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乃佳
主人得了多年糖尿病,血糖很高,兩個月前,開始在腹部注射胰島素。如今,胰島素注射部位的皮膚卻“生病”了——本來光溜溜的身體,能摸到一團硬硬的包塊。皮膚很難受,卻不知道這是什么病。它堅持認為與胰島素有關,因為是注射胰島素才發(fā)病的。
“你的病,和我沒有關系!”胰島素搖頭否認。
“就是你的錯!”皮膚堅持著自己的看法。
“不是!”胰島素一臉無辜。
“就是!”……
它們正吵得不可開交,針頭鼓足勇氣站出來,清清嗓子說:“這個問題有點復雜,其實大家都有責任……”
皮膚得的病,針頭一看便知——這種病叫“脂肪增生”,發(fā)生在胰島素注射部位的皮膚。皮膚的身體結(jié)構(gòu)分為3層,即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皮下組織位于最深部,由疏松結(jié)締組織和脂肪組織構(gòu)成。所謂脂肪增生,是指脂肪細胞增大至正常尺寸的2~3倍,侵入鄰近的真皮層。從表面看,病變皮膚可呈現(xiàn)凸起或丘狀或瘢痕樣改變,能觸到質(zhì)韌、橡皮狀的脂肪組織,邊界清楚,形同包塊(見圖1)。在我國注射胰島素患者中,一半患有脂肪增生,以腹部多見,其次是大腿和上臂。
“原來如此!我怎么會得這個病呢?”皮膚問道。“唉!”針頭無奈地嘆了口氣,“我和胰島素都有責任,但并非故意為之!”
何出此言?首先,胰島素的確有促進脂肪組織增生的作用,而且使用時間越長脂肪增生風險越高,這種特性與生俱來,不可控;其次,在同一部位和同一時間反復注射胰島素造成皮膚損傷,以及注射胰島素的針頭重復使用,均與脂肪增生相關,這些可控的危險因素,往往是患者的注射習慣所致。
“我明白了”皮膚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的病,和主人注射胰島素的不良習慣有很大關系!”
針頭點點頭說:“你說得對,更重要的是,脂肪增生不僅讓你受傷,還讓血糖變得更難控制?!?/p>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若在脂肪增生部位注射胰島素,胰島素吸收會緩慢,作用得不到充分發(fā)揮,血糖升高,波動性大,增加胰島素劑量亦隨之增加。脂肪增生處如停止注射一段時間,可變?yōu)檎=M織,此時不降低胰島素劑量的話,則會有低血糖風險。
由此可見,脂肪增生對于血糖控制影響極大。
看著皮膚悶悶不樂的樣子,針頭安慰道:“發(fā)生脂肪增生也不必擔心,一般只要停止在皮下脂肪增生部位注射胰島素,增生不久就會消退。”
“對,對!”很久沒說話的胰島素補充道,“還可將熱毛巾或清涼油敷在增生部位,每次20分鐘,每日2次,也能促進消退呢!當然,防患于未然更重要!”
要防患于未然,必須針對前面所說的可控因素下功夫,做好這3件事:
?避免重復使用針頭。針頭重復使用次數(shù)越多,脂肪增生患病率越高。在重復使用針頭的患者中,70%存在脂肪增生。所以,1個針頭最好只使用1次。
?正確輪換注射部位。將腹部注射部位分為4個等分區(qū)域(大腿或臀部可等分為兩個等分區(qū)域,圖2),每周使用一個等分區(qū)域,并始終按順時針方向輪換。輪換也不是由著性子來——輪換方法為,連續(xù)兩次注射應間隔至少1厘米,相當于一個成人手指的寬度。
?定期自查。應每月自行檢查1~2次注射部位有無皮下脂肪增生。方法為“一看二摸”???,就是在燈光充足條件下觀察皮膚有無隆起或瘢痕樣改變;摸,就是以輕柔按摩的方式(向前或畫圈)由未注射區(qū)域向注射區(qū)域推進檢查,脂肪增生表現(xiàn)從柔軟、有彈性的皮下脂肪組織,變?yōu)橘|(zhì)韌、橡皮狀或缺乏彈性的“突然抬高”的組織,邊界清晰。如發(fā)現(xiàn)脂肪增生,注射胰島素時需盡量避開。從脂肪增生處轉(zhuǎn)換到正常組織注射時,需在醫(yī)生指導下調(diào)整胰島素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