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東直門醫(yī)院針灸科主任醫(yī)師 湯立新
2.神經(jīng)根型的頸椎病是由頸型頸椎病發(fā)展來的,最開始也是頸部肌肉緊張,所以治療神經(jīng)根型的頸椎病,也要艾灸頸夾脊和肩井穴。如果疼痛放射到上臂的前側(cè),也就是大拇指所在的那側(cè)(醫(yī)學(xué)上叫橈側(cè)),這時要加上一個穴位——手三里。手三里穴就在我們曲池穴下2寸的位置(圖2)。
如果是小指所在的這側(cè)胳膊疼痛,醫(yī)學(xué)上叫 “尺側(cè)”,艾灸可以加上后溪穴。把手握拳后,手掌小指側(cè)的紋頭下就是后溪穴(圖3)。
手三里穴和后溪穴,最好用艾條灸。建議在艾灸這兩個穴時,一邊熏烤穴位,一邊輕輕上下左右活動脖子。每個穴可以灸15或者20分鐘。如果覺得自己的胳膊涼得特別厲害,可以切一片姜,拿牙簽在姜片上扎些眼,貼在手三里穴或后溪穴,做隔姜灸。
圖2
圖3
圖4
3.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又該艾灸哪些穴位呢?椎動脈型頸椎病是比較嚴(yán)重的一種頸椎病,病人的主要癥狀是眩暈,眩暈主要是因為大腦的供血不好,所以艾灸的時候,要選擇灸頸部督脈上的穴位(督脈就在身體的后正中線上)。
首先取大椎穴,大椎穴在第七頸椎棘突下,就是低頭時,后面頸跟部最高的骨頭(圖4)??梢詮拇笞笛ㄋ诘倪@條線往上艾灸,一般做溫和灸,在每個頸椎棘突下稍作停留即可,可以來回熏烤。這樣艾灸督脈,能夠改善頸部供血。
還有一個穴位有很好的營養(yǎng)髓海的作用,就是囟會穴。該穴位于我們頭部前發(fā)際正中直上2寸的地方,也就是小孩一歲多的時候會慢慢閉合的囟門。灸囟會穴能夠很好地充養(yǎng)髓海,對大腦是個溫養(yǎng)的過程,供血會變好。這樣,頭部的沉重感和眩暈感就能夠減退了。
因為囟會穴處有頭發(fā),所以只能用溫和灸,灸時艾條的燃燒端要離頭發(fā)3~5厘米,不要燒著頭發(fā)。在艾灸時,把囟會穴的頭發(fā)稍微分開一點,要時常彈掉灰燼。
四、艾灸治療頸椎病的注意事項
以上講的治療頸椎病的穴位,每個穴要灸20分鐘左右,灸10天一個療程,然后休息三到五天。如果覺得對自己的頸椎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可以再灸一個療程,一般治療三個療程左右,疾病就會有大的好轉(zhuǎn)。灸治三個療程以后,可以休息長一點兒時間,比如休息一個星期或者是兩個星期,然后每周再灸2~3次。
艾灸頸肩部的穴位時,要注意是不是艾灸后自身的熱象特別重,是不是上火了,比如鼻子好流血、眼睛容易紅、口腔長泡等。如果有以上癥狀,一定要緩幾天再艾灸。休息兩天,等熱像都退去,然后再進(jìn)行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