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
這期專號來自于一次嫩水江畔的文人筆會。這是呼倫貝爾文學大地的奉獻和收獲。內蒙古自治區(qū)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族文學筆會已歷二十屆,經三十七年風雨而歷久彌新,綻放不歇。長期以來,筆會以“三少”民族之名,匯聚呼倫貝爾各民族實力和青年作家,同時邀請區(qū)內外著名作家與會,已然成為中國新時期以來民族文學界一道卓然亮麗的風景。閱讀這期專號我們不難發(fā)現,“嘗試”與“女性”成為兩個關鍵詞。
這期小說主要的關鍵詞是嘗試。呼倫貝爾地域遼闊,毗鄰俄羅斯,邊境線長達一千余公里,位于額爾古納市居住著我國的俄羅斯族,他們是中俄友誼和愛情的見證。劉長慶的小說《永遠愛你們的扎爾基》,以“二戰(zhàn)”為背景,將目光投向毗鄰國度,以倒敘的手法進行回憶,同時以書信體揭開事實真相和人物復雜又單純良善的內心,再一次重抒人類共同價值,謳歌正義與善良、和平與自由,彰顯人性美的光輝。英雄不分國界,對人性的挖掘是小說家的天職,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他者亦是我者,彼處亦是此在,這正是作家要表達的真意。在此之前,劉長慶以寫動物小說為主,面向大興安嶺眾多的自在生靈,而這次他面向了歷史和域外,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次開掘和嘗試。而海勒根那的小說《鹿哨》是一篇典型的舊瓶老酒。森林里狩獵活動的一次誤傷致命的悲劇,故事本身有些老套。但這次作家以仿照著名鄂溫克作家烏熱爾圖的敘事節(jié)奏和語言特征進行寫作,重返故事本身,既勇敢也危險。但正如他所言,這是一篇“向烏熱爾圖致敬”的小說,嘗試的色彩深厚。作家以自己的理解精心演繹和結構故事,帶給人既熟悉又富有某種新意的東西,這也正是“老酒”的意味,原料相同工藝相仿,但釀酒師不同,味道也自不同。兩篇小說既然是嘗試本身就帶有很多可能性,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畢竟勇于嘗試證明著本土作家創(chuàng)作的自我努力和意欲實現。第二個關鍵詞是女性。不難發(fā)現,本期作者多為女性,女性寫作成為本期的主題之一。道日娜的小說,謝春卉、晶達、阿娜、蘇雅、于雪梅、柳華的散文都富有女性氣質,家鄉(xiāng)、民族、往事、愛情成為抒寫主題,是一種細膩的抒情表達。雪峰的詩富有沉思,凝煉中帶著溫情,是有閱歷的詩心;而李蘭的詩,有著難得的自享安靜而內心抒情。蘇曉英的偵案題材小說《李代桃僵》顯得與眾不同,作家的司法職業(yè)經歷使其有一種冷靜而爽利的敘事,令人欣賞。集中來看,上述多民族女性作家的創(chuàng)作呈現出豐富多彩的世界,各自創(chuàng)作風格漸趨明顯。
除此之外,蘇程明的散文《托扎敏冬獵》是大興安嶺林區(qū)狩獵的經歷,真實質樸而簡潔平白的敘事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是森林生產生活的真實存照和人類珍貴的文化記憶。丁永才的詩,歲月粗糙了詩人,但卻讓詩心更加豐富。沒有敏感的內心就無法抵達詩意,美好就在文字中閃光和感動。
綜上所述,一方面,呼倫貝爾的文學方陣正在充盈,更加飽滿,讓人欣喜。另一方面,這期專號既呈現了我們的創(chuàng)作嘗試,同時也表征了現實創(chuàng)作的自我局同,能否達成一種成功的創(chuàng)作實現,我們還要進一步觀察;女性作家作品大多還缺乏一種厚重感的存在,對文學的理解和探知尚需加深,對當下社會及人的精神深層關注度還遠遠不夠。這些當然需要較高的站位,也需要俯身的低頭。文人需要有一顆豐富敏感善良的內心。“才需要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多情而不濫,高潔卻難得。文人與文章,才與情缺一不可。于是才能感知輕風吹拂的韻律,霞云吐納的氣息,感知天遼闊也能暢游,地遙遠也能抵達。情動于中,而形諸于外。愉郁而生情,苦學而有思,沉靜而知心,文章始成。登高望遠,走進新時代,呼倫貝爾文學大地,遐思無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