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家里沒有衛(wèi)生間,更沒有太陽能、電熱水器,也談不上浴霸、淋浴房什么的,要去洗澡,只能在家用一盆水簡單沖一下。如果說到澡堂洗澡,雖不敢說是奢侈之舉,但也絕對是一件很鄭重的事。
那時,我生活的縣城就兩個浴池,一個是所謂的國有浴池南關民生浴池,另一個就是當時紗廠內部的職工浴池。由于洗澡不方便,只能一個月或更長時間去洗一次,還要一大早去排隊,冬天在外面凍上幾個小時也很正常,不然就趕不上第一撥入池。門票要提前買好,不然買票還要排隊等候。排隊進去以后,就得搶先占個柜子,然后快速脫光衣服,一溜小跑進去再占一個淋浴頭。現(xiàn)在看起來那時洗澡像打仗,不過感覺倒是挺有趣。
記憶中的民生浴室狹小而陰暗,一進門就能聞到一股潮濕的味道,門口一排衣柜,異常簡陋,往里掀開一道簾子,潮熱的感覺會撲面而來。里面的大池子里有兩根固定的蒸汽管子,附設三四個淋浴頭。如果去得早,池水就比較清,去晚了,池水就渾濁得很,水面上漂著一層油。但水溫還是很高的,大人、孩子慢慢走下去,大池周圍還坐滿了等待的人。而有限的幾個淋浴頭下更是擠滿了人。洗好澡后別說休息,連晾汗的地方都沒有,唯一的一張小床上坐滿了人,只能渾身濕漉漉地穿上衣服匆忙離開這悶濕的環(huán)境。
后來,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種“浴帳”,就是用塑料薄膜制成的,洗澡時將“浴帳”圍成圓形高高拉起。當時,為了全家洗澡方便,就買回來一個。洗澡時把“浴帳”吊在空中,就像一張巨大的雨披?,F(xiàn)在看來,這“浴帳”畢竟只是一般的阻熱,保暖效果并不理想,有時也會因為在“浴帳”里洗澡而受凍著涼。另外,因為“浴帳”里的空間狹小,洗澡過程中脫、穿衣服很不方便。后來,家里又裝上了太陽能,在衛(wèi)生間里裝上了浴缸和淋浴頭,我們很少去澡堂洗澡了。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衛(wèi)生間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從單一取暖的電熱水器、浴霸、淋浴房,到多功能的復合暖療保健設施,都走進了尋常百姓家。而外面的澡堂也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浴池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那些裝修豪華、形形色色的洗浴中心,桑拿、足療、保健更是閃亮登場。
家庭洗浴條件雖然好了很多,但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庭的衛(wèi)生間,去接受外面浴室煥然一新的另類感覺。它不僅僅是凈身去垢的場所,在工作勞累之余,人們需要也愿意在洗澡的那種氛圍中獲得一種輕松自由的狀態(tài)。當你走進洗浴中心的大門,在迎賓小姐輕聲細語的問好聲中,服務生早將你領到一旁的沙發(fā)上,請你換上拖鞋,拿好箱子鑰匙。走進洗澡間,毛巾、沐浴露、洗頭膏一應俱全,還有準備好的牙刷、牙膏、刮胡刀之類的供你使用。如果需要的話,還有專門給你搓背的服務生,桑拿干蒸濕蒸,熱水大池小池任你選擇。當你舒服地洗個夠出來后,服務生早已準備好了毛巾,拿來睡衣,把你領到寬敞清靜的休息大廳。如果你愿意,躺在舒適的沙發(fā)上可以拔罐、刮痧、修腳、按摩。也可以喝茶、聊天、看電視,還可以小睡,可謂是一種享受。還有的人泡澡堂成癮,沒事就約上朋友到澡堂泡澡解乏,喝茶閑聊,一待就是半天。這在幾年前還讓我們感覺有點不可思議的事,如今是再普通不過的了。
想想洗澡的變遷,恍如夢境一般,見證了我們生活的日漸飽滿,以及飽滿中所蘊含的美麗和幸福。這小小的澡堂,不正向人們生動詮釋改革開放40年來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