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維奇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薄罢镜臅痹鯓咏??教學實踐中有哪些較為成功的做法值得借鑒?筆者以名著《水滸傳》教學為例,談談“整本書閱讀”三種基本課型的做法,以期引起更多一線教師的實踐與思考。
一、導讀課——引發(fā)閱讀期待
導讀課,這是“整本書閱讀”目前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引導學生自己閱讀為主要目的的閱讀教學課型?!皩А钡闹鹘鞘抢蠋?,而“讀”的實施者是學生。
導讀課,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側重點不在于讓學生讀懂、讀透一本厚厚的作品,主要目的是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體驗到審美和發(fā)現(xiàn)的樂趣,獲得愉悅和滿足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持久的讀書興趣,養(yǎng)成主動閱讀、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
下面是名著《水滸傳》導讀課的教學案例片段:
三、泛讀全書,概述水滸故事
1. 你知道《水滸傳》中描寫了多少人物形象嗎?你能說出多少個人物姓名?你能說出某個人物在《水滸傳》中的哪些事跡?
提示:講清主要人物、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起因、經(jīng)過、結果,突出主要情節(jié)。
2. 投影出示吳用、宋江、林沖、魯智深、武松五位英雄的畫像,搶答與他們有關的主要故事。
四、精讀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之綽號
1. 水滸英雄各有綽號,有些綽號深刻地概括了其人的本質特點,讀者很容易記住,例如黑旋風李逵、智多星吳用等等。請再說出幾個好漢的綽號。
2. 搶答,說出下列綽號對應的人物。
九紋龍 花和尚 豹子頭 青面獸 托塔天王 神行太保 行者 母夜叉 智多星 黑旋風 鼓上蚤 及時雨(呼保義)
(二)人物形象之性格
1.《水滸傳》中塑造了大批生動的人物形象,眾多英雄人物有共同的特性嗎?
2. 精彩片段欣賞:《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
魯提轄是《水滸傳》中塑造得最好的形象之一,作者寫出了他性格的豐富性,并且是通過具體的細節(jié)來表現(xiàn)的。試舉例具體說說魯提轄的性格特點。
3. 說說“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沖的性格特點。林沖本是軍官,待遇相當優(yōu)厚、家庭相當美滿,他也上了梁山。從他身上你看到了小說揭示的農(nóng)民起義的原因是什么?
4. 宋江是梁山上的第一把手,這是一個相當復雜的人物。試分析宋江的性格特點。
上面這個教學案例是比較典型的導讀課模式,也是一線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案,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簡介作者、概述故事、精讀片段、總結寫法等。這類導讀課,教師在閱讀方法上做適當指導,學生在導讀的基礎上能大致了解“整本書”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性格。但是這樣的導讀課,學生的閱讀是被動的,離學生會讀“整本的書”、愛讀“整本的書”還相差甚遠。
當前“整本書閱讀”在這類導讀課占大半壁江山的情況下,也存在著兩種明顯的不良傾向:
以講代導。導讀課上,老師把作者簡介、故事情節(jié)、主要人物等一股腦全灌輸給學生。名著導讀課變成了自己的講壇。這種教法肯定無法激發(fā)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興趣,有時有可能產(chǎn)生副作用甚至反作用。
以練代導。部分老師把“整本書閱讀”混同于“閱讀訓練”,將作家作品、主要人物、故事情節(jié)等常識編印成講義或練習,讓學生反復訓練,使充滿活力的“整本書閱讀”變成學生的死記硬背。這種做法顯然與新課程標準背道而馳。
二、賞讀課——提高鑒賞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教給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方法,才能真正引領學生走進“整本書閱讀”,學會“整本書閱讀”,愛上“整本書閱讀”。
當前學生“整本書閱讀”的主要障礙是“不會閱讀”。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大多只是停留在對故事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的了解和記憶上,讀過一遍之后很難有再讀的興趣。至于這部作品好在哪里、為什么好,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整本書”的鑒賞方法。
鑒賞一部文學作品,主要在于兩個方面:一是作品的思想性,二是作品的藝術性。因此,“整本書閱讀”要開設賞讀課,重在教會學生“賞”的方法,組織學生對作品的重要情節(jié)進行細讀,品味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等,進而把握名著內容、藝術特點和作者情感,獲得美的熏陶,提高鑒賞能力。
下面是《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賞讀教學案例片段:
師:語段中更為精彩的是三拳的動作描寫,這三拳描寫的角度一致嗎?不同角度的描寫好在哪里?
