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芹
如果說,語文是一首詩,那么朗讀便是一首歌。語文教學是否充滿詩情畫意,朗讀是一扇窗口,是一面鏡子?!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小學各年段的閱讀教學中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還課堂瑯瑯書聲。那么在課堂中又怎樣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指導,使之充滿智慧與靈性呢?我困惑著,思考著,實踐著,而從以下的教學案例中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一、情境渲染——“撥開云霧見天日”
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提高學生朗讀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想象,同時更有利于促使學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把學生一下子帶到課文的情境中,再啟迪想象,不僅能激起學生愉悅的情緒,還有利于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深層的含義。
一位教師在教學五年級《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加體會彭德懷下令殺大黑騾子時的復雜內心世界,需要學生從內心深處讀好“副官長,快開槍!你不向它們開槍,我就要向你開槍!”這句話。他是這樣一步步指導學生朗讀的。
師:命令雖然下了,可是十分鐘過去了,槍聲沒有響,二十分鐘過去了,槍聲仍然沒有響……此時此刻,彭德懷想到了什么?
生:這匹大黑騾子從江西出發(fā)時就一直跟隨著他。
師:彭德懷還想到了——
生:這匹大黑騾子一路上又是馱傷員,又是馱糧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
師:此時,彭德懷仿佛又看到了——
生:戰(zhàn)士們一個個因饑餓而昏倒在地。
(師播放《過草地》中紅軍戰(zhàn)士餓死的視頻片段)
師:彭德懷再也不能等了,他雙手叉腰,怒吼道:“ ”
生(齊讀):“副官長,快開槍!你不向它們開槍,我就要向你開槍!”
水到渠成,渾然一體,彰顯智慧!
二、有效點撥——“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機誘導,適時點撥,可以使學生與文本人物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對話,對語言理解將更加深刻,這樣的朗讀才會更加精彩。
在《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中有這樣一句話:“面對危險和死亡,同事們總能聽到葉欣斬釘截鐵的話語:‘這里危險,讓我來吧!”一位老師在課堂上是這樣處理教學的。
師:面對危險和死亡,年輕的護士來了,此時他們聽到了葉欣斬釘截鐵地說——
生(齊讀):“這里危險,讓我來吧!”
師:面對危險和死亡,年長的醫(yī)生來了,此時他們聽到了葉欣斬釘截鐵地說——
生(齊讀):“這里危險,讓我來吧!”
師:面對危險和死亡,醫(yī)院的領導來了,此時他們又聽到了葉欣斬釘截鐵地說——
生(齊讀):“這里危險,讓我來吧!”
學生通過老師三次充滿智慧的有效點撥,在不同情感的基礎上三次齊讀“這里危險,讓我來吧!”,學生與文本人物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教學層層推進,達到高潮!
三、彰顯個性——“映日荷花別樣紅”
在傳統(tǒng)語文課上,教師常常為學生齊讀不整齊而感到不滿。我認為,這正是學生個性的表現(xiàn)。學生都讀得很齊,表面上看起來很熱鬧,實際上并沒有把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朗讀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避免人云亦云,按老師的要求把學生訓練成一個統(tǒng)一的朗讀模式。朗讀形式應以個別讀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個體獨立性。一位老師在教學《秋天的懷念》一文時,對文中的一句關鍵句子在朗讀感悟上是這樣處理的。
師:(出示句子)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師:又是一個秋天,兄妹倆看了菊花,讀讀這一段,透過懷念,史鐵生最終懂得了什么?
(生小組討論)
生:母親告訴弱者不用活得轟轟烈烈,只要活得平平淡淡就行。
師:從哪個地方看出的?
生:紫色的花深沉而熱烈,最后“秋風中正開得爛漫”,就說明作者已經了解到了生命的珍貴。
師:把你的理解送進去,讀出你的韻味。
(生舒緩地讀)
師:活也活得舒展,繼續(xù)談。
生:我從“黃色的花淡雅”讀出,也要活得平平凡凡。
(掌聲)
師:這是你的創(chuàng)造,也是你的獨特理解。
生(接著說):我還從“潑潑灑灑”這個詞語中讀出還要活得瀟灑、不拘謹,它告訴我不要被困難打倒。
師:不管怎樣,人生只要活得瀟灑、自在就行,那就請你瀟灑自在地表達。
(生含蓄地讀)
師:你比我深沉多了,以我的性格的話就這樣讀。
(師瀟灑地讀)
朗讀就是學生將文本內化的過程,是走進文本的過程。對文本讀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豐富。
以上教學案例,教師在朗讀指導上無不彰顯了智慧。他們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性,順應了學生的思路進行點撥、引導,這種高效的朗讀指導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也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感悟能力,從而獲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沒有瑯瑯書聲的課堂是沉悶的課堂,沒有教學生讀好課文的語文課是失敗的課,讀必須貫穿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只要我們勇于實踐,敢于發(fā)現(xiàn)并改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將扎實有效的朗讀指導進行到底,語文教學的明天會更美好。
作者簡介:江蘇省丹陽市訪仙中心小學語文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