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十一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來我才知道,生命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yù)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yuǎn)生猛下去,什么也錘不了我。】
——王小波《黃金時代》
讀《黃金時代》時,我十三歲,有點叛逆,有點中二,又有點吊兒郎當(dāng)?shù)哪昙o(jì),像極了書里的王二。只不過他二十一歲,在時代的浪潮中飄搖打滾,而我則在小小的象牙塔里想象著不一樣的世界。
年輕,無所畏懼,又帶著點兒少年的天真。
提到王小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自由”和“詩性”,他就像個游戲人間的俠客,仗劍天涯,來去無蹤。和他筆下的人物一樣,灑脫不羈,天馬行空,又帶著那么點兒天真和倔強勁兒。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從二十歲開始寫,將近四十歲才完稿的。里面既有那個時代讓人發(fā)笑的真實烙印,也有王二和陳清揚“偉大的革命友誼”。王小波將里面人物的情感寫得通透澄明、干凈利落,絲毫不拖沓,也沒半點甜膩,更不會讓人覺得腌臜。
那時讀王小波的文字,我也覺得自己很生猛,猶如一匹汗血寶馬。而今再看,依然這么認(rèn)為,大抵是少年心性,并沒有因為年齡的增長而遺失。新的一年,愿你也是如此,永遠(yuǎn)生猛,永遠(yuǎn)不會對生活感到失望。
編輯/張春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