生:分別從味覺、視覺、聽覺來寫,既寫出感覺的苦痛、外形的狼狽,又寫出精神的昏厥。
師:我們先看第一拳,大家齊聲朗讀——“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一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p>
師: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
生:比喻。
師:油醬鋪里有咸的醬油,酸的醋,好辣好辣的火鍋調料,請問這個“油醬鋪”開在哪兒?
生:開在鄭屠的鼻子上、嘴巴里。
師:請大家齊讀第二拳——“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p>
師:這“彩帛鋪”開在哪里?
生:開在他的臉上,變成了大花臉,掛了彩。
師:請問“紅的,黑的,紫的”各指什么?
生:紅的是血,黑的是眼珠,紫的是臉上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
師:齊聲朗讀最后一拳——“又只一拳,太陽穴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
師:大家看過道士做法事嗎?各種法器齊鳴,嘈雜喧鬧……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生:鄭屠被打得耳朵嗡嗡直響。
師:請問作者為何以“法事”作喻?
生:暗示鄭屠離死期不遠了。
師:鄭屠被打死了,課文用了哪個動詞?
生:挺。
師:這個動詞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寫盡了鄭屠的死相,與下文的“沒入的氣,動彈不得”相呼應。
師:作者為什么如此詳寫三拳?
生:主要是突出人物嫉惡如仇的性格。
生:鄭屠是一個惡霸,人們對他敢怒不敢言。魯達拳打實在是代表人們的心愿,打得越厲害,人們就越解恨,如果略寫,難解人們心頭之恨。
生:這里的詳寫突出作惡者狼狽的下場,是對作惡者敲的警鐘、喪鐘!
上面這段教學實錄,教者從修辭手法的妙用、詞語的形象生動、多種描寫角度等方面引導學生賞析拳打鎮(zhèn)關西的精彩片段,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品味到了作品語言文字的妙處,感悟到了文學名著的魅力。
三、比較閱讀課——辨別差異奧妙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蓖跎袠s先生也說過:“閱讀教學就是學習課文言語的精確妥帖,比較是極為有效的方法?!币虼耍谖覀兊恼Z文閱讀教學中,采用比較閱讀的方式,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文體的特征,體會用詞的準確,捕捉情感表達的關鍵,以覓得文本語言的奧秘。
那么,我們在“整本書閱讀”中如何來進行比較閱讀呢?同一個文本內,可以從典型篇章、重點句段、關鍵詞語、特殊標點等方面進行比較閱讀;不同的文本,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文體特征,不同的閱讀材料進行互文式比較閱讀,還可通過小說與電影、電視劇的對比來進行比較鑒賞等。
比如,從人物形象上選取對比點?!端疂G傳》中林沖、魯智深、武松,都武藝高強,卻不盡相同。被勒索時,林沖上下使銀子,免了殺威棒;而武松面對差役的索賄:“打便打,給你銀子,不壞了大宋的律例?”兩人性格明顯不同。林沖妻子遭高衙內調戲,他覺得受了奇恥大辱,非常氣憤地去了,“當時林沖扳將過來,扳著他的肩胛,卻認得是本官高衙內,先自手軟了”,但是“怒氣未消,一雙眼睜著瞅那高衙內”。他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是忍辱怕事的形象。魯智深呢,他說“你卻怕他本官太尉,灑家怕他甚”,“俺若撞見那撮鳥時,且教他吃灑家三百禪杖了去”,這是嫉惡如仇的形象。
又如,從表現(xiàn)手法上選擇對比點。在《水滸傳》中,“拳打鎮(zhèn)關西”和“大鬧野豬林”兩個情節(jié),表現(xiàn)手法就有所不同:前者有直接描寫,還有側面烘托,后者只有直接描寫;前者運用了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后者只用了語言、動作描寫。
再如,從電影、電視劇中選擇對比點。隨著影視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出現(xiàn)了大量可供名著教學所使用的新型資源,一些經(jīng)典作品被拍成電視劇,如《西游記》《水滸傳》等影視作品,還有類似《百家講壇》等綜藝節(jié)目……能夠使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對文學作品進行解讀鑒賞,并能通過比較,體會原著的魅力所在。
筆者在教學“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這個片段時,布置學生先認真閱讀原著,然后集中收看電視劇片段,要求學生比較小說和電視劇有哪些不同。
下面是部分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已經(jīng)看過了小說《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和電視劇《拳打鎮(zhèn)關西》,你們有沒有思考過,小說和電視劇有什么異同?各有什么妙處?
