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兆和
“我的書不是‘暢銷書(bestseller),但也從來不愁銷路。”
——王蒙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最多也就活個百八十歲。藝術家的“藝術生命”更有限,少則十年八年,多則十年二十年,最多三十年也就滿打滿算了。文學家的“文學生命”(以發(fā)表作品與否來計算),相對來說,要長于演藝人,但也因人而異。有的文學家(作家) “文學生命”極其短暫,一部“成名之作”也就是其“收官”之作;有的人則寫個十年二十年就改行了,要么“從政”,要么“經商”,要么“執(zhí)教”;很少有作家的“文學生命”超過五十年的。
有。王蒙就是這樣一位“少之又少”的作家。他十九歲發(fā)表《青春萬歲》,現(xiàn)已步入耄耋,其著作何止“等身”?恐怕足有數人之 “高”。其精力還是那么旺盛:游泳、散步、旅行、講學、演講……與其交談,您仍會感到其思路還是那么敏捷,話語還是那么風趣、詼諧、機智與幽默。讀其作品,您會感到他仍是一位“很接地氣”的作家。他對時事的了解、理解與把握,絕不亞于在職的高級官員;其作品中常出現(xiàn)“時髦語”,間或夾雜著外語。年逾八旬的他,至今仍然活躍在中國文壇上,仍在發(fā)表一部又一部重量級作品:《天下歸仁》《老子的幫助》《莊子的快活》《莊子的享受》《這邊風景》《夏天的肖像》《文化掂量》《奇葩奇葩處處哀》《岑寂的花園》《詩酒趁年華》,還有即將出版的《女神》……
王蒙是文壇“常青樹”,是山中“不老松”!
我喜歡讀王蒙。青少年時喜歡讀,中壯年時也喜歡讀,耳順之年仍喜歡讀。我發(fā)現(xiàn)尤其在自己思想低沉、情緒低落、精神萎靡、心灰意冷、不思進取之時,更喜歡讀王蒙。這時候讀王蒙,就如同喝一杯哥倫比亞或土耳其咖啡一樣,令人振奮、催人上進、給人力量。我早年喜歡讀其小說,現(xiàn)在更喜歡讀其散文、隨筆、雜文、講演和短篇小說。
縱觀王蒙作品,我發(fā)現(xiàn)有“四美”(這與前些年倡導的“五講、四美、三熱愛” 沒多大關系)。
思想之美。任何作家都有其創(chuàng)作自由;但任何社會的自由,又都是相對的。即便像竭力標榜“自由”的美國,其自由也不是絕對的。正如美國“憲法之父”詹姆斯·麥迪遜所言,“是的,自由,但必須在憲法框架之內- Yes, freedom, but within the constitution. ” 作家是有其社會責任的。其作品對個人、對家庭,乃至對整個社會,應有積極意義和正面影響。如果一部作品使人頹廢、消極、淫穢、犯罪等,這部作品就失去社會積極意義,這位作家就缺乏社會責任感。王蒙是位有高度責任感的作家。
王蒙曾被打成“右派”,下放新疆“勞改”十六年。他和許多遭此命運的人不同,您很難在其作品中發(fā)現(xiàn)那十六年的陰影,很難找到其捶胸頓足、咬牙切齒、絮絮叨叨、不厭其煩地對那時的詛咒、謾罵與抨擊。即便描述,也往往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或以微笑的態(tài)度審視那個年代。這可能與其“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有關吧?他把新疆當作“社會大學”。他曾不無得意地說,“我的維吾爾語是博士后水平。我在新疆讀了大學四年、研究生四年、博士四年、博士后四年?!彼梢杂镁S吾爾語寫作;還可以做,也確實做過維吾爾語翻譯。
