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爽,李立山
(1.遼寧省昌圖縣平安堡政府,遼寧 昌圖 112511;2.錦州醫(yī)科大學畜牧獸醫(yī)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
豬滲出性皮炎是一種擴散性真皮炎,由表皮(白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的皮膚病[1]。
該病多與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佳有關,如潮濕寒冷、不衛(wèi)生;因豬之間咬傷或皮膚擦傷造成皮外傷;轉群、長途運輸、混群、更換飼糧等應激致使豬免疫力下降;飼糧中鋅、B族維生素缺乏使得豬皮膚受損;豬感染虱子、疥螨等體外寄生蟲皮膚出現破損[2]。以上諸多因素中任何一個均可引起滲出性皮炎的發(fā)生。
仔豬滲出性皮炎實際上是感染豬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其中,豬葡萄球菌為主導致病原,其繁殖增生過程中可產生幾種不同的致表皮脫落毒素,強毒株可引起表皮滲出性皮炎反應[3]。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造成豬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乳腺炎,壞死性葡萄球菌皮炎及乳房膿皰等,臨床上發(fā)病豬病料檢測可同時檢出上述兩種病原菌。
致病性葡萄球菌屬于自然環(huán)境中的常在菌種,在動物營養(yǎng)狀況良好、且無體表皮膚及黏膜損傷的情況下一般不會致病[4]。因此,養(yǎng)殖過程中注意合理限密均群,抓好豬舍內環(huán)境,保潔消毒,盡量減少機械性外傷等對預防本病有積極意義,例如仔豬剪牙、斷臍、斷尾、去勢等消毒不嚴格及母豬體表特別是會陰及乳房部清洗和消毒不徹底容易引起感染,產床、地板不光滑,帶有毛刺或仔豬不斷齒,在哺乳爭斗過程中造成皮膚損傷;豬場螨蟲嚴重,仔豬出生后感染疥螨而造成皮膚損傷[5-8]。
該病原菌作用的靶心病灶主要在體表皮膚,也會產生較多繼發(fā)或并發(fā)感染,因此病程后期也可能引起全身癥狀,包括關節(jié)炎癥,因而對癥控制該病必須首選廣譜高敏抗菌素,采取藥物防治前有必要先做小批量藥敏試驗,優(yōu)選其中效果最佳的對癥控制藥物。當豬的抵抗力降低時,可通過損傷的皮膚和黏膜引發(fā)感染[9]。母豬因圓環(huán)病毒、霉菌毒素、藍耳病等免疫抑制因素的存在及豬場母豬群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或長期使用抗生素;重要的維生素(如A、B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給不足或代射障礙,導致皮膚易損傷等[10]。品種間對該病的抵抗力存在差異,在實際生產中,外來品種對該病抵抗力較低,而地方品種相對要高些。
發(fā)病特點有:1~4周齡、體重5~10 kg哺乳仔豬為最易感豬群,體重10~80 kg的豬只也有發(fā)生,但發(fā)生率較低。一個豬場的哺乳仔豬一旦發(fā)生此病,全場的發(fā)病率可高達90%,甚至100%,如果治療不當,其死亡率可達50%~90%[11]。保育豬、生長發(fā)育豬發(fā)病率約為80%,死亡率很低,但會影響生長發(fā)育或繼發(fā)其他傳染病[12]。
