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文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fā)展起來的”。由于小班年齡較小,家長包辦代替比較嚴重,以至于孩子自理能力較差。在新生入園后的生活中觀察發(fā)現(xiàn)班級大部分的孩子穿衣存在著問題:午睡起床有的不會穿,有的穿衣動作慢,還有的常常會出現(xiàn)反穿、倒穿的現(xiàn)象,雖然教師一直鼓勵孩子自己穿衣服,可效果不大。要讓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必須讓其明確生活自理的方法。在本次活動中,以參加“森林化妝舞會”為主線,將掛衣服、折衣服、穿衣服、裝扮等任務融入其中,借助大班幼兒的引領帶動,通過動手練習自我服務的技能來增強幼兒本身的自理能力,也創(chuàng)造機會讓小班幼兒與大班幼兒體驗合作的重要、樂趣與成功,感受哥哥姐姐的關愛。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自己的雙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自我服務的能力。
2.能用簡單的語言說出游戲中合作的策略與方法。
3.體驗合作的重要、樂趣,感受哥哥姐姐的關愛。
活動準備
1.課件。
2.幼兒操作材料:衣服(班服、表演服裝)若干、衣架、各種裝扮的輔助材料
3.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以柵欄、房子、樹的背景板創(chuàng)設“森林化妝舞會”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互動游戲“尋找好朋友”
1.在游戲“找朋友”中尋找伙伴,自然分組。
游戲要求:大班的幼兒必須找小班的幼兒當朋友。
二、創(chuàng)設情境,師幼談話,激發(fā)興趣
1.與小班幼兒談話:哥哥姐姐與平時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大班幼兒已事先進行過簡單的裝扮)你猜哥哥姐姐為什么要這樣子打扮呢?
2.與大班幼兒談話,引出任務。
引導語:小班的弟弟妹妹也想?yún)⒓印吧只瘖y舞會”,但舞會要求大家要完成幾個任務后才能參加,可弟弟妹妹們能力較弱,沒辦法獨立完成,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打算怎么幫?
三、實踐操作,體驗合作的重要、樂趣
由大班的幼兒帶領小班的幼兒挑戰(zhàn)不同的任務,嘗試用自己的雙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教師借助課件,介紹任務。
(1)任務一:掛衣服
任務要求:小班幼兒在大班幼兒的語音提示下,動手將自己身上的外套脫下來并掛起來。
(2)任務二:折衣服
任務要求:大班幼兒將自己的外套脫下,用語言提示小班幼兒為其將外套折疊好。
(3)任務三:穿衣服
任務要求:大班幼兒和小班幼兒互相協(xié)助更換表演服裝。
(4)任務四:裝扮
任務要求:大膽運用各種裝扮材料為對方進行裝扮。
2.提出操作要求。
(1)共同合作,爭取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務。
(2)必須完成每一關的任務,才能獲得裝扮的機會。
(3)完成任務后,可以和同伴說一說自己與哥哥姐姐完成任務的方法。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交流分享。
提問:你們是怎樣合作完成任務的?
小結:原來合作就能把事情變得更加簡單,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時候需要相互合作,當然很多事情也得自己嘗試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森林化妝舞會
引導語:森林化妝舞會馬上就要開始了,請大家做好準備。
鼓勵每組幼兒都能上臺展示自己的裝扮,共同表演。
延伸活動:
1.情境中的滲透:在“娃娃家”中提供娃娃及娃娃衣服給幼兒練習穿脫衣服。
2.家庭中的滲透:在家里時也能自己穿脫衣服,嘗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