一想到王蒙,我的眼前總會浮現(xiàn)其年輕時的一幅照片:梳著那個時代時髦的分頭發(fā)型,右手叉腰,左手拿著衣服放在肩上,微笑著,嘴角略帶自信與不屑。您可知道,這是他剛剛遭受批判后的照片?。〈巳司褪且皇柟?,一支火把。
知識之美。古人云,“開卷有益?!逼鋵崳幢乇M然。有些“卷”不僅無“益”,簡直就是 “他殺”——浪費時間。但是,讀王蒙則確實“有益”。其作品“含金量”大,知識性強。讀王蒙,總會有所得,有所收獲?!独献拥膸椭芬龑绾纹纷x《老子》,教你如何做事;《天下歸仁》展示如何解讀《論語》,教你如何做人;而《莊子的快活》與《莊子的享受》則是《莊子》導讀,教你如何立于天地之間。世間注釋、注疏、詮釋經史子集的書多如牛毛,但大都在語言文字上下功夫。而王蒙則在理解原文基礎上,能夠跳出文字,以其所見、所聞、所感和親歷,來解讀它們,使你有所感悟與啟迪?!对娋瞥媚耆A》以其親身的閱歷,講述讀什么書、如何讀書?!缎邪迦绺琛芬粫簬呦蛱煅模蕾p異國風情、體驗域外文化;一會兒帶您走近周揚、夏衍,觀賞文化領導人那犀利的目光、聽他們抑揚頓挫的講話;若不,就走近冰心老人,聽她率真的談話……總之,我每次讀王蒙都會有所“斬獲”,絕不會空手而歸。我一向認為“讀書可以美容”。這就是 “腹有詩書氣自華”吧。我總覺得季羨林很美,盡管他常年穿著那件褪了色的中山裝;我認為錢鐘書和楊絳都很美,盡管他們是在一件破舊家具前合的影;同樣,我也覺得王蒙很美,盡管他時常穿錯鞋子或穿錯襪子。還有巴金、沈從文、丁玲等都很美……問何以故?知識使然。這,難道不是 “知識之美”嗎?
語言之美。王蒙的語言文字,是優(yōu)美而明朗、清俊而通脫的。它有時宛若行云流水、孤云野鶴;有時恰如山間清泉、林中響箭。其句式起伏跌宕,層層深入。例如,他在“ 我的讀書生活”一文中寫道,“我們讀書必須是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應該要求自己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創(chuàng)造性地生活?!?他竟然一連用了四個“創(chuàng)造性地”,且步步緊逼。再如,“我們如果養(yǎng)成了一個愛書、釋書、疑書,多向思維、觸類旁通的習慣,就會像書一樣讀生活,讀閱歷,讀社會,讀世界,讀春夏秋冬,讀榮辱盛衰,讀悲歡離合?!痹谶@短短的文字中,他竟然用了三個“愛”字和七個“讀”字,而且是層層深入,內容絕無重復。我稱這種表述為“王蒙句式”。還有,請看其《行板如歌》中對柴可夫斯基的描述:“他的一些舞曲與小品是那樣行云流水,清新自然,純潔明麗而又如醉如癡,多彩多姿?!痹偃纾麑ⅰ袄喜瘛钡牡诹豁懬侗瘣怼繁茸骼钌屉[的詩作, “蒼茫而又纏綿,綺麗而又幽深,溫柔而又風流……” 這,就是王蒙的語言;這,就是王蒙的文字。一個“美”字了得!
青春之美。衡量一個人是否年輕,年齡不是唯一的因素,更主要看其精神狀態(tài),思想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和身體狀態(tài)。有些人雖剛進而立,但看上去精神萎靡、老氣橫秋;有的人雖逾古稀,但精神矍鑠、思路敏捷,且童心不已。王蒙顯然屬于后者。他雖年逾八旬,但走起路來腰板兒倍兒直、腿腳敏捷,天南海北,到處應邀講學。他酷愛游泳。只要有條件他就游,一次游個千八百米不成問題。更主要的是其思想活躍,睿智與沉穩(wěn)中略帶幾分童真、童心和童趣。
我永遠忘不了他那“得意的微笑”。他告訴我們:在當文化部長時,他陪同人大副委員長鐵木爾參加活動,主辦單位請鐵木爾講話。他竭力鼓動鐵木爾講維吾爾語,他給當翻譯。鐵木爾“沒辦法,只好從之”。王蒙不無得意地說,“嘿,我總算也過把翻譯癮!” 我笑著說,“你這個翻譯的級別也太高了——部長級!古今中外沒有的!”
