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
摘 要:基于自媒體平臺建設的國際金融微課堂是交互式教學模式的一次革新和嘗試,充分利用了現代化信息技術,是互聯網移動輔助教學的重要方式。根據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課程特點,探討并提出了國際金融微課的設計思路及具體運用。 同時闡述了這種交互式教學模式給教與學帶來的優(yōu)勢,并提出了促進該教學模式不斷完善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自媒體;交互式教學模式;國際金融微課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8.067
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guī)范性及非規(guī)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臺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BBS等網絡社區(qū)。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與智能手機的普及,通過微信公眾號、WAP網等自媒體平臺,建立移動的、交互的課堂模式,設計圖、文、聲、影并茂的課堂組織形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同時也可增強師生之間的友好互動,彌補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局限和不足,是互聯網移動輔助教學的重要方式。
1 《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與金融全球化程度的不斷深化,以及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催生了大量跨境投資、跨境電商、離岸金融等跨境金融需求,迫切需要大批理解國際金融理論、精通國際金融實務、具有國際視野,能夠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資金融通的國際金融專業(yè)化人才。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金融人才,必須對傳統(tǒng)的“主講式”教學模式加以改善和更新,通過開發(fā)基于自媒體的教學終端、建立學習社區(qū)、拍攝微課堂等方式,從雙向條件下互動式教學模式的角度出發(fā),以自媒體多種形式來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一種多維度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現代化信息手段對教學的輔助作用。
1.1 學生對課程學習興趣難以持續(xù)和提高
國際金融課程涵蓋了外匯市場、金融市場以及資本市場等諸多內容,研究如何通過貨幣、證券、票據的買賣和轉讓,市場的自發(fā)力量和政府的經濟政策相互作用,實現國際收支均衡。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大學生往往對國際金融中出現的新變化、新事件表現出較高的興趣與熱情,但是對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興趣缺乏,以致影響整門課程的學習效果。但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分析又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生對理論課程學習興趣的缺失使得傳統(tǒng)的主講式授課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如何將重要的理論知識與現實問題融入課堂學習中,需要借助現代化信息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討論中,是進行國際金融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
1.2 學生難以用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分析
隨著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國際金融領域的新思潮,新問題,新成果,新趨勢層出不窮,針對金融水平的創(chuàng)新行為逐漸多元化。 高校國際金融教科書的更新速度遠遠低于當今國際金融的實際發(fā)展。 現有的教材不能滿足教與學的需要。再加上許多學生對國際金融的學習更多是為了應付考試的需要,通過死記硬背學到的理論知識難以用于對現實國際金融現象的分析和研究,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金融人才也難以滿足社會和企業(yè)的需要。
1.3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不僅激發(fā)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大大束縛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金融環(huán)境和層出不窮的國際金融問題,更需要多角度、多層次來思考和分析問題。所以積極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模式向“自主學習”模式的轉變,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主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是本門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2 交互式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
交互式教學是一種多點教學平臺下,在宏觀教學情境下圍繞某個課題或課題進行平等交流,自主交互的教學方法。 該模式倡導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鼓勵學生在交往中學習,在合作中探索,借助微課堂、學習社區(qū)等自媒體平臺形式創(chuàng)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地自主學習和思考問題從而達到有效學習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習主體的互動,即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者與學習資源的互動,如人機交互,網絡互動等真正的互動。
2.1 建設基于自媒體平臺的國際金融微課堂
微信作為優(yōu)秀的自媒體平臺,學生是它最活躍的用戶群,建設基于自媒體平臺的國際金融微課堂,組建門檻低、成本不高、容易操作,在目前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最易實現、效果最好的一種方案。作為移動多媒體工具,微信公眾號擁有重要的教學輔助功能。 教師設計的多媒體課件和微課程視頻等教學資源可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給學生,方便他們利用課外時間選擇相關知識學習。
在國際金融微課設計中,可以將理論知識點的PPT部分采用視頻拍攝式進行錄像,將教師授課視頻中知識點的具體內容、講授的部分和PPT理論講解進行視頻剪輯、制作。對章節(jié)知識所需要的案例以圖表、圖像、動畫等形式插入,對于像IP地址這樣課外延伸和擴展的內容,可以插入超鏈接,從而形成集視頻、PPT、動畫、演算于一體的微課教學資源,通過微信公眾號發(fā)送給學生,同時輔助練習題庫在后臺數據庫中,方便學生隨時查看。這樣的教學微視頻通常控制在10~20 min,時間長度盡可能控制在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時間范圍內,視頻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密切聯系當今社會國際金融領域的熱點問題,設計懸念式、啟發(fā)式、案例式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引發(fā)學生的探求欲望,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專研能力。關于這種教授方式的教學評價和反饋可以通過動態(tài)網頁的方式進行交互實現,這樣可以及時查缺補漏,不斷調整和更新。
