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潔純
摘 要:伴隨著小說《紅樓夢》而創(chuàng)作的清代插圖現(xiàn)存50多種,徐寶篆的《紅樓夢人物圖冊》為其中保存較為完整且成體系的一部佳作。文章從藝術(shù)傳承和創(chuàng)新之處出發(fā),節(jié)選圖冊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單頁,通過分析人物服飾、動作姿態(tài)、環(huán)境道具等,來探討畫家對人物形象的描繪,并對其中題名留白頁進行考據(jù)擬題。
關(guān)鍵詞:《紅樓夢人物圖冊》;徐寶篆;人物形象;題名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上層貴族生活為中心圖畫,向世人生動地描繪了18世紀初期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場景。在曹雪芹的筆下,人物躍然紙上,鮮活生動,引得無數(shù)畫家用他們的畫筆對其中人物予以描繪,留下了許多佳作,如改琦的《紅樓夢人物圖詠》、錢慧安的《紅樓夢十二金釵》,乃至當代劉旦宅、戴敦邦等人的作品。
1 《紅樓夢人物圖冊》的藝術(shù)傳承及創(chuàng)新之處
嘉興博物館收藏有徐寶篆所繪《紅樓夢人物圖冊》。徐寶篆(1810—1885),字湘君,號湘雯,海鹽人。清代女畫家,李修易妻。工仕女,衣褶、發(fā)飾精細絕倫,善花卉,夫婦攜手所作尤為時所珍。徐寶篆著有《瘦月吟廬詩稿》[1]。其所繪《紅樓夢人物圖冊》裱本前后有柚木夾板,經(jīng)折裝。外框縱36厘米,橫23.7厘米;畫頁縱26.7厘米,橫16.7厘米。分為兩冊,每冊18開,共計36開。冊中共繪人物48人,有題名者41人(包括2人題名留白),其中以女性為主角的人物畫有34開,除第一開為“警幻仙子”比較特殊以外,僅最后一開為男性形象,即《紅樓夢》最為重要的男性主角——寶玉。通本有鈐印“徐寶篆印”“湘雯畫印”“香紋畫印”“香雯女史”“湘雯女史畫印”“武原女史”“石貞”等印。“警幻仙子”一開右側(cè)有題“道光丙午仲冬背模玉壺外史本于瘦月吟廬,湘雯女史徐寶篆”,下鈐“湘雯女史”“徐寶篆印”二印。整本圖冊畫面線條流暢雅致,人物姿態(tài)生動傳情,服飾纖麗工整,布景詩情畫意,與人物性格交相呼應,極具視覺感染力。
在中國古代眾多的女性形象中,《紅樓夢》中的女性形象無疑是最經(jīng)典龐大也是最成體系的,引得無數(shù)畫家用他們的畫筆對其中人物形象進行描繪創(chuàng)作。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縱有多人繪過《紅樓夢》人物圖,但清代改琦當為其中較早且成體系地描繪紅樓夢人物圖的畫家,后世無論是彩繪還是刻本畫,多有學習借鑒之痕跡。徐寶篆所繪《紅樓夢人物圖冊》與清代改琦的《紅樓夢圖詠》亦有一定相似之處。根據(jù)該冊第一開所題“道光丙午仲冬背模玉壺外史本”,改琦又號“玉壺外史”,“道光丙午”即1846年,時徐寶篆正值盛年,而改琦作畫時間應不晚于1814年[2],故推測很有可能是徐寶篆見過改琦的畫作,以其為底本加上自己創(chuàng)新“背?!倍?。
改琦原作我們已無緣得見,幸還有來新夏主編的《清刻紅樓夢圖詠》來一窺一二。將徐寶篆所繪《紅樓夢人物圖冊》與《清刻紅樓夢圖詠》相比較,《紅樓夢人物圖冊》與后者第一冊、第二冊中出現(xiàn)的人物名稱一樣,少“通靈寶石絳珠仙草”一開,有一開題名留白;比第三冊少“翠縷、小紅、智能”三人,多出一開無題名者;比第四冊少“柳湘蓮、秦鐘、蔣玉函、賈蓉、賈薔、賈蕓、賈蘭、薛蝌、焙茗、北靜王、甄寶玉”11人。
