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靜,吳超
(1.唐山市中醫(yī)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200)
急性直腸炎臨床癥狀表現為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是一種累及直腸黏膜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患者病情輕重不一,發(fā)作期與緩解期交替。急性直腸炎發(fā)病機制復雜,有癌變傾向,且易反復發(fā)作,尚無治愈方法,為臨床難治病[1-2]。西醫(yī)主要采用抗感染、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療,依從性差,毒副作用大且復發(fā)率高,療效欠佳[3-4]。急性直腸炎屬中醫(yī)學“腹痛”“泄瀉”“腸風”范疇。腸屏障功能障礙導致腸黏膜損傷、萎縮,腸黏膜通透性增加,腸菌群失調,可誘發(fā)全身炎癥反應和多器官功能障礙[5-6]。本研究選取86例急性直腸炎患者,旨在探討健脾解毒清腸方對急性直腸炎NF-κB、TNF-α及IL-6表達的影響及其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4年10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直腸炎患者,均符合《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7],病理組織學和結腸鏡檢查確診,患者表現為下腹脹痛、腹瀉、肛門墜脹、大便帶血。排除伴有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其他器官嚴重疾病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嚴重心、肺、腎、肝等功能損害者,腹瀉每日5次以上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41.52±4.45)歲;病程(2.28±1.71)年;初發(fā)患者19例,復發(fā)患者24例。觀察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41.89±4.83)歲;病程(2.41±1.68)年;初發(fā)患者18例,復發(fā)患者25例。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較性。
對照組晨起排出大便后,取左側臥位,暴露肛門,100 ml美沙拉嗪灌腸液(德國霍克大藥廠)、40 g磷酸鋁凝膠(韓國保寧制藥株式會社)和5 mg地塞米松(廣西萬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涂少量開塞露后一次擠入直腸內,翻身幾次以便藥液充分與腸管黏膜接觸。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保留灌腸治療,健脾解毒清腸方藥物組成:茯苓10 g,白術10 g,山藥20 g,砂仁10 g,白芍15 g,黃柏10 g,黃連10 g,桔梗15 g,地榆10 g,秦皮10 g,炙甘草10 g。藥材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并濃縮至400 ml, 1劑/d,5劑/周。兩組患者均治療3周。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直腸鏡檢黏膜充血水腫消失、表面光滑、血管紋理清晰,中性粒細胞和大便正常。好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直腸鏡檢直腸黏膜少許充血水腫, 血管紋理欠清晰,中性粒細胞略高于正常值, 大便培養(yǎng)少許致病菌。無效:服藥后癥狀不減或改用其他方法治療。
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
對寒戰(zhàn)、發(fā)熱、里急后重、腹痛、便意頻數進行評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每項最高2分,評分越高,癥狀越嚴重。
早晨空腹抽取患者血液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試劑盒均購于南京建成生物科技公司,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核因子-κB(NF-κB)、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表達水平,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采用生存質量量表(QLQ-C30)評價生活質量,分值越高說明生存質量越好。
治療3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3.02%(40/43)高于對照組69.77%(30/43)(χ2=7.679,P=0.006)。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寒戰(zhàn)、發(fā)熱、里急后重、腹痛、便意頻數積分比較,P>0.05。治療后觀察組寒戰(zhàn)、發(fā)熱、里急后重、腹痛、便意頻數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治療前兩組血清NF-κB、TNF-α及IL-6水平比較,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NF-κB、TNF-α及IL-6表達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治療前認知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評分比較,P>0.05。治療后觀察組認知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F-κB、TNF-α及IL-6表達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5.58%(11/43)與對照組20.93%(9/43)比較,無顯著性差異(χ2=0.261,P=0.610)。見表5。
表5 不良反應比較[例(%)]
