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反文明哲學家老莊和尼采

      2018-03-24 09:31:48馮曉虎
      領導科學論壇 2018年4期
      關鍵詞:尼采文明

      馮曉虎

      摘 要:老子、莊子和尼采反對文明,是從文明對人性的負面影響的角度來說的,而并非單純地反對人類文明的物質(zhì)成果。他們認為人類走向文明的進程中,為追求所謂的進步而迷戀智巧、迷信知識,最終雖然得到了文明的生活條件,但卻是以毀滅人的本性、本能為代價的。如果把這三位思想家的反文明泛化,就庸俗化了老莊與尼采。

      關鍵詞:老子;莊子;尼采;文明;無為;大道;理智;精神健康

      引言:基督教對帝國的巨大影響

      世界上影響力大的宗教第一是基督教,第二是伊斯蘭教。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為了爭耶路撒冷,打得不可開交,實際上幾大宗教從學術上可以說是同宗。最早出現(xiàn)的是古猶太教,它的經(jīng)典是《圣經(jīng)·舊約》。舊約記載,亞當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第一人,夏娃是上帝取了亞當?shù)睦吖亲龀鰜淼摹H祟惙毖荛_來后犯了很多罪,上帝生氣了,發(fā)了大洪水把那些罪孽深重的人全都淹死。諾亞一家信奉上帝最為虔誠,并按照上帝的啟示造了諾亞方舟,在大洪水來時一家人依靠方舟活了下來。信奉上帝的人幸存下來了。

      古猶太教在傳承過程中發(fā)展成為猶太教,猶太教最有名的人是摩西,摩西帶領基督教徒出埃及——從埃及逃出來。到公元元年,耶穌誕生,因此也叫耶誕元年。耶穌告訴大家,他就是《圣經(jīng)》中由上帝派來拯救人類的救世主,稱為基督。而猶太教至今仍認為基督并沒有出現(xiàn),這是猶太教跟基督教的最大爭議點。猶太教認為基督教宣稱耶穌是救世主破壞了它的教義,所以傳說中是猶太教的人把耶穌出賣給了當時統(tǒng)治巴勒斯坦的古羅馬帝國軍隊,古羅馬軍隊領導人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所以猶太人跟基督徒有血海深仇,基督教徒對猶太教的仇視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但是根據(jù)另外一些材料,此事根本就不真實。因為猶太人當時不可能向古羅馬軍隊統(tǒng)領比德拉出賣耶穌,比德拉根本不會聽信猶太人的。后來羅馬帝國的皇帝接受了基督教并定為國教,從那以后,基督教就蓬勃發(fā)展起來了。在羅馬帝國分成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之后,基督教分裂成東正教和公教。希臘、俄羅斯及東歐的一些國家都信奉東正教。羅馬公教也稱天主教,公元16世紀,德國新教主義在發(fā)起人馬丁·路德的領導下,從天主教中分裂出來,現(xiàn)在的羅馬教皇只管天主教,而天主教仍然是全世界基督教中最大的教派,但是比原來已經(jīng)小很多了。

      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出生,他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教。實際上伊斯蘭教也是從古猶太教發(fā)展而來的,古猶太教中有個人叫亞拉伯罕,又叫易卜拉欣,亞拉伯罕是基督教后來對他的稱呼,而這個人在伊斯蘭教中被稱為易卜拉欣。伊斯蘭教后來又分為各種教派,其中最大的兩個教派是遜尼派和什葉派。中東現(xiàn)在沒完沒了地打仗,也跟這兩個教派的爭斗有關系。

      古猶太教實際上產(chǎn)生了三大骨干,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世界范圍能夠跟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相抗衡的,在東方國家來說就是佛教。中國道教在世界上占的比例很小,全世界除了中國之外,道教流傳的范圍并不是很廣。

      通過這個發(fā)展脈絡可以看出為什么宗教在歐洲影響那么大,以至于尼采說“上帝死了”能對基督教帝國產(chǎn)生巨大影響。

      一、走投無路的現(xiàn)代文明

      絕大多數(shù)哲學家并不反對文明,就像絕大多數(shù)哲學家都不反對道德一樣。但老莊和尼采都是強烈反對文明的,看似非常不合常理。為什么分居在東方和西方且間隔1000多年的三個人竟然有這樣的共同點?

