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若晨
摘 要:戴爾巴赫里葬祭廟是女法老哈特舍普蘇特為自己所建立的祭祀神廟。這座神廟不僅是確保她死后的永生計劃中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她重要的政治表達工具。神廟分為三層,描繪的場景依據(jù)實際的地理位置分布,互相聯(lián)系,展現(xiàn)了她的戰(zhàn)爭和貿易功績,以及與神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戴爾巴哈里葬祭廟,哈特舍普蘇特展示了自己的統(tǒng)治實力,并塑造了自己王位的正統(tǒng)性。
關鍵詞:哈特舍普蘇特;葬祭廟;政治表達
中圖分類號:K41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2-0164-02
哈特舍普蘇特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四位統(tǒng)治者,也是世界史上著名的女性統(tǒng)治者。她統(tǒng)治時期,大興土木,建造了諸多著名建筑,開創(chuàng)了古埃及史上新的藝術時代。戴爾埃爾巴哈里葬祭廟是她為自己所建立的祭祀神廟,也是她的建筑工程中最為出名,最為壯觀的一個,被譽為“古埃及無與倫比的遺跡”。這座葬祭廟不僅僅是確保她死后的永生計劃中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她展示統(tǒng)治實力、塑造王位正統(tǒng)性的重要政治工具。
戴爾巴哈里葬祭廟,位于底比斯城的西岸。戴爾埃爾巴哈里是阿拉伯語對此地的稱呼,意為“大海修道院”。葬祭廟由一塊低層的庭院和兩層較高的平臺組成,大量使用了外部柱廊。三層露臺被中間的長坡道分為南北兩部分,兩邊的場景依據(jù)實際的地理位置分布,互相聯(lián)系,形成了和諧的統(tǒng)一體。
一、低層露臺
神廟的最低一層,由露天的地面庭院和低層柱廊組成。柱廊描繪了哈特舍普蘇特的戰(zhàn)爭功績、方尖碑的開采運輸以及漁獵場景。柱廊被中央坡道分為南北兩側,一邊分別有兩行十一個石柱。
南部的柱廊描繪了發(fā)生在埃及的南部的故事。側壁上,努比亞之主戴德文手拿繩索系著一列橢圓形鋸齒的南部城市,努比亞人的頭部從頂部伸出來。后壁上,從南向北,是哈特舍普蘇特方尖碑運輸?shù)膱鼍啊蓧K方尖碑從埃及南部的象島以及阿斯旺開采出來,用船只運往底比斯。
與此相對的,坡道北部描繪了埃及的北部。獅身人面的哈特舍普蘇特,在這里征服了西亞人。柱廊北部的中央,是她在三角洲沼澤地區(qū)漁獵捕鳥的場景,她還向神獻上了雕塑和小牛。
戰(zhàn)爭的場景在古埃及神廟很常見。漁獵和捕鳥,代表了國王為了神而征服自然,也并非哈特舍普蘇特的原創(chuàng)。在第五王朝的第二位國王,薩胡拉的葬祭廟的一塊碎片上首次發(fā)現(xiàn)了漁獵和捕鳥的場景。方尖碑的開采和運輸沒有直接的先例。第五王朝的最有一位國王,烏納斯的神廟的梯道上,有描繪為了他的葬祭廟運輸花崗巖石柱的場景,這可能給哈特舍普蘇特的浮雕提供了靈感[1]149。
二、中層露臺
中層露臺,由第二層露臺和柱廊組成。柱廊的結構和第一層基本相同,柱廊前是一排奧西里斯雕像。柱廊的南側是獨立的哈索爾神殿,北側是阿姆比斯神殿。