2.2 線上與線下學習相結合
微課堂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確實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但是由于微課堂建設還處于試驗階段,微課制作水平、后臺技術支持、自媒體平臺建設規(guī)范、評價體系等還不盡完善,還需要不斷調整和更新。所以傳統(tǒng)的面授課堂還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應把微課堂作為傳統(tǒng)課堂的補充,完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微課的設計和應用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調整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實現“教”與“學”的徹底融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提供一系列教學資源和視頻等來組織和輔助教學過程,通過在微課堂中的一個知識點出發(f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真正貫徹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所以最好的教學模式應是將線上視頻學習和現下互動學習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達到教有所成、學有所獲的授課目的。教師可以對國際金融重要章節(jié)內容,比如國際收支、外匯、匯率及外匯市場等進行視頻播放,引導學生自主去書上尋找相關內容,完成預習和鞏固基礎知識。而對于要深入理解和探討的知識點,比如國際資本市場和金融危機等內容,可以在面授課堂上通過開展案例討論、內化知識、拓展提升等教學活動完成。
2.3 課堂教學靈活多變并實施差異化考核
交互式教學模式體現的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的互動學習的教學理念,是一種開放、動態(tài)的教學模式,所以不僅僅局限在微課教學這一種模式上,也包括翻轉課堂、案例式教學、項目式教學等各種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因此,要針對課程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適宜的課堂教學模式。不管哪一種教學模式,都需要老師不斷融入學生之中,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因材施教,實現教師與學生平等、融洽的友好互動。為了推進這種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和應用,要努力改革傳統(tǒng)以筆試形式為主的考核方式,實施有針對性的差異化考核方式。國際金融的考核方式一向以筆試閉卷形式為主,這種考核方式不僅難以考察學生掌握和理解國際金融知識的情況,而且易養(yǎng)成學生“平常不學習、臨時抱佛腳”的不良學習習慣。所以可以針對學生平時上課的參與程度,選擇靈活的考核方式,或以團隊合作完成國際金融課程設計,或以開放式問題答辯形式,或以開卷等形式進行考察,以學生的知識、能力、參與為標準,即使有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如他人,但如果他們愿意積極參與其中,精心準備和研究,一樣可以獲得優(yōu)秀,這樣可以鼓勵所有學生都能夠勤奮努力,促使每個學生有所發(fā)展。
3 推進交互式教學模式應用的對策和建議
交互式教學模式強調多樣化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該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支配和發(fā)揮權,這種自主性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個性化學習發(fā)展。利用自媒體平臺建設的微課堂形式,將學生的娛樂工具轉變?yōu)閷W習工具,真正實現了寓學于樂,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對于老師來講,交互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有利于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同時提高了教學效果,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但在現階段,由于新事物發(fā)展的不健全和技術、設備等條件的限制,推進自媒體平臺為基礎的交互式教學模式還有不斷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第一, 加強對高校教師微課技術培訓或輔助。微課的設計和應用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尤其是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老師來說,需要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和培訓,否則微課制作水平技術難以提高,也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對于微課視頻的制作,不僅要用到教學設計技術、課件制作技術,還要使用到視音頻編輯技術、交互網頁等多個開發(fā)技術,單純靠教師個人是難以完成的,所以需要學校加強對教師微課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和完善微課制作水平,才能廣泛推進微課的實踐和應用。
第二, 約束學生對自媒體平臺使用規(guī)范。對于新事物的接觸和應用,學生的興趣是逐漸呈現遞減的趨勢,所以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微課的制作水平,吸引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要約束學生對自媒體平臺的使用規(guī)范,要求在上課期間,只能將手機作為學習工具來使用,為了形成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立體化教學,教學資源信息平臺應兼顧電腦和手機客戶端,利用后臺網絡技術實現對學生手機的控制監(jiān)管。雙管齊下,才能保證該種模式教學效果的提高。
第三, 完善交互式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完善的評價體系是檢測交互式教學模式效果的重要依據。在微課推廣實施階段,老師根據微信公眾號數據統(tǒng)計功能中的“圖文轉化率”來了解每條消息的閱讀數和閱讀次數,大致把握發(fā)布信息的閱讀情況,還要根據學生對每一條信息的訪問次數,參與頻率,活動水平作為形成性評估的基礎,來實現過程評估。 同時,應建立教師,學生自我評估,自我評估小組等組成的廣泛的復雜過程評估評估體系。一方面可以考察學生的參與情況,另一方面可以考察該種模式的實施效果。通過制定詳細的評價指標,不斷調整優(yōu)化該模式不合理的地方,完善該教學模式的應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蔣立兵,萬力勇,陳佑清.面向用戶體驗的微課設計框架構建與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17,(2):122-128.
[2]李曉艷,田麗娜.高校“微課”教學設計促進教學效果策略研究[J].高等數學研究,2017,(1):111-114.
[3]曾梅芳.雙向互動教學法[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12): 35-36.
[4]張靜.地方本科高校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模式[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2,(2):80-84.
[5]徐小雅. 微信公眾平臺輔助課堂教學研究[J]. 新聞研究導刊,2015,6(3) : 92-93.
[6]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24):5-13.
[7]施時華.基于自媒體平臺的數學微課堂實踐研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