在我的心中,王蒙已被定格在青年時代:梳著分頭發(fā)型,右手叉腰,左手拿著外衣,瀟灑地放在肩上,臉上永遠帶著自信的微笑……
文明永遠年輕,永遠青春——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
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
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
……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樂地向前……”
日前,網上購得馮驥才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放在枕邊,用于睡覺前睡醒后閱讀。
我的枕邊讀物一般屬于輕松有趣之作,大都是短篇小說、散文或小品之類;情節(jié)無大波瀾,也不要太刺激;否則,會影響睡眠的?!端资榔嫒恕樊攲俅祟悤伞?/p>
然而,這本書出乎我的意料。它雖無驚心動魄之故事情節(jié),也無太多令人刺激的描述,但作者卻以輕松筆調、詼諧口吻、巧妙構思,使我不忍輟讀。第一篇《蘇七塊》就使我愛不釋手,第二篇《刷子李》則使我拍床叫絕,第三篇《酒婆》則使我夜不能寐,非一口氣讀完不可。這是一本久而不遇的上乘佳作!
馮驥才確是“故事高手”。他善于從平民百姓或民間傳說中選取素材,然后加工提煉,以最生動的語言、最簡練的文字、最風趣的筆調,呈現(xiàn)給讀者。書中的36個短篇小說,最短的不足千字,最長的也不超過千五百字。然而,每篇都妙趣橫生,故事結尾又詭譎多變,往往是讀者意想不到的。
馮驥才這名字,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引起我的注意。當時在駐菲律賓使館文化處工作。有兩部影片頗為當地觀眾喜愛,一部是《泥人張傳奇》,另一部是《神鞭》。都是根據馮驥才原作改編而成。后來我就格外關注其作品。他的作品都與民間、民俗、文化有關,而且是以天津為背景的。在語言上明顯的天津方言口語。我曾經想過:我國有“京派”和“滬派”之說,其實已經形成了 “津派”。馮驥才就是津派典型代表和“領軍人物”!馮驥才是獨一無二和不可復制的!
不久前,和朋友喝茶聊天。交談中,有位朋友告訴我,某部門要在全國范圍內選出十位文化名人,作為“中國十大故事員”(表述未必準確),其中包括姚明、郎朗等人。該部門也邀請了馮驥才。馮因“故”未能接受。后來該部門又邀請馮去開會,他又因“病”未能參加。
我聽后笑了,然后說道,“是啊,現(xiàn)在全國從上到下都在談‘講好中國故事??墒裁词侵袊适?,如何定義中國故事,還不夠明確。而且,這種‘請發(fā),或者說這種運作方式是否合適于馮驥才,有待商榷?!?/p>
姚明確為世界名人,論金錢馮驥才未必比他有錢;郎朗也是世界文化明星,論粉絲馮驥才未必有他那么多??蛇@些人不在一個層面上啊!郎朗是“鋼琴明星”,姚明是“體育明星”;而馮驥才則是 “文化大師”!硬把他們拉到一起,也實在難為了“馮大師”!
