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度思維是學生應當具備的一種學習能力,通過案例論述了自主學習型課堂建設引領學生深度思維的具體策略。教師應當精巧地設計自主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學習深度思維的方法,拓展課外自主學習型活動。
【關鍵詞】自主學習;深度學習;深度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03-0068-02
【作者簡介】胡小凡,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湖塘實驗中學(江蘇常州,213101)教師,高級教師,常州市骨干教師。
自主學習、深度思維是每個人發(fā)展過程中應當具備的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深度思維應是教師的教學自覺。建構自主學習型課堂,發(fā)展學生的深度思維是其中的一個核心價值。教會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深度思維,就是要引導學生細讀材料、咀嚼材料,能夠從語言表象體察材料本質,學會綜合思考、批判性思考;不僅提煉、潤色語言表達,更要體現(xiàn)深層的思想情感;不局限于文本閱讀理解而要啟迪思想和讀寫應用。從讀出發(fā),發(fā)展至深思、應用、創(chuàng)造是語文學習中深度思維的體現(xiàn)。
深度思維離不開自主自由學習。自主才能凸顯主體,自由才能活躍思維。反復揣摩材料,深入研究內(nèi)容之間的關聯(lián),探尋作者生平與材料關系,進行有創(chuàng)意的聯(lián)想與想象都需要學生自主展開探究設計和思維活動。引導學生自主自由地展開學習活動,是促進學生深度思維的前提。自主學習型課堂的構建,為引領學生深度思維提供了條件,語文自主學習型課堂需要為促進學生深度思維的自主學習進行科學的設計。經(jīng)過多年的嘗試,我們形成了一些經(jīng)驗,供廣大同行探討。
一、精巧設計自主學習任務
1.學習任務要有清晰的思維含量。
自主學習任務是學習活動展開的前提,任務的質量決定思維的深度。在指導《秋天的懷念》學習的時候,有教師設計了三個主問題:誦讀這篇文章,說說你有哪些感受;你讀出了怎樣的一個兒子,怎樣的一個母親;文章為什么以“秋天的懷念”為題。
在探討第一個問題的時候,課堂現(xiàn)場學生發(fā)言十分熱鬧,各種各樣內(nèi)容的發(fā)言都有,似乎學生的思維很活躍,但是仔細傾聽學生的很多回答已經(jīng)涉及第二、三個問題。該教師設計第一個問題的意圖在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情趣,讓學生能夠在初步閱讀的基礎上有話可說,但是過寬過泛,學生的思維天馬行空,可能很膚淺,也可能觸及文章的本質,且第二、三個問題都可以包含在內(nèi),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難以形成清晰的思維道路。
根據(jù)學前預習的困惑和文章的特點,前兩個主問題可以做如下調(diào)整:本文寫了“我”和母親之間的哪幾件事,請簡要概括;面對生活的巨大挫折,“我”和母親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請找出相應的詞句分析。這樣三個問題循序漸進,通過對語言的深度揣摩體味史鐵生心路歷程和一個偉大的母親形象,引導學生自主深讀,由此及彼,聯(lián)系自己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領悟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從而達成本課主要的學習任務。
2.設計學習任務應有數(shù)量、時間意識和過程意識。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缺乏對課堂教學的時間把控,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弊大于利的。設計了有思維含量的任務,那么學生就需要時間自主閱讀、思考,甚至進行合作研究、互相分享,這些都需要時間來保證。因此教師在設計自主學習型課堂學習任務的時候不宜過多,目標要準確,任務要精要,由淺入深,學生容易理解,能力也能逐步提升。語文學科學習的關鍵點在于語言的領悟與應用,而這是需要過程的。不給學生時間讀和悟,不教學生學法的學習是難以實現(xiàn)深度思維的要求。
3.學習任務應利于學生自主發(fā)問。
基于學生視角的學習指導是自主學習任務設計的前提,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就不需要學;學生沒有掌握或掌握不透徹,但需要學習的任務,就必須加入教學設計之中。這就要在課前或課上給學生提問的可能。在指導學生自主預習的時候,就要設計疑難困惑的板塊,讓學生提出解決不了的問題,自主學習任務設計就要整合學生的疑難形成主問題在課堂上進行研究。
二、指導深度思維的方法
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因為人生視野和學習經(jīng)驗不足,對學習內(nèi)容的自主理解、探究往往不夠深刻,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深度探究的方法,引領學生深度思維。具體而言,教師應在課堂上做到:首先,教會學生發(fā)問、追問,當學生由表及里,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由此及彼,以篇達類,其學習經(jīng)驗越來越豐富,探究的視野也越來越廣闊時,思考的問題也越來越深入;其次,要教會學生審視、批判,審視性閱讀和批判性閱讀有助于學生深度研究學習內(nèi)容的深度與廣度;最后,教會學生比較、鑒別,比較與鑒別是深度思維的基本方法,讓學生經(jīng)常比較文本的差異,歸納一類文章的寫法、語言、思想等等,有助于學生深度探究其中的語文學習規(guī)律,獲得更為豐富的學習經(jīng)驗。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課型對深度思維要求不同。部編教材提出構建一個從“教讀課文”到“自讀課文”再到“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要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自主閱讀、深度閱讀的能力。
教讀課文,教師的問題設計是根據(jù)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學生疑難來設計,教師指導學生怎樣尋找文本關鍵,怎樣進行思維整理,形成或強化學習語文的各種關鍵能力。
自讀課文的教學就不能像教讀課文那樣,而是讓學生“以篇達類”,運用學過的知識、方法、思維來解決問題,學生的學習自由度更高,更切合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
作為語文自主學習課程的一部分,課外閱讀是深度思維發(fā)展的最為重要的載體,設計好課外閱讀課程對發(fā)展學生深度閱讀能力十分關鍵。我們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設計了閱讀書目,開設了自主閱讀課、主題探究課、閱讀分享課,一方面給足時間讓學生讀整本書,另一方面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引導學生發(fā)展閱讀興趣,提高閱讀品位。
三、課外自主學習型活動引領學生深度思維
生活的復雜決定了語文學習的多樣,通過課外自主學習型活動引領學生深度思維有很多的創(chuàng)意空間。除了多元設計的學案導學外,我們可以讓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按詞句積累、文本理解、片段仿寫、創(chuàng)意表達、疑難困惑等板塊進行課前的預習。另外,在寫作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周末進行“走街串巷”的觀察寫作,每個周末花一個小時,去街頭、小巷、田間、鄉(xiāng)野走走,有選擇地寫下自己的觀感;可以在假期組織學生撰寫或編輯自己的個人文集;可以建立語文學習網(wǎng)站或博客,分類發(fā)表學生的文章和名家名篇。這些課外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堅持,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情趣,增加內(nèi)驅力,不斷提高自主學習和深度思維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