑所造成的性饑渴、性能力喪失和性變態(tài)將他們折磨到非人的狀態(tài)。于是便有了,以章永璘為代表的男性形象,性饑渴、性壓抑,追求靈與愛的完美結(jié)合。勃萊特和章永璘具有相似性,他們都在一路追求愛與性的完美結(jié)合,勃萊特的目的在于宣揚女性的獨立性,對于愛情的自由選擇,而章永璘則是為了自身對于性壓迫和政治壓迫的反抗,正是由于他的此種反抗,更加凸顯了黃香久的傳統(tǒng)女性形象。通過這一角度的比較,從不同的性別出發(fā)探討其對統(tǒng)一問題的追求與探究,使兩位女性的性別特征更加的不同,也使我們能夠更加清楚的審視男權(quán)下女性的畸形形象。
勃萊特一直都在追求靈與肉的結(jié)合,下面將從其對于邁克利用的反抗,對于科恩征服的反抗、對于羅梅羅控制的反抗三方面來探究其思想的覺醒。首先,關(guān)于邁克利用的反抗。邁克是一個貴族,追求面子他曾經(jīng)為了展示自己的威風,在酒吧里散發(fā)自己的勛章,女人與他而言和勛章一樣,只是一個炫耀的物件,和其他東西沒有任何的區(qū)別。不只是邁克爾將勃萊特作為利用的尋歡作樂的炫耀工具,對于大多數(shù)男人而言,都是一樣的,于是,勃萊特將邁克爾拋棄。其次,對于科恩征服的反抗。科恩的征服欲一方面來自于第一人妻子離開對于他的傷害,自尊心的打擊,以及第二任妻子弗朗西斯的沉重的壓迫;另一方面來自于勃萊特身上散發(fā)著的女性的剛毅之美,這和他哭哭啼啼的怯懦性格是截然不同的??贫饕恢弊冯S著勃萊特,在巴黎的時候如此,在西班牙的時候也如此,他時時刻刻的緊跟在勃萊特的身后,強烈的控制欲望不允許他得不到勃萊特的消息,哪怕只是短暫的一刻??贫鞯哪康脑谟谡鞣R特,將她時時刻刻的禁錮在自己的身邊,那樣便失去了自由,對于追去自由的她來說,是不可能的,于是,科恩被打發(fā)離開了勃萊特。最后,勃萊特是真的愛上了那個體格健壯的斗牛士羅梅羅。她和他一起私奔,他要求她和他結(jié)婚,看似是美麗的結(jié)婚,完成了她一直以來對于靈與肉的追求,但是羅梅羅卻提出了一個要求,讓短發(fā)的勃萊特留長發(fā),逐漸的去擁有女性所具備的一系列標志性特征,使女人成為女人的東西。勃萊特還是選擇和羅梅羅分開了,她要的是愛,婚姻不應該是一種禁錮,一種控制。在與羅梅羅分開走之后,她對杰克說她是愛他的,可是他不能帶給他性。勃萊特是一位溫柔美麗而又不失剛毅的現(xiàn)代女性,她不屈不撓的反抗傳統(tǒng)的男權(quán)社會強加于女性的生活,勇敢地選擇自己的生存與愛情,追求著靈與肉的完美結(jié)合,而不是簡單的湊合過日子。她的復雜性格由傳統(tǒng)父系文化和戰(zhàn)爭以及女性運動共同作用而形成,因此,在思想的覺醒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盡管如此,海明威在小說結(jié)尾處提出“太陽照常升起”,暗示著勃萊特仍然渴望尋找到兩性平衡的真愛,也暗示了其思想的不斷覺醒,不斷的進步。
章永璘生活在勞改的場所,長期的與女性隔絕,對于一個正常的健壯的男性來說,他性苦悶,對于性充滿著渴望,但是作為知識分子的他在眾人討論性話題的時候不敢去釋放自己。在文革時期,作為新青年的他可能有所抱負,于是,性和政治一直壓迫著他,他選擇了反抗,選擇的方式是和黃香久結(jié)合來滿足自己的這兩個需求,一方面可以看出他思想的進步性,為了原始的本能欲望去反抗,追求自我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其思想的局限性,將女人作為滿足自己需求的工具,雖然其態(tài)度有所轉(zhuǎn)變,但是其結(jié)婚的動機不是正確的??隙ㄗ约旱脑加辉賶阂肿约?,不再通過與女鬼的幻想結(jié)合來排解自己的寂寞,可以擁有獨立的家庭的空間來私密的書寫文字,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而黃香久只是她排解欲望的工具,處于一個依附的地位。
兩個不同的主角都在積極的追求靈與肉的完美結(jié)合,一個為了女性自身而呼喊,一個實實在在的造就了一個他者形象—黃香久。兩者都有進步的地方,也有其局限性,但是卻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兩性共同構(gòu)建的文化造就了女人和男人。
不管是對于女性形象的塑造的分析還是對于兩個不同主角對于靈與肉的契合分析,都為了探討男女平等的問題。兩部作品中都存在主角對于男女平等的呼喊,都是在努力的追求男女的平等。但是,最終的結(jié)局都是不盡如人意的。在《太陽照常升起》中,勃萊特一直都是在主動的選擇愛情,而不是出于被動的地位,但是她一直選擇的愛情總是不盡如人意,原因在于,即使占據(jù)主動權(quán)的她依然最后沒有選到合適的伴侶,一方面在于其思想的覺悟,另一方面是由于沒有主動權(quán)的男性中依然想對女性進行控制,使他們成為他們依附的對象。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章永璘自在和黃香久真正的相愛之后變成了一個完完全全的男人,一個完整的人,但是他去離開的了,理由是他接下來的行為可能會招來禍患,她不想黃香久和他一起承擔。表面上看似是對于黃香久的愛,但是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他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男女不平等,她可能會成為他的拖累,她也不具備和他共同反抗的智慧。通過這兩部作品的比較,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在思想的覺醒下,男女平等,女性依附性的消失,依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M].作家出版社
[2]海明威著,趙靜男譯.太陽照常升起[M].上海譯文出版社
[3]陳世丹.兩幅不同時代的荒原畫卷——海明威和張賢亮的作品比較[J].河南師范大學
[4]劉春慧.性別視角下的透視——海明威張賢亮女性意識的比較[D].黑龍江大學
[5]胡嘉雯.不存在的女性——以女性主義批評分析《男人的一半是女人》[J].時代文學
[6]王堪林.存在主義視角下的海明威小說《太陽照常升起》[D].西北大學
[7]郭朝.《太陽照常升起》中勃萊特形象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解讀[D].遼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