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
《中國好聲音》是由浙江衛(wèi)視制作播出的音樂類節(jié)目,經過更名《中國新歌聲》,2018年再度回歸《中國好聲音》,始終以音樂為本,以好聽的音樂、情感的共鳴、創(chuàng)新的模式、對聲音的極致追求,成為長盛不衰吸引觀眾的制勝法寶。2018《中國好聲音》以傳播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己任,引導青少年追求真善美的價值觀,力邀周杰倫、謝霆鋒、李健、庾澄慶擔任導師,并展現了多變的曲風和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民謠、說唱、藍調布魯斯、搖滾豐富著《中國好聲音》的舞臺。
10月7日,《中國好聲音》總決賽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隆重舉辦,旦增尼瑪、宿涵、黎真吾、劉郡格、周興才讓五位歌手沖擊總冠軍??倹Q賽現場,首先由前賽季選手吳莫愁助陣演唱,將場上氣氛點燃,觀眾激情四溢,與秋意的北京形成反差。隨后,五位歌手各展實力,旦增尼瑪以特有的藏腔技巧傳遞自己民族的樂音,宿涵以其對音樂的詮釋帶觀眾走進他的音樂世界,黎真吾濃濃的搖滾力量震撼全場,而劉郡格則以音樂、唱功、舞臺表現力的多樣才藝帶來一股清新之風,周興才讓用他的豪放嗓音燃爆全場。最后,旦增尼瑪以其獨具韻味的音樂風格和深厚的演唱功底折服百名評委和觀眾而摘冠,可謂實至名歸。
當然,這場聲音的盛宴背后離不開一支技術過硬的音響團隊的支撐。為此,記者采訪了著名調音師、《中國好聲音》御用調音師金少剛以及華匯音響顧問有限公司(“華匯”)系統(tǒng)工程師周鳳歆,就該擴聲系統(tǒng)設計中面臨的問題,給出設計思路和方案實施的關鍵點。
擴聲系統(tǒng)設計面臨的問題
《中國好聲音》總決賽已在鳥巢舉辦多次。金少剛及音響團隊雖然對場地已諳熟于心,但今年舞美的設計和觀看區(qū)的改變,以及電視轉播的要求,仍然給擴聲系統(tǒng)設計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
本季導演對舞美重視程度很高,舞臺設計跨度大、屏幕多,而且首要保證都是轉播畫面的效果,對音響系統(tǒng)做了一些犧牲,使揚聲器的安裝位置和調音位置都極不理想,左右主擴揚聲器的跨度寬達60 m,在以前的演出中是沒有過的。這給系統(tǒng)調試和調音都帶來巨大挑戰(zhàn)。
由于左右主擴揚聲器的跨度寬達60 m,幾乎是理想寬度的翻倍,使得觀眾區(qū)的清晰度達不到要求,中場的聲音空,混音的立體聲變得狹窄;而主擴揚聲器只能吊裝在舞臺上,會帶來嘯叫、串音、信噪比減小等問題,而通常的位置應該是與舞臺前沿齊平或在舞臺之外。理想調音位置應距主擴揚聲器40 m~60 m,而這次兩者的距離近120 m,遠超出了揚聲器的投射距離,并帶來延時問題。
擴聲系統(tǒng)的設計和調試要點
針對音響系統(tǒng)實施面臨的重重難題,前期經過嚴謹的聲場分析確定了系統(tǒng)方案,并進行反復的聲場調試以及細致的調音,將舞臺設計對音響系統(tǒng)造成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首先,系統(tǒng)方案的設計至關重要,要根據舞美的設計方案、票區(qū)(即觀眾所在的區(qū)域)及所具有的資源,進行揚聲器主擴、補聲、低音及其位置、方向、角度的系統(tǒng)方案設計。音響系統(tǒng)設備采用了華匯代理的L-Acoustics品牌線陣列揚聲器、DiGiCo品牌數字調音臺以及舒爾的話筒。
在舞臺上,主擴揚聲器每邊各12只L-Acoustics K1,每邊8只L-Acoustics K1加3只L-Acoustics K2,吊掛于舞臺的兩側作為側面補聲;每邊還各吊掛了8只K1SB超低音揚聲器;系統(tǒng)還在舞臺前區(qū)每邊各擺放了15只SB28超低揚聲器;采用了12只KARA給舞臺前區(qū)補聲;沿鳥巢上空周圍分別吊掛了8組共66只K2揚聲器作為補聲,覆蓋上層的觀眾區(qū);場地的后區(qū)兩側分別設置了2組補聲揚聲器,共用了16只K2,覆蓋中后區(qū)下層的觀眾區(qū)。PA調音臺為2臺SD7,樂隊Monitor調音臺為1臺SD7,歌手用調音臺為1臺SD7,導師語音控制調音臺為1臺SD9,播出樂隊混音調音臺為1臺SD7,OB播出調音臺為2臺SD5。另外,由于主擴揚聲器過寬,覆蓋不到導師席位,對此增加兩組補聲揚聲器,每組各3只KARA。由于調音距離遠,加上北京這個季節(jié)濕度低,造成調音位高頻衰減嚴重,為了保證全場調音的一致性,在調音臺前的兩側安裝了監(jiān)聽揚聲器。
建立起正確的系統(tǒng)方案后,還需對系統(tǒng)進行調試,特別是頻響、延時等聲場參數的調整。這就需要熟悉音樂內容,提前作出預判,才能調試到位。在調音時,對每個區(qū)域分別調整到位,并記錄下來。除主擴區(qū)域外,由于設置了補聲揚聲器,清晰度都很好。從直播間的反饋來看,本季的聲音較往季更干凈,每組揚聲器的位置、角度、延時、電平等一系列的設計、調試、矯正都更加精確了。
演出各專業(yè)應相互溝通,相互給予空間
現場音響工作人員超過20人,除金少剛的團隊,還有華匯、ACE、SHURE等技術團隊的通力合作。
由于此次舞美設計對音響系統(tǒng)的忽視,初始方案留給揚聲器的安裝位置和調音的位置還要惡劣,目前揚聲器的位置就是經過反復溝通協商,各方相互妥協的折中方案。對此,金少剛特別強調,與各專業(yè)部門的溝通、結合尤為重要,舞美方案出來后應得到各專業(yè)認可后方可實施。周鳳歆也不無感慨地說,“演出各專業(yè)應相互理解,相互給予空間,特別是要對音樂有所了解,如果聲音處理不好,相信也不是一個成功的演出。大概四五年前,跑汪峰巡演的時候,美國舞美設計師帶著他的初稿飛到北京與所有工種開會,每個人都提出自己的要求,他在這些制約之下完成了自己的藝術構想,同時也讓所有人都happy了。大約五六年前,我和香港舞美設計師周炳坤開會談及李宇春演唱會主擴揚聲器的寬度,小心翼翼地希望25 m ~30 m,而他出乎我意料地說‘30 m會不會太寬?很幸運我能夠有機會與他們合作,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專業(yè)的舞美設計師以及他們對于其他專業(yè)技術的認同與尊重。”
在采訪中,兩位老師不約而同地談到了同一話題,即演出是各專業(yè)通力合作的呈現,不能有任何的偏頗,國內的演出行業(yè)在這方面還有待完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