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異
科大訊飛圍繞技術的多元化轉型值得肯定。
在中國互聯(lián)網圈做生意,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魔咒,那就是:你做的項目,如果BAT做了怎么辦?這個讓無數創(chuàng)業(yè)者為之抓狂的問題,實實在在地反應出BAT在中國互聯(lián)網的統(tǒng)治力,創(chuàng)業(yè)者要么站隊BAT,要么死。
科大訊飛當然不是剛剛創(chuàng)業(yè)的小團隊,苦熬18年,總算盼來了人工智能的春天,公司市值一度沖破千億元。
但科大訊飛的生意有破綻。這家以付費技術為主要商業(yè)模式的公司,在BAT這類豪強面前,實在是不堪一擊。
BAT的打法極具侵略性,短期、單項的盈利,從來都不是BAT的選項,特別在AI、大數據、云等核心戰(zhàn)略領域。
百度通過免費戰(zhàn)略完勝科大訊飛,幾大客戶旦夕間轉投百度。其實除了百度之外,科大訊飛的其他領域也不斷在巨頭的攻勢中陷落。
2017年8月,杭州成立全國首家互聯(lián)網法院,市場上都以為是科大訊飛提供的技術,但隨后官方確認,該互聯(lián)網法庭背后是阿里云提供的整套AI技術。截至今年6月,阿里云的AI語音技術已快速滲透進300多家法院、6 000多個法庭。
12月6日,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也宣布正式引入阿里云ET人工智能,準備以智能語音為切入點,將語音識別與大數據分析結合,挖掘司法大數據的價值,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如何能在“一夜之間”落地幾千家法院?阿里云的策略是選擇像華宇這樣的行業(yè)頂尖合作伙伴一起,把技術輸出給華宇,由華宇在司法領域部署。而華宇是國內司法領域NO.1的軟件服務商,手上有大把大把的現成客戶。
阿里的成功反擊襯出科大訊飛的尷尬:科大訊飛能提供的,BAT都能做;科大訊飛沒有的,BAT都有。科大訊飛如果只是作為一家技術提供商,那它隨時可以被替代。
從過去是獨一家的語音識別技術提供商,到現在轉變?yōu)榻鉀Q方案提供方。科大訊飛多元化求變還沒有全方位生效,仍需要堅持。
根據2017年半年財報,科大訊飛投入教育方向的費用同比增長21.27%,教育板塊營收同比增長57.71%,毛利同比增長105.56%。
不過,教育市場規(guī)模龐大,卻不是誰都能從中分一杯羹。這不是一個技術主導的市場,非標準化的行業(yè)特色也意味著教育市場屬于高投入、高產出的模式,科大訊飛無法穩(wěn)坐釣魚臺。
科大訊飛是一家AI技術公司,而不是一家真正的互聯(lián)網公司。未來的市場競爭,需要使用互聯(lián)網思維驅動AI技術應用與進步,需要綜合服務體驗,這才是對科大訊飛的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