2017年7月沈陽市某豬場因所有哺乳仔豬患有疥螨而導致急性滲出性皮炎。全場哺乳仔豬495頭在30 d內陸續(xù)感染,發(fā)病率100%,臨床表現為首先眼睛周圍,鼻、唇、牙齦和耳基部皮膚出現紅褐色斑點,繼而斑點變大發(fā)展成水泡或膿皰。皮膚很快變得潮濕、油膩。紅斑遍及全身,皮膚表面的滲出物變厚,最后結痂干燥,并出現酸敗的惡臭味。鼻突周圍有黑色粉塵附著,形成“黑嘴巴”。病豬體溫正常,精神不振,哺乳欲下降,身體消瘦,3~5 d死亡。該場共死亡哺乳仔豬451頭,死亡率91%。選擇性的對11頭死亡哺乳仔豬剖檢后發(fā)現,皮下淋巴結水腫或腫大,胃、腸內無內容物,其他無肉眼異常。2016年4月在遼寧省黑山縣大虎山鎮(zhèn)七臺子村一吳姓養(yǎng)豬戶,飼養(yǎng)的體重70~80 kg的肥育豬23頭全部感染此病。2017年5月在遼寧省義縣城郊張某養(yǎng)豬場飼養(yǎng)的體重15~20 kg的保育豬213頭全部感染此病。2017年10月在遼寧省綏中縣城郊楊某養(yǎng)豬場飼養(yǎng)的體重約15 kg的幼豬165頭全部感染此病。3個豬場臨床癥狀基本相同,患豬在背部、耳、體側首先發(fā)生5~8 mm大小的淡黃色水泡,繼而水泡破裂,滲出清朗、無任何異味的漿液或黏液,不久形成淡棕色鱗片狀結痂、發(fā)癢。痂皮脫落后露出紅色創(chuàng)面,似彈孔狀,1~3 d蔓延全身,整個豬場在1~2周內幾乎全部感染。發(fā)病豬體溫正常,食欲無變化,精神狀態(tài)正常,該病在保育階段以后死亡率不高,主要是影響生長發(fā)育或繼發(fā)其他傳染病。遼寧義縣張某的患病豬中有6頭繼發(fā)感染了腦膜炎型鏈球菌??;遼寧省綏中縣楊某的患豬中有11頭感染了關節(jié)炎型鏈球菌病,針對滲出性皮炎和鏈球菌對癥治療無死亡。
豬舍在使用前使用2%NaOH水溶液對豬舍地面或網床、墻壁和天棚進行無死角地徹底噴霧消毒,消滅病原體,6 h后使用清水沖洗豬所能接觸到的地方,防止損傷豬只,通風干燥備用;平時定期使用0.2%過氧乙酸水溶液或0.2%高錳酸鉀水溶液帶豬消毒。
妊娠母豬進入分娩舍前,使用伊維菌素進行體外驅蟲和淋浴消毒,防止將寄生蟲或其他病原體傳播給哺乳仔豬。伊維菌素的使用方法為:一次性皮下注射0.2~0.3 mg·kg-1體重,或者口服伊維菌素1周,劑量為5 mg·kg-1體重,淋浴消毒使用消毒藥物可以選用上文提及的帶豬消毒藥物。
盡量減少豬群應激,轉群、更換飼糧時注意添加電解質多維減少應激。外購豬一律消毒、隔離飼養(yǎng)>4周,確認無病方可入場或混群。
一旦發(fā)現豬場中有本病發(fā)生,應立即隔離病豬。注意飼喂、掃除工具和飼養(yǎng)員衣物消毒。全場豬群飼料中投土霉素堿,進行預防治療,土霉素堿劑量為200~300 mg·kg-1,2次·d-1,連用5~7 d,從而減少該病和其他疾病的發(fā)生率。特別是發(fā)生過滲出皮炎的場家更應注意進豬前的舍欄徹底消毒。
患病豬群在飼料中投土霉素堿7 d,劑量為500~800 g·t-1,或者使用林可霉素,劑量為口服5~10 mg·kg-1體重,3~4次·d-1,連服5~7 d,也可肌肉注射,劑量為5~10 mg·kg-1,3~4次·d-1,連續(xù)治療5~7 d。外科治療,使用0.1%洗必泰對病豬噴霧,然后在患處涂抹2%龍膽紫,1次·d-1,3~5 d,患處干燥結痂,痊愈。對于繼發(fā)的鏈球菌病,使用青霉素、安痛定得到治愈。所有飼糧中添加ZnSO4和復合維生素進行輔助治療。鋅的劑量為50~100 mg·kg-1,飼喂1~2周,復合維生素添加劑量為120 g·t-1,注意ZnSO4添加劑量和時間,添加劑量過大或飼喂時間長會出現輕微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