生:講述的都是同一個內容,就是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的過程,故事情節(jié)大致相同。
生:電視劇是根據(jù)小說改編的,內容沒多少明顯的變化。
生:不太一樣,有些地方改了。
生:電視劇中只有魯達和史進兩個人物,而小說中有魯達、史進和李忠三個人物。
師:嗯,你看得真仔細。電視劇中怎么少了一個人呢?是電視劇導演的疏漏嗎?
生:我認為不是。梁山好漢有108個,李忠這個人物在梁山好漢中感覺并不是十分重要,我想可能是導演從減少演員的角度考慮的吧。
(生笑)
師:有道理。那小說中李忠是個怎樣的人?是采用了怎樣的寫法來描寫李忠這個人物的?
生:李忠小氣、不大方、吝嗇,采用了對比的手法,把李忠與史進對比,突出了史進的豪爽、義氣。
師:具體說說怎么對比的?
生:動詞的對比。寫李忠時,“李忠去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用了個“摸”字,說明是有選擇地取,舍不得都拿出來,寫出了李忠的小氣;寫史進時,“去包裹里取出一錠十兩銀子,放在桌上”,用的是“取”字,說明史進沒有猶豫,顯示了史進的爽氣。
師:這個同學很善于思考,分析得有理有據(jù)。這就告訴我們,文學作品中,要寫活一個人,有時只需要一個動詞就夠了。這就是文學的魅力所在。同學們今后寫作時一定要注意準確用詞,要選擇最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那個詞,最準確的、唯一的那個詞。
師:同學們,還發(fā)現(xiàn)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小說中把魯提轄打的三拳寫得很詳盡,寫得很精彩;而電視劇中似乎并沒表現(xiàn)出來,只是動作效果很好。
師:其他同學有補充的嗎?
生:小說中,魯提轄第一拳打的是鼻子,而電視劇中,第一拳打的是眼眶,打的位置不同;小說中,第二拳打的是眼眶,而電視上是魯提轄一拳打穿鄭屠掀起的桌子后,一直打到鄭屠的胸脯上;小說中,第三拳打的是鄭屠的太陽穴,而電視劇上,魯提轄是一手提起鄭屠后,然后一拳打在鄭屠的胸口上,鄭屠一下子跌倒在大街上,一命嗚呼。
師:嗬,觀察得真仔細??!說得真好。大家討論一下,關于這三拳,你們是喜歡電視劇這種形式,還是小說這種文學形式,要說出理由。
(小組討論3分鐘)
生:我覺得小說中描寫得好。小說中,把魯提轄三拳打的位置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采用了比喻句,寫出了當時真實的感受,形象逼真,也寫出了魯提轄懲兇揚善的大快人心。讀這段文字,有一種痛快淋漓、身臨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