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雯穎
摘 要:慶陽市博物館現(xiàn)藏一組宋代墓葬彩繪畫像磚,以反映墓主生活為主。畫像內(nèi)容豐富,為研究宋代歷史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關鍵詞:王新宋墓;畫像磚
慶陽市博物館于1975年8月進行文物調(diào)查時,在鎮(zhèn)原縣廟渠鄉(xiāng)文夏村征集到王新宋墓中散失的一組彩繪浮雕畫像磚。該墓為單室彩繪墓,通體條磚鑲砌,單磚劵頂,斗拱結構。墓室長3.5米,寬2.0米。兩壁龕有浮雕彩繪雙門、房檐,并鑲砌彩繪畫像磚。據(jù)墓志記載,該墓為大宋原州開邊寨人戶白重立、白舜珉兄弟二人于大宋宣和五年(1123)孟冬梅日為其先顏修建的墓葬。
館內(nèi)收藏的王新宋墓畫像磚共12塊,磚上的畫像均雕刻而成,并施以彩繪裝飾,收集時色彩已大多剝落。畫像磚的內(nèi)容主要為武士、衛(wèi)士、胡人牽駝、花卉、瑞獸等,現(xiàn)將其介紹如下。
武士磚兩塊,一塊長49厘米、寬32.5厘米、厚5.3厘米。青磚呈長方形,由兩塊組成,其中一塊斷為兩半。上雕有一武士像,頭戴兜鍪,肩系巾,通體著鎧甲,腰系帶,足蹬靴,雙手緊握鉞,面部表情肅穆,頭部后面有一圓形背光,立體感很強。另一塊長49厘米、寬32.5厘米、厚5.3厘米。青磚呈長方形,由兩塊組成,上雕有一武士像,頭戴兜鍪,肩系巾,通體著鎧甲,腰系帶,足蹬靴,一手持長劍,劍尖上舉,一手緊按劍刃,面部表情肅穆,武士頭部后面有一圓形背光(圖1)。
衛(wèi)士畫像磚(圖2)兩塊,磚均呈正方形,中心浮雕一衛(wèi)士,衛(wèi)士頭戴幘巾,神情肅穆。上著圓領窄袖短袍,下著寬長褲,腳穿靴,腰系帶,衣褶線條流暢自然,雙手合抱胸前,手持金瓜。
胡人牽駝畫像磚兩塊,一塊長31.6厘米、寬32厘米、厚5.5厘米,另一塊長32.5厘米、寬31.5厘米、厚5.5厘米。兩塊均為青磚,呈正方形。正面雕刻一胡人,頭戴氈帽,帽頂有纓,面部深目高鼻,腮下有長須。身著窄袖長袍,腰系帶,足蹬高筒靴。一手牽駝韁繩,一手拿短棒,作驅趕駱駝狀。駱駝為雙峰駝,上有氈墊,駱駝四肢強勁,呈昂首邁步的姿態(tài)(圖3)。
武夫牽馬畫像磚兩塊,均呈正方形,邊長32厘米,厚5.5厘米,浮雕而成,一人一馬。馬夫頭束幘巾,身著圓領衫,腰束帶,一手舉胸前,一手牽馬,面部表情溫和。馬膘肥體壯,鞍韉俱備,頭棱角顯露。雙耳直立,剪鬃縛尾,兩蹄抬起,作行走狀(圖4)。
荷花畫像磚兩塊,均呈正方形,邊長32厘米,厚5.2厘米。磚上浮雕一盆景,下有一花瓶,平沿,敞口,束頸,鼓腹,平底,腹平系一飄帶,兩側各系成蝴蝶結。瓶上插有盛開荷花一朵,含包苞待放花蕾一朵,兩片碩大荷葉葉片外翻(圖5)。整體構圖占據(jù)中心位置。彩繪脫落。
鹿銜靈芝畫像磚兩塊,均呈正方形,邊長32厘米,厚5厘米。磚體正中雕刻有一鹿,鹿抬頭,目視前方,口銜靈芝,靈芝葉卷。鹿挺胸呈前進狀,鹿體形膘肥,尾翹,彩繪已脫落(圖6)。
以上同紋飾的畫像磚均為兩塊,且大小相同,紋樣對稱,可以想象當時在墓室中應該也是對稱裝飾的。精美而質(zhì)樸的王新宋墓彩繪墓畫像磚造型不僅真實地再現(xiàn)了宋代時期慶陽人民的社會生活,而且通過人物神態(tài)的刻畫,真實地表現(xiàn)了宋代時期慶陽人的性格特征。同時胡人牽駝圖案的出現(xiàn)也進一步證明了古慶州當時的經(jīng)濟繁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