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亞輝
【摘要】如果課堂缺乏教師精彩的講評和點撥,課堂必定是單薄的。老師的“講”的藝術,就是要成為課堂活動的“點睛之筆”,而非“無用蛇足”。
【關鍵詞】講的時機 內(nèi)容 方式如果課堂缺乏教師精彩的講評和點撥,課堂必定是單薄的,少講多學,不是只學不講,老師的講不再多,而在于精。老師的“講”的藝術就是要成為課堂活動的“點睛之筆”,而非“無用蛇足”。
一、“講”的時機
(一)在導入時“講”
課堂導入的形式很豐富,常用的有故事、視頻、圖片、小品、課堂小調(diào)查等。形式要為教學內(nèi)容服務,有些章節(jié)通過教師的“講”導入能達到設疑激趣,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效果。
【案例】《享受學習》一課,導語是“你認為學習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以此探討學習的苦樂交織。
《主動溝通健康成長》一課,導語是“如果老師是一顆大樹,那么你認為學生的角色應該是什么?”以此探討新型師生關系。
這種導入方式的特點是單刀直入,激發(fā)學生思考和表達。
(二)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后“講”
對學生的回答和小組合作的表現(xiàn)教師一定要認真點評,一方面是出于對學生勞動成果的尊重,最關鍵的是通過教師的講評對學生回答的合理處、不足處給予指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科思維習慣。
【案例】《網(wǎng)絡中人際交往》中,學生以辯論的形式探討了“中學生上網(wǎng)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學生提出的觀點比較多,沒有系統(tǒng)性,可以由學生來總結(jié),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說話、答題的條理性,充分利用學生課堂的生成資源,最后老師要從一定的高度對辯論進行點評。
(三)在情緒和理解有偏差時講
《享受學習》一課中,個別班級同學過于抱怨學習的苦,而感受不到學習的樂,如果老師不去糾正,學生就會勝利在抱怨里。那么,你就要問一問他們:學習的天地僅限于課本和作業(yè)嗎,你有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嗎,你感受過大自然的神奇嗎,你困惑的時候有人讓你茅塞頓開嗎,你聽到的故事會讓你有所啟迪嗎?那么學習的天地可以很大,只要你的心敞開著,萬物都可以滋養(yǎng)你,只要你的世界變大,快樂和憂愁就可以變小。
(四)在總結(jié)與拓展處“講”
在課堂總結(jié)時我們的做法往往是重復闡述學生的正確認識,或是把課本的觀點再重復,其實還可以引導學生課外延伸拓展,比如查找人物事跡,對比成功與失敗的經(jīng)驗。
二、“講”的內(nèi)容
(一)在教學重難點處“講”
重點、難點的確定是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對學習內(nèi)容的掌握度確定的,如果教師在重點難點處不能針對學生的思維障礙進行講解,學生將永遠邁不過這個坎。
【案例】《法不可違》中關于“一般違法和犯罪”是一個難點,部分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這就需要老師準備事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學生明白。
甲打了乙一個拳,被眾人拉開,沒有其它損傷;
甲打了乙一個拳,乙變成了“熊貓眼”,醫(yī)療費若干;
甲打了乙一拳,擊中要害,乙死亡。
三個情景又什么區(qū)別?一般違法和犯罪的區(qū)別,它們之間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嗎?
在法律和政治常識部分有些章節(jié)的理論難度大些,這就需要老師把理論拉近生活,深入淺出,把艱深的內(nèi)容形象化,說容易讓學生理解的語言。
(二)在學生學習疑點處“講”
【案例】在講逆反心理時可以提出以下問題: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特有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
逆反心理只存在于父母與子女之間。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都是孩子的錯。叛逆一定都不好嗎?
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質(zhì)疑探究,能很好地拓展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
(三)在學法指導上“講”
如何提高選擇題的準確率,排除法的應用;一些典型的題型:評析題、情景分析題、辨析題、材料分析題等,包括如何閱讀材料、如何審題畫關鍵字、如何規(guī)范書寫和表達也應通過平時的講評加以規(guī)范與引導。
三、“講”的方式
教師的“講”要與精心設問相結(jié)合,重在引導與點撥,不要灌輸,盡量通過創(chuàng)設新穎或富于趣味性的提問或情境引導學生思考、體驗。有的時候,我們只要稍稍改變一下設問的方式,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愛在屋檐下》一課,引用故事:媽媽們每天抱著自己的寶貝在樓下聊天說話,一天,又來了一個小公主長得特別漂亮,把所有的孩子都比了下去,媽媽們都不想來聚了,怕見到這漂亮的娃娃,自己的娃娃比不過,過了幾天,媽媽們又高高興興地抱著娃娃出來了,他們想著雖然娃丑,可是爸爸媽媽最愛你。你知道媽媽為什么愛丑娃娃嗎?當你丑的時候,成績不佳的時候,有失誤的時候,人生中落魄的時候,他們都會始終如一,你能體會這份愛嗎?你知道他們愛你嗎,講講自己體會到的父母之愛。
總之,老師的“講”的藝術就是要成為課堂活動的“點睛之筆”,而非“無用蛇足”。有一次我這樣對學生說:“思想政治課堂應該是我們看世界看人生看社會的一只眼睛”,學生馬上這樣問我:“那另外一只眼睛呢?”我說:“那只眼睛要你們自己睜開?!睂W生的思維如此閃光,這段對話便是我的教育人生的準星。
參考文獻:
[1]中學思想政治教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