急性直腸炎屬于炎癥性腸病范疇,是臨床常見疾病,臨床表現為下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膿血便及直腸墜脹感,患者常以解便次數增加伴下腹痛為主訴,或黏液血便就診,其診斷主要是依賴直腸鏡檢查,可見黏膜充血、水腫、糜爛,黏膜炎癥多呈連續(xù)性[8-9]。急性直腸炎病因病機與免疫、感染、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治療以皮質激素、柳氮磺吡啶和免疫抑制劑為主,多采用口服、栓劑、局部灌腸治療,療效鞏固難,且副作用較大[10-11]。急性直腸炎屬中醫(yī)學“腹痛”“泄瀉”“腸風”“便血”等范疇,多因感受外邪、飲食所傷、七情不和、臟腑虛弱等致病,屬于“本虛標實”,脾胃運化失常,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濕熱內生,久病導致脾腎兩虛[12]。本研究選取86例急性直腸炎患者,旨在探討健脾解毒清腸方對急性直腸炎NF-κB、TNF-α及IL-6表達的影響。
本研究發(fā)現,治療3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3.02%高于對照組69.77%。說明健脾解毒清腸方治療急性直腸炎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健脾解毒清腸方具有健脾益氣、清熱祛濕的功效,與急性直腸炎病因病機對應,健脾益氣、清熱祛濕,達到急則治其標的目的。觀察組寒戰(zhàn)、發(fā)熱、里急后重、腹痛、便意頻數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健脾解毒清腸方治療急性直腸炎可降低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健脾解毒清腸方由茯苓、白術、山藥、砂仁、白芍、桔梗、黃柏、黃連、秦皮、地榆、炙甘草組成。方中茯苓、白術健脾滲濕為君藥;黃柏、黃連、秦皮、地榆清熱利濕止血為臣藥;砂仁醒脾和胃,行氣化滯,白芍緩急止痛,桔梗通調水道,載藥上行為使藥;炙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清熱祛濕功效,能有效降低急性直腸炎中醫(yī)證候積分[13]。觀察組患者血清NF-κB、TNF-α及IL-6表達低于對照組,說明健脾解毒清腸方治療急性直腸炎可降低患者血清NF-κB、TNF-α及IL-6表達水平。可能與方中茯苓利水消腫滲濕,增強免疫功能,降低胃液分泌;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防止?jié)?,抗血凝抗菌;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抗?jié)?;全方可減輕炎癥反應,抑制細胞分泌白介素,調節(jié)免疫功能有關[14-15]。同時本研究發(fā)現,觀察組認知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健脾解毒清腸方治療急性直腸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健脾解毒清腸方對急性直腸炎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可降低中醫(yī)證候積分和NF-κB、TNF-α及IL-6表達,提高生活質量,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裴美云,喻燕敏,葉斌,等.康復新混合液保留灌腸治療放射性直腸炎的療效觀察和護理[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6,37(4):470-471.
[2] 鄭晗晗,江學良.美沙拉秦栓每日1次與每日2次給藥治療輕中度活動期潰瘍性直腸炎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19(11):1267-1271.
[3] 高宗躍,張鵬,周曉麗,等.自擬中藥灌腸方劑對潰瘍性直腸炎患者的血清D-D、PLT、MPV的影響[J].中成藥,2016,38(1):164-166.
[4] 張鵬,張宇星,唐迎春,等.中藥灌腸治療直腸炎1 009例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4,22(12):762-763.
[5] 王營,盧雯平,石聞光,等.平潰散保留灌腸治療急性放射性直腸炎3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3,35(1):23-25.
[6] 張愛軍,景高云.葛根芩連湯加減辨治急性放射性直腸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24(1):128-130.
[7]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2年·廣州)[J].中華內科雜志,2012,51(10):818-831.
[8] 周鈺杰.中藥五味消毒飲直腸滴入法治療直腸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4,21(6):692-693.
[9] 高潔,牛麗輝,馬娟春,等.痛瀉寧灌腸劑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直腸炎6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3,35(6):837-838.
[10] 謝亞琳,阮健.磷酸鋁凝膠、白細胞介素11、地塞米松保留灌腸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腸炎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5,53(8):39-40.
[11] 李春耕,李淑娟.美沙拉嗪灌腸液聯合中藥交替保留灌腸治療急性放射性直腸炎70例[J].河北中醫(yī),2013,35(6):824-825.
[12] 賁金梭.中藥協定方灌腸結合辨證分型治療慢性直腸炎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5,34(11):113.
[13] 宋惠鳳,金火星.參苓白術散的現代臨床應用概述[J].中成藥,2013,35(2):379-383.
[14] 魏國麗,鄭學寶,周宇,等.參苓白術散聯合美沙拉嗪治療脾胃氣虛型潰瘍性結腸炎療效及其對血清IL-17、TNF-α及IL-23水平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3,34(1):143-145.
[15] 王廷杰,張靖,申凌慧,等.中藥口服加灌腸治療急性直腸炎39例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2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