      大家通常覺得文明總比野蠻好。文明是比野蠻好得多,但我們在獲得文明的過程中,也付出了沉痛的代價。比如,自然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動物的自然壽命通常為發(fā)育期的7倍。如果人類20歲性成熟,乘以七應該活到140歲??墒侨祟惛净畈坏?倍,只有大概4倍。為什么人類活不到自己發(fā)育期的7倍?是由我們文明的生活方式導致的。人直立行走在生物發(fā)展上被稱為一個巨大的革命,直立行走就必須要用胸呼吸,而胸呼吸極大地限制了我們的肺活量。肺活量小,攝入的氧氣就少。直立行走之后,人的脊椎過度負荷,而且大腦的位置高,特別容易缺血、缺氧,年輕人身體機能好,感受不是很明顯,到中老年以后血壓普遍偏高,就是因為腦袋的位置高,為了把血泵到大腦以保證充足的氧氣,需要的血壓就必須要高,血壓太高了就是高血壓,會引起很多病,如中風、冠心病等。人類直立行走實際上是導致壽命縮短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因為人類越來越文明,吃的東西越來越好,進入血管的營養(yǎng)越來越多,很容易引起高血脂。以前生產(chǎn)力低下時,只有很少的人才吃得起肉,一般的人都以吃青菜為主,那時高血脂癥是不普遍的,被稱為“富貴病”。今天,社會生產(chǎn)已經(jīng)非常發(fā)達了,有些人每天吃很多肉,高血脂出現(xiàn)普遍化、低齡化趨向。我曾看到消息說有個幾歲的孩子就已出現(xiàn)高血脂癥狀了。大家要知道,高血脂對人的壽命影響是非常大的。

      人類是世界上唯一徹底的社會性動物。野生動物也具有社會性特點,比如蜂群。但是像人類這樣高度組織精細的動物社會其實是沒有的,這也是人類為什么能夠戰(zhàn)勝其他物種的原因。但是人類也是唯一只能活到其自然壽命一半的動物?,F(xiàn)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對體質(zhì)和健康的負面影響,是不可忽略的。所以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是有道理的。

      今天大多數(shù)人一天走路不到2000步,“吃得好、動得少”的后果是很可怕的,只不過很多人不愿意相信這點。美國人艾愷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反現(xiàn)代化思潮》中提出,“現(xiàn)代化是一個古典意義的悲劇,它帶來的每一個利益都要求人類付出對他們?nèi)杂袃r值的其他東西為代價?,F(xiàn)代化與反現(xiàn)代化思潮的沖突將以二重性模式永遠持續(xù)到將來?!爆F(xiàn)代化進程中一定會出現(xiàn)反現(xiàn)代化的思潮和行為,而且會出現(xiàn)得越來越多。

      例如,現(xiàn)在很多中國家庭幾乎每個房間都有電視。但是很多德國教授的家里是沒有電視的,他們根本不看電視節(jié)目。我以前就特別不理解,家里怎么能連電視都沒有,不看電視不是抵制文明嗎?后來才明白人家其實有另外的考慮,他們不愿意受電視臺或電視節(jié)目的影響。

      人類歷史的發(fā)展總體上看,樂觀主義者認為是一條上升的曲線,悲觀主義者認為是一條下降的曲線。德國哲學有一個現(xiàn)代學派叫法蘭克福學派,他們認為,當前西方社會盡管在物質(zhì)、理智與政治上有所進展,卻日益不利于精神的健康,同時日益趨向于毀損個人內(nèi)心的安全、快樂、理智與愛的基礎,實際上是傾向于將人變成機器。初次聽到這個話時覺得有點危言聳聽,但是現(xiàn)實的發(fā)展卻讓人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

