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應虎
[摘要]自農村“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xiāng)(鎮(zhèn))”(簡稱三信)建設以來,有力的推動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農村信用環(huán)境,促進了農村經濟金融的良性發(fā)展。
[關鍵詞]信用戶 信用村 信用鄉(xiāng)(鎮(zhèn)) 農村信用體系
一、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基本情況
(一)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xiāng)鎮(zhèn)建設情況
本縣農村“三信”建設評級工作分為兩種,一種是政府牽頭開展的評級工作,另一種是金融機構自行開展的評級授信工作。政府評級由金融辦牽頭,組織農行、農商行、鄉(xiāng)鎮(zhèn)金融服務站和扶貧駐村工作隊一起,結合精準扶貧調查工作,深入鄉(xiāng)鎮(zhèn)、村,對申請創(chuàng)建信用村、信用鄉(xiāng)鎮(zhèn)的鄉(xiāng)鎮(zhèn)、村進行了認真細致的摸底調查,按照縣農行和農商行農村信貸投放情況和信用評定的準入條件和管理標準,評定了10個信用鄉(xiāng)鎮(zhèn),267個村。金融機構開展“三信”評級的有農商行和郵儲銀行,其中農商行評定了5個信用村,評定了108530戶農戶;郵儲銀行評定了1個信用鄉(xiāng)鎮(zhèn)、1個信用村,225戶農戶。
(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成效顯著
一是通過“三信”建設,建立了獎懲機制,農村信用環(huán)境得到了明顯改善,進一步激發(fā)了農民群眾誠實守信意識,農戶貸款結息率和到期還款意識明顯提升,當地農商行衣戶小額信用貸款按季清息率達到了80%以上,誠信意識明顯提高,社會信用環(huán)境明顯優(yōu)化。二是通過評級授信,農戶可在核定的限額內直接到柜臺辦理貸款,不需任何抵押、擔保,這樣既簡化了貸款手續(xù),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問題,同時解決了農商行富裕資金沒有出路的問題,不斷增強農村金融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農商行通過嚴格遵循“先評級、后授信、再用信”和入股社員(股東)優(yōu)先的辦貸原則進行“三信”評級,通過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目前實現了“一次授信、分次使用、循環(huán)放貸”的貸款辦理方式,在防范風險的基礎上大大簡化放貸流程,為農戶提供了更優(yōu)質、更便捷的信貸服務。通過小額信用貸款的信貸支持,當地農村人均純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5834.2元增長到6476元,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二、農村商業(yè)銀行“三信”評級的主要做法
農商行開展的“三信”評級主要流程是:首先,農戶口頭向地方農商行信貸員申請,農商行通過初步甄選的申請農戶,進村入戶采集、調查核實申請農戶資信情況,并在信貸管理系統錄入建檔。其次,農商行成立了轄內農戶資信評定小組,負責對申請評級授信農戶的信用等級和授信額度進行審定,超審批權限的按授權制度逐級上報,對審定通過的農戶評級授信信息進行張榜公示,對公示有異議的由資信等級評定小組(超授權逐級上報)進行復審和認定,客戶經理在信貸管理系統進行調整確認。信用戶分為白金戶、黃金戶和一般戶,額度一般為3~10萬元。最后,對已評級授信農戶發(fā)放貸款,農戶可選擇通過柜面和自助業(yè)務平臺辦理,隨用隨貸,手續(xù)簡便,利率優(yōu)惠。
三、存在的問題
(一)評級主體不一,評級結果各異
目前政府和農商行各自按照不同標準對轄內28個鄉(xiāng)鎮(zhèn)284個行政村開展了信用評級,政府評定了10個信用鄉(xiāng)鎮(zhèn)267個信用村,而農商行僅評定了5個信用村,未評定信用鄉(xiāng)鎮(zhèn),評級結果差異大,政府評級結果得不到金融機構認可,難以獲得信貸支持。
(二)金融機構評級成本高,推進速度緩慢
目前當地金融機構只有農商行開展“三信”評級工作,每兩年評定一次,評級所需費用包括宣傳費、印刷費、車船使用費、人員經費等各項費用,據調查,評級成本達到每戶15元。同時評級工作推進緩慢,一方面是因為農商行受人員、經費影響推進慢,另一方面是因為農村外出務工人口多,大多數戶主外出務工,家中僅有留守老人及兒童,評級工作難開展。
(三)評級存在信息盲點。影響評級結果公信力
目前當地農商行在評級過程中并未對被評農戶查詢個人征信報告,僅在省聯社內部系統中進行信貸信息采集,不能夠全面掌握被評農戶信貸情況,影響了評級結果和評級公信力。
(四)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額度小、期限短。難以滿足農戶生產發(fā)展需求
會寧農商行根據評級結果,依次對白金戶、黃金戶、優(yōu)秀戶、良好戶、一般戶授信10萬、8萬、6萬、5萬、3萬,戶均授信額度為4.7萬,期限2年。但隨著農村經濟發(fā)展,貸款額度、期限已經不能滿足農戶生產需求。
(五)評級結果未建立共享機制,以自行使用為主
金融機構合作意識不夠,主要以單打獨斗為主,金融機構間存在信息壁壘,不能夠共享評級結果,導致資源浪費和重復勞動現象發(fā)生。
四、政策建議
(一)加強政銀溝通。統一評級標準
針對政府評級標準和結果與銀行評級結果不一致情況,應強化政銀溝通,建立統一評級口徑,評定唯一政府銀行可信的評級結果,同時建立銀行間共享機制,讓評級結果效益最大化,打破信息壁壘,避免重復勞動。
(二)掃除評級信息盲點。提高評級公信力
建議農商行借助農村網點多優(yōu)勢,對參與評級農戶進行個人征信查詢,全面了解參評農戶信貸情況,提高評級公信力。
(三)根據農戶信用評級結果。差別化調整授信額度、期限
建議銀行根據農戶資產增長狀況和信用狀況以及初次貸款使用情況重新進行授信評級,不同檔次評級戶創(chuàng)新設置差別化貸款利率、期限、金額,提高農戶信用意識,改善農村信用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