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加濕器。在空調(diào)、暖氣的作用下,室內(nèi)會變得很干燥,可用加濕器使房間和嗓子變得濕潤。
2.多吃橙子和牡蠣。橙子富含維生素C,可緩解喉嚨疼痛。牡蠣含鋅,鋅能防御細菌侵入、提高免疫力、抗擊炎癥、促進傷口愈合,使人少生病。
3.用鹽水漱口。這可以阻止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傳播,還能幫助稀釋嗓子里的黏液。
4.多喝茶。尤其是綠茶,可改善喉嚨干燥、不舒服的感覺。
5.不喝酒和咖啡。酒精和咖啡因可能會讓身體脫水。
6.不要服用阿司匹林。該藥物會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tǒng)。
7.不要說太多話。過度用嗓會讓你感覺更難受。
8.不要在感染、發(fā)炎期間抽煙。吸煙會刺激咽喉組織,輕則有刺癢、干燥或燒灼感,重則產(chǎn)生慢性炎癥。
(摘自《海南日報》文/張珺珺)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zhì)流失必然會增多,這時稍不留意就很有可能患上骨質(zhì)疏松癥,一旦確診,單純補鈣是不能全面治療糖尿病患者中絕經(jīng)婦女以及老年男性的骨質(zhì)疏松的!這是因為補充足夠的鈣只是基礎保健工作,而對于發(fā)生了骨質(zhì)疏松的糖尿病患者來講,單純補鈣的速度遠遠落后于鈣流失的速度。
以絕經(jīng)后的糖尿病女性患者為例,她們在雌激素缺乏的同時維生素D等合成功能也下降,腸道鈣吸收障礙,破骨細胞(俗稱吃骨骼的細胞)活躍,結果骨破壞大于骨生成,骨細胞的活性下降,嚴重影響了骨骼的正常代謝。再加上糖代謝紊亂對骨質(zhì)的重創(chuàng),使得骨質(zhì)的吸收和流失呈現(xiàn)出一個“倒漏斗”的形狀——一邊是患者在大量的“補”鈣,另一邊卻在流失更多的骨質(zhì)。
所以單純的補鈣、喝牛奶已經(jīng)“補”不上糖尿病患者骨質(zhì)流失這個大洞了,必須“堵”和“補”雙管齊下!一般來說,在醫(yī)生指導下首先進行藥物治療,可有效減少糖尿病患者發(fā)生骨折風險及防止他們再次發(fā)生骨折。
(摘自《宛南日報》文/章秋)
葛根湯,是張仲景《傷寒論》里的經(jīng)方,效果卓著,尤其是對頸肩部的問題,效果更是明顯,所以現(xiàn)在很多人用來調(diào)理頸椎病。在日本,這個藥被做成成藥,一旦患了感冒,可能醫(yī)生給你開的,首先就是這個成藥葛根湯。
那么,這個葛根湯,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個方子的藥物組成:葛根12克,麻黃、桂枝、炙甘草、芍藥各6克,生姜9克,大棗12枚(掰開)。這是現(xiàn)在我們一般的用量。熬制時要先用水1升,先煮麻黃、葛根,減至800毫升,去上沫,再下入其余的藥物,再煮取300毫升,去渣滓,每次溫服150毫升,服藥以后注意保暖,多披件衣服,以微微有汗為宜。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是治療肩頸部的問題,不是治療外感之癥,則藥物要有所調(diào)整?,F(xiàn)代人體虛者多,如果看到患者經(jīng)常出汗,稍微一動,就有汗出,這是正氣不足,我一般會去掉方子里面的麻黃這味藥,用剩余的藥物。如果不顧實際情況,對于體虛之人,動輒汗出,仍然用麻黃發(fā)汗,則犯了“虛虛實實”之錯誤,會引起患者的不良反應。
此方去掉麻黃后,非常平和,基本就等于桂枝湯加上了葛根。如果只是頸部感覺疲勞,總是發(fā)緊,也可以用泡腳的方法:葛根15克,桂枝、芍藥各9克、炙甘草6克,生姜5片,大棗3枚(掰開)。熬水,用這個水泡腳,一次泡20分鐘,一天最好泡兩次。泡3天即可。孕婦忌用。
(摘自《健康時報》文/羅大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