中層的南部柱廊也被稱為“蓬特柱廊”,展現(xiàn)了哈特舍普蘇特時期和平的貿易場景。蓬特在埃及南部的遠方,被古埃及人認為是神的土地。柱廊上的畫面充滿了異域風情:用柱子支撐的錐形茅屋、奇怪的動物、穿著獨特的蓬特人,還有蓬特國王帕列胡和他的肥胖的妻子阿蒂。在下層柱廊船只運輸方尖碑的場景之上,是船只把黃金、香樹、塔斯馬尼亞黑木、烏木、象牙、和野生動物等貨品運往埃及的場景。銘文中,哈特舍普蘇特將貿易帶回的禮物都獻給了阿蒙神:“上下埃及之王瑪卡拉,將蓬特帶回的好東西,從神圣土地帶回的貴重物品,將南方各國的禮物,將庫什的祭品,將黑人土地的黃金和寶石獻給上下埃及的主人——阿蒙拉神?,斂ɡ?,她充滿喜悅,如拉神一般永恒的統(tǒng)治這片土地?!盵2]153在哈特舍普蘇特之前,前往蓬特的航行是在古王國和中王國的鼎盛時期。哈特舍普蘇特的遠征時代人們回憶起埃及早年的輝煌成就,也表明了哈特舍普蘇特希望自己成為鼎盛時期的統(tǒng)治者的野心。
中層露臺的北部柱廊的墻上的宗教意味更加濃厚,呈現(xiàn)了哈特舍普蘇特的神圣出生和加冕的故事。畫面的開始,阿蒙神與諸神召開了一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他預言了女王的出生,并許諾賜予她無與倫比的權力:“我將為了她實現(xiàn)上下埃及的和平統(tǒng)一……我將給予她所有的土地,所有的國家?!彼低祷蓤D特摩斯一世的樣子,潛入王后阿赫摩斯的寢宮,在與她春風一度后,王后珠胎暗結:“我已經將我的女兒放入了你的身體,她的名字叫作赫奈篾·阿蒙·哈特舍普蘇特”。隨后,胡奴姆神為哈特舍普蘇特創(chuàng)造身軀和靈魂。在諸神的照料下哈特舍普蘇特順利出生。隨后,哈特舍普蘇特出現(xiàn)在眾神之中,宣布成為埃及之王[3]192-198。通過這個神話故事,哈特舍普蘇特把自己確定為她王室父親身體上的女兒,以及阿蒙拉神的女兒,使自己的王位從宗教上合法化了。
在蓬特柱廊的南部盡頭,佇立著引人注目的哈索爾女神神殿。神殿與主體建筑相分離,有獨立的坡道和入口。神殿前方是一個開放的門廊大廳,四個雙柱式的石柱印刻著牛耳人臉的哈索爾女神。內部的房間開鑿進山,房間的壁畫刻畫了牛型的哈索爾哺育孩童時期的哈特舍普蘇特,表現(xiàn)出兩者的密切聯(lián)系。哈索爾女神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明之一,與王權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她是拉神之女和荷魯斯神之妻。哈特舍普蘇特尋求與女神的特殊聯(lián)系,把自己呈現(xiàn)為重生的哈索爾。故而,哈特舍普蘇特將哈索爾女神神殿放入了自己的神廟。
與哈索爾神殿相對的,在“神圣出生”柱廊的北端,是亡靈之神阿姆比斯的神殿。阿努比斯是古埃及重要的喪葬神明。阿努比斯神殿外部比較低調,神殿前是三行門廊石柱,之后是一系列開鑿進山的內部房間,是豺型的阿姆比斯的住所。哈特舍普蘇特將阿姆比斯神殿放在神圣出生柱廊旁邊也頗具深意,阿姆比斯神的名字(Jnpw)意為王位的合法繼承者,通常用來描述加冕禮之前的國王,這正是哈特舍普蘇特在神圣出生中所宣稱的身份[1]14。
整個中層露臺,強調了神和哈特舍普蘇特的關系。它表達了哈特舍普蘇特聲明自己是哈索爾女神(拉神的女兒和荷魯斯神的王后)和阿姆比斯神(合法的王位繼承人)的結合。
三、上層露臺
上層露臺由一個露天庭院和第三層柱廊組成,在它們之后,是三座開鑿入山的神殿。上層露臺的柱廊保存較差。北方柱廊講述了哈特舍普蘇特的加冕,而南部的柱廊包含大量向神獻祭的場景。柱廊之前是巨大的奧西里斯式的哈特舍普蘇特木乃伊雕像,雕像上,她頭戴上下埃及王冠,戴著假胡須,一手握著生命之匙,一手握著權力之杖,雙手交叉于胸前。
在中央坡道的頂端,穿過宏偉的石英巖大門,就進入了中央露天庭院。最高層的露天庭院被柱廊環(huán)繞,其中,北面、東面、南邊的石柱有兩行,西邊則有三行。中央庭院由底比斯節(jié)日場景裝飾著,依據(jù)實際的地理位置,美麗山谷節(jié)①在北墻上,奧佩特節(jié)②在東墻上,西墻上鑲嵌著獻給哈特舍普蘇特及其家人的壁龕,壁龕上裝飾著祭祀場景。