兩相對照,警幻仙子、黛玉、寶釵(第三開撫扇撲蝶題名留白者推測為寶釵)、元春、惜春、史湘云、妙玉、迎春、李紈、寶琴、李紋、李綺、香菱、芳官、尤三姐、鶯兒、平兒、紫鵑、襲人、齡官、麝月、碧痕、司棋、佩鳳、春燕、柳五兒、入畫、小螺、翠墨、彩鸞、繡鸞、寶玉各開構(gòu)圖頗為相近,人物、背景等細節(jié)在《清刻紅樓夢圖詠》基礎(chǔ)上均略有變化;晴雯一開背景不同,人物形態(tài)動作相似,少一人;秋紋一開比《清刻紅樓夢圖詠》少蕙香(蕙香單獨另作一開,推測為第三十一開賞蘭者),背景也有變化;探春、王熙鳳、巧姐、鴛鴦、秦可卿、邢岫煙各開人物、背景、構(gòu)圖均不相同[3](詳見表1)。
徐寶篆的《紅樓夢人物圖冊》既有承前啟后、借鑒先人之處,為我們研究改琦的畫作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也有獨到的創(chuàng)新之處,加入了畫作者自己對于人物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人物服飾和發(fā)型,更加突出人物清新雅致、飄逸嬌弱之感,同時又豐富了背景,使得意境更加高遠,視角更為開闊,是其對《紅樓夢》文本最直觀的視覺詮釋。
2 《紅樓夢人物圖冊》的人物形象及環(huán)境道具描寫
《紅樓夢人物圖冊》采用直幅單畫的形式,除晴雯一開,其他均在左或右下角鈐有圖章,每開左側(cè)有一處供題名,畫、書、印相得益彰,融為一體。在構(gòu)圖上,以人物為主,景物為輔,其人物形象不僅包括外貌、表情、服飾、動作等,有些更有明顯的故事性與情節(jié)性,景物與人物達到高度統(tǒng)一。
《紅樓夢人物圖冊》對人物形態(tài)、面部特征、表情的描繪帶有明顯的仕女畫特征。不管是大觀園中的各女子,還是警幻仙子、寶玉,均塑造成纖細柔弱具有病態(tài)美的人物形象。人物身材嬌小纖細,削肩、柳腰、瓜子臉,大有“弱柳扶風、風露清愁”之感,同時脫去脂粉華靡之氣,而兼具恬淡優(yōu)雅之態(tài)[4]。各人物面部較為相似,均為瓜子臉,黛眉、鳳眼、蔥鼻、櫻桃嘴,男性較女性面部飽滿一些,其他沒有明顯的性別特征。人物表情較為單一,缺乏張力,只通過眉眼或下垂或平視來表達面部動作。在發(fā)型和頭飾上,女性多梳各式發(fā)髻,并有發(fā)簪、珠花等做簡單點綴,極個別人物做了描繪,如元春戴冠、寶琴以裘掩發(fā)等;男子束發(fā)于腦后,頭戴一冠。從繪畫的角度看,實難單從人物形態(tài)、面部特征來區(qū)分,故文本中各人鮮明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均配合了服飾、動作姿態(tài)、環(huán)境道具等來表現(xiàn)。
服飾是人物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物性格、喜好、身份地位等最直觀的反映。除警幻仙子、元春、寶琴外,其他人物服飾均比較隨性,寬袍大袖,力圖表現(xiàn)角色的風姿綽約、優(yōu)雅賢淑。警幻仙子不為凡間人物,她著圓領(lǐng)長袍,領(lǐng)口有短掛修飾,胸口有刺繡。元春為宮婦,戴冠及明黃服飾較為華貴,表現(xiàn)了其不一樣的身份地位。另根據(jù)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回寶琴踏雪尋梅的出場,“忽見寶琴披著鳧靨裘,站在山坡背后遙等”[5],寶琴一開的穿著服飾乃是對這一情節(jié)最直觀的描繪。其他人物服裝款式,女性多為襦裙、交領(lǐng)長衣、對襟長衣、立領(lǐng)長衣,有些腰部系絳子,領(lǐng)口和袖口有修飾且袖口寬大;男性外穿對襟大袍,露出交領(lǐng)內(nèi)搭,胸口以系帶作為修飾。不論男女,衣帶飛揚,纖弱消瘦,幾不勝衣,極具飄逸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