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百色市田東縣平馬鎮(zhèn)東達小學 韋小林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教師的情緒直接關系著學生學習的興趣,關系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走進課堂以前,必須要把自己的情緒調(diào)整到最佳狀態(tài),站在教室里以微笑的面孔面對學生,要笑得燦爛,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教師激情的笑容是師生溝通心靈的紐帶,是學生創(chuàng)新的動力,同時也是教師樹立美好形象的法寶。教師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并鼓勵他們。
教師生動優(yōu)美的課堂語言是一種魅力,這種魅力不但會令學生心生羨慕,而且能夠引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科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運用華美的詞句、靈活的方法感動學生的內(nèi)心,把學生引入到美妙的語文境界中,讓學生感受到語言之美、文學之趣。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我是這樣導入的:“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想到新的生命,無窮的力量,內(nèi)心洋溢的喜悅,煥發(fā)萌動的,蓬勃生機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們都出來了;有的散步、放風箏、耕種、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氣象……”聽到這些,學生怎能不興趣勃發(fā)呢,文章與課堂相互“溶情”。
要調(diào)動學生情緒,讓語文課堂活起來,教師應當當好導演,駕馭好課堂。具備根據(jù)所授內(nèi)容的不同,組織好不同授課形式的能力,而且任何一種授課形式,都要讓學生如坐春風,如沐春雨,使學習氣氛輕松、民主、舒暢、快樂,做到魏書生老師提出的“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笑聲”。要達到這種效果,教師的自身素質(zhì)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要善于運用幽默藝術;二是要具備善于用新穎獨特的授課方式激起學生興趣的能力。例如,教學《晏子使楚》一文后,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文章內(nèi)容要求學生選擇故事中的一個人物來進行角色扮演,并且將此人物的說話語氣想象出來,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演:機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其他士兵。小學生本來就很喜歡表演,于是為了將角色扮演好,就一定會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仔細閱讀,進而對人物心理和說話的語氣及其神態(tài)等進行揣摩,這在無形中也會使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可見,故事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不僅可以使全體學生從喜聞樂見中更直接地了解課文內(nèi)容,而且可以使學生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才能。
教學中,教師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中全部傳授給學生的方法,而是在一定語境中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去感受。例如,我上《匆匆》這篇課文時,先讓學生各自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畫思維導圖,經(jīng)過學生獨立思考之后,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把自己的思維導圖對比,通過不斷地分析、思考,評價水花最好,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強,學習語文的信心越來越強。通過進行合作學習,學生吸取他人好的見解。在討論中,學生積極地對自己的語文知識進行重新梳理,既鞏固了以前學習的知識,又能有效、快速地接受新知識。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xiàn)“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jīng)常會這樣問學生:“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實現(xiàn)與學生的溝通,和學生一起學習體驗!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應積極地創(chuàng)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讓孩子去“展示自己”。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讓他們?nèi)ンw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教學中對于“喝、渴”的區(qū)別,學生是這樣說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別“告訴”他,他會知道得更多!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nèi)容。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如朗讀比賽、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后感等,以發(fā)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nèi)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我在教學《群鳥學藝》時,讓學生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各種鳥的語言進行反復誦讀,以悟出它們內(nèi)心的想法和學藝的態(tài)度。
在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還要對學生認真觀察,根據(jù)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選擇適合的話題和他們進行交流,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對全班學生都進行關注。對待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對他們降低要求,提問時要提一些淺顯易懂的問題,當這些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對他們進行語言激勵,使他們體會到成功,進而喜歡上語文。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激發(fā)他們學好語文的信心。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們教師只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種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就一定能尋找到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方法,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