在中央庭院之后,是開鑿入山的阿蒙神殿。神殿宏偉高大,明亮開闊。大門的兩側是王室成員的雕塑。阿蒙神殿與卡納克的第八塔門相對,是美麗山谷節(jié)的終點。在一年一度的美麗山谷節(jié)時,國王、祭司、底比斯的民眾,伴隨著搭載著阿蒙神神像的圣船從尼羅河東岸的卡納克阿蒙神廟出發(fā),穿過尼羅河,到達西岸的墓地,在這里安放休息。通過這個儀式,兩個神廟連接到一起,這也強調哈特舍普蘇特和阿蒙神之間的聯(lián)系。
南邊,在哈索爾神殿的正上方,是哈特舍普蘇特為自己和父親圖特摩斯一世所建立的葬祭神殿。這座葬祭神殿是神廟重要的祭祀中心,為哈特舍普蘇特和她的父親圖特摩斯一世提供祭祀支撐。神殿包括東西祭祀禮堂,巨大的祭品廳是整個神廟最引人注意的內部房間,它有著巨大的拱形屋頂,高六米,寬五米,長十三米。神殿內部場景的布置與第六王朝時期貢品禮堂的布局基本相同。
上層露臺的北邊,是太陽神拉的露天祭壇,包括一個小的開放庭院和一個祭壇。雖然北面獻給太陽神的祭祀神廟的裝飾幾乎消失,但仍可以看出它門廳處描繪的圖特摩斯二世和圖特摩斯三世。圍繞開放庭院的小禮堂也包含了哈特舍普蘇特家人的浮雕,描繪了圖特摩斯一世和他的母親森尼森尼伯向阿姆比斯神提供祭品,以及哈特舍普蘇特和她的母親阿赫摩斯向阿蒙神提供祭品的場景。
在上層露臺,哈特舍普蘇特神圣化的過程完成了。哈特舍普蘇特和她的家庭成員成為貢品的接受者。奧西里斯神被認為是王室的祖先,木乃伊化的奧西里斯,是永生和神圣的王權的象征,沿著柱廊的巨大的奧西里斯雕塑使哈特舍普蘇特與奧西里斯相一致。
四、結語
綜合來看,戴爾巴赫里葬祭廟展現(xiàn)了哈特舍普蘇特的統(tǒng)治實力,并塑造了她的王位的正統(tǒng)性。同時,葬祭廟也傳達了哈特舍普蘇特是黃金時代的開創(chuàng)者,將為底比斯和埃及帶來繁榮的信息。
在神廟內,哈特舍普蘇特并沒有掩蓋自己的女性身份。她利用歷史的宗教神話,神圣化自己的出身,將自己與神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使自己的統(tǒng)治合法化。同時,哈特舍普蘇特將神廟內部的裝飾與一千多年前的第五王朝的神廟相靠攏。貫穿整個神廟,凸起的浮雕在比例和風格上與古王國時期的浮雕相似,書寫的象形文字保留了許多古王國的拼寫,許多銘文和圖像在古王國時期也有先例。
通過戴爾巴赫里葬祭廟,哈特舍普蘇特表達了重振古王國時期的埃及榮耀的欲望。第五王朝時期,偉大的國王在拉神的城市黑里歐波里斯建立了拉神的神廟,并且在靠近底比斯的地區(qū)建造了雄偉壯觀的金字塔。哈特舍普蘇特統(tǒng)治時期,底比斯開始被稱作“南方的黑里歐波里斯”,成為了埃及的宗教中心。第五王朝早期的國王聲稱自己是“拉神之子”并振興了拉神的城市,和他們一樣,哈特舍普蘇特聲稱自己是“阿蒙神之女”,并將自己的成就和輝煌獻給阿蒙神,為阿蒙神的城市底比斯帶來了繁榮。
參考文獻:
[1]Catharine H. Roehrig (Editor), Reneé Dreyfus (Editor), Cathleen A. Keller (Editor), Hatshepsut: From Queen to Pharaoh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Series).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2005
[2]Joyce Tyldesley, Hatchepsut: The Female Pharaoh. Viking Adult; First Edition edition,1996
[3]Breasted, J. H., Acient Records of Egypt.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