可話又說回來,馮驥才雖為“文化大師”,但他首先是“故事高手”,他是靠“講故事”起家的。政府部門還是有眼力的。不過,把他放進“中國十大故事員”隊伍,未必就是明智之舉,這倒令他“望而生畏”。這還不如讓他更隨意一點,以其獨特的方式,講述其“自己的故事”——“中國故事”的一部分。
不久前逛潘家園舊書肆,有幸購得《海子詩全集》。回家后就一頭鉆進書房閱讀,直到妻子叫吃飯,我才從海子詩境中回到現(xiàn)實中。吃過飯后,又情不自禁地踅進書房,沉浸在海子詩的海洋里……
海子是我最喜歡的當代詩人之一。我是先從冰心主編、董乃斌和錢理群擔任副主編的彩色插圖《中國文學史》中了解到海子的,也就是先讀“史”后讀“詩”。這是一本綜合性文學史,對近現(xiàn)當代詩人著墨不多,海子是這部文學史介紹的最后一位詩人,也就是用海子 “殿后”,結束《中國文學史》,足見其在編者心目中的地位。后來購得《海子的詩》,才領略到這位年輕詩人的風采。
“滿紙荒唐言,滿眼凄美淚”,是我讀海子留下的第一印象。海子的詩“只能速覽,不能細讀”。當你細讀、琢磨詩句含義之時,你就會感覺詩人是在說夢話、傻話、瘋話。 “那兩只白鴿子,是屈原遺落在沙灘上的白鞋子?!薄秮喼捭~》;“太陽把血,放入燈盞”《夜月》;“早晨是一只花鹿,踩到我額上”《感動》;還有,“黎明是一條亮麗之虹,吃下了無數燈”《早禱與梟》…… 你不能細讀,更不能深究這些詩句的含義;否則,你會以為詩人頭腦發(fā)燒,在癡人說夢。只有當你遠觀、速覽之時,你才感到其詩句意象之美,意境之美。
“你來人間一趟,要看看太陽”。在海子二百萬詩作中,太陽是其著墨最多的主題。他是個天使、上帝的寵兒;他被派到人間,為的是“看看太陽”。太陽給人以溫暖,太陽給人以生命,太陽給人以希望。我真的覺得這茫茫宇宙、高遠蒼天,有個萬能的主,派海子到人間來體察民情、“看看太陽”。上帝又怕他癡迷人間仙境,早早將他召回。不然,他為何走得這么早、這么匆忙,又為何這樣無休止地歌頌太陽?
憧憬愛情,恐懼寂寞。這是海子詩歌另一大主題。海子渴望愛情、憧憬愛情;可人間凡俗,難遇知音?!耙盎ㄊ且灰瓜搀鄣男履?,野花是我包容新娘的 彩色屋頂”《春天》。詩人渴望愛情,但難以尋得,因此視“野花”為新娘;“我愛著一個人,我愛著兩只手……”《城里》;“我爬行只求:人愛我心”《孤獨的東方人》?!白怨攀ベt多寂寞”,海子是寂寞的。他渴望愛情,渴望被人理解。但是,他是超凡脫俗之天使,是上帝派到人間的“金童子”,因此很難為俗子凡胎理解?!澳阏f你孤獨,就像很久以前”《歌或哭》;在他眼里,“寂寞的母親”“孤獨的父親”《春天》和“孤獨的東方人”《孤獨的東方人》;“孤獨不可言說”《在昌平的孤獨》。孤獨充斥著海子的生活……
“死”是海子詩中表現(xiàn)的又一大主題。除了太陽與愛情外,海子在詩中表現(xiàn)最多的就是死亡。死,也是文學家,尤其詩人表現(xiàn)的一個永恒的主題?!白娓杆涝谶@里,父親死在這里,我也將死在這里”《亞洲銅》;“我是那瘋狂、裸著身子、馱過死去詩人的馬” 《馬》; “我請求,在夜里死去”《我請求:雨》??梢哉f,有關“死亡”的詩,在《海子詩全集》里俯拾皆是。生與死,僅一線之隔;生的瞬間就包含了死,死的同時也囊括了生。
海子原名叫查海生。筆名和原名都有一個“海”字,足見海在海子心中有多么重要??鬃釉唬叭收邩飞?,智者樂水”。海子顯然是個“智者”。原以為海子會死于“?!薄⑷谟诤?,可他卻選擇了大地作為他的歸宿,于1989年3月26日,殞命于山海關那滾滾的車輪底下……這應驗了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所言,“You cannot choose the best,the best chooses you?!保悴荒苓x擇最好的,最好的選擇了你。) 他自己也如是說,“你不用算命,命早就在算你”《海灘上為女士算命》。
塞外、長城、碣石、山海關,多么美麗而動人的字眼,喚起人們的遠古幽情。山海關,離海很近。他“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焙W舆h行了,被上帝召回了……
責任編輯 王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