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航
即便是在電影宣傳期,采訪陳凱歌也成了一件需要過五關斬六將的事。聽說之前一次接受采訪時,陳凱歌直接對記者表示“抗議”,覺得“焦慮”“困惑”這樣的負面表達太多,讓他疑惑自己在對方眼中是否很“失敗”。媒體屢屢“冒犯”,讓陳凱歌團隊愈發(fā)緊張,為此,我們提交的采訪提綱在語氣和用詞上都盡量和緩。
到了采訪現(xiàn)場,新的角力仍在繼續(xù)。陳凱歌對待采訪很認真,在提綱上做出非常詳細的標注,對所有問題都準備了非常詳盡的答案。不過,較少的即興發(fā)揮,對媒體來說并不是個理想狀況。
先是問了一些關于新作《妖貓傳》的問題,陳導說了很多。看得出,他對新片很用心,從舞美到技術,從劇本到表演,他無論巨細,事必躬親,嚴格把關。至于結果是否能讓人滿意,仍有待觀眾檢驗。自從12年前《無極》上映后,這位曾經(jīng)創(chuàng)作出《霸王別姬》的大導演便就走上了下坡路。及至前年《道士下山》上映之后,觀眾失望的聲音達到了頂點。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從陳導那夾雜著古文和英文的自信表達中,我并沒看出太多自省的意味。提問中有關內(nèi)心疑惑和焦慮的問題,他巧妙地忽略或者躲過去了。已經(jīng)六十五歲的陳凱歌常常談到時代,有時他覺得時代的作用很大,個人的努力微不足道;有時他又強調(diào),個人可以超越時代限制。如何順應時勢而又逆流而上,這讓他近年的諸多作品卻分明呈現(xiàn)出斷裂,甚至“精分”趨勢。
也有例外。陳凱歌主動提起了他永遠繞不過去的話題——為什么再也拍不出《霸王別姬》了?他的回答仍然落在了時代上。這位喜歡在所有場合掌握主動甚至操縱局面的大導演說,有些題材不是他不想拍,而是“拍不了”。他還說,“事兒也不是那么個事兒了”,“使命在這個商業(yè)社會里已經(jīng)成為了供人談笑的詞語”。說這話的時候,他擺出無奈的姿態(tài)。是資本市場和大環(huán)境的雙頭禿鷲俘獲了他的心,還是堅持自我與緊跟時代的矛盾在自身內(nèi)部隱隱作怪?或許只有時間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