      中國近期宣稱制造出了性愛機器人,我覺得這是特別可怕的事情。社會已經(jīng)有很多裂痕了,如果發(fā)展到男性不需要女性,女性也不需要男性,這將是最大的裂痕。因為男性對女性的追求和女性對男性的關愛,實際上是人類社會最強的黏合劑。性愛機器人出現(xiàn)之后,可能女性遭到的騷擾會少一點,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人對人的需要也降低了。人是社會動物,只有在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中,才能完成人性的塑造與素質(zhì)的提升。性愛機器人的出現(xiàn),把人變成機器的趨向現(xiàn)實化了。

      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弗洛姆警告說,除非歷史的道路改變方向,否則全世界的人類都將喪失其人的品質(zhì),成為沒有靈魂的機器人。按照法蘭克福學派、弗洛姆的看法,人類文明的進程會不斷地喪失天性,最后只有兩種出路,人變成機器或人被機器取代。我本人是樂觀主義者,我并不認為人類會因此而毀滅,我相信人類有智慧從“人變成機器或者被機器取代”這條道路上校正回來。但是,弗洛姆和法蘭克福學派闡述的道理,我們應該理解并給予足夠的重視。

      在整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人類面臨著機器人化的危險傾向。人類找到的解決方法是什么?以前是用宗教信仰來對抗人變成機器人的過程。人類有宗教信仰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道教2000多年了,基督教也2000多年了,猶太教比基督教還要早,古埃及以前還有其他宗教??墒牵覀?nèi)タ醋诮贪l(fā)展的歷史,充滿了仇殺和滅絕,不要說對異教徒,就是同一宗教內(nèi)部,思想不一樣也會被殺掉,中世紀尤其黑暗。當然現(xiàn)代社會已經(jīng)好很多了。 所以,宗教不是拯救人類的康莊大道。

      二、道家反文明的體現(xiàn)

      道家主要的哲學思想是無為。要了解無為,首先要清楚什么叫“為”。古漢語中的“為”意思是造和作。它的最初含義是有企圖心的有意為之。老子反對帶有強烈企圖心的“為”。與老子同一時期的孔子也說,“天下無道也久矣”。又說,“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把自己的父母、孩子保護好,不要再去想其他的,因為大道已經(jīng)沒有了。墨子也認為昔三代圣王既歿,天下失義。因為諸侯干政,君臣之間沒有什么忠誠可言,父子兄弟之間也沒有慈孝長幼,而且鬼神崇拜也開始動搖了。戰(zhàn)國之前,中國有鬼神崇拜,有偶像崇拜,有圖騰,社會比較安定。到了戰(zhàn)國時期,周天子控制不住局勢,所以四方大亂。

      (一)老子的反文明思想

      老子反對用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推動社會的文明進程。他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怎么去治理社會?老子認為,圣人治理社會就是不要讓老百姓充滿了心機,但是要讓老百姓吃飽;不要鼓勵老百姓有強烈的企圖心,而要增強老百姓的體魄;不要鼓勵老百姓投機取巧,讓有才智的人也不敢胡作非為。只要按照無為的原則去順應自然,天下自然就太平。

      老子的這些觀點,現(xiàn)在不難理解。《水滸傳》里經(jīng)常講“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崩习傩掌鋵嵑芎唵?,吃飽了,穿暖了,把孩子培養(yǎng)出來,讓他上大學或出國留學,就已經(jīng)很高興了。歷史上沒有哪個時期的老百姓是貿(mào)然起來造反的,都是被逼得活不下去才揭竿而起。所以為官者不要胡作非為,如果搞得百姓活不下去,他就會造反。

      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47章中說,“不出于戶,以知天下。不窺于牖,以知天道。其去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真正的圣人,他不用到處跑,就能知道天下的規(guī)則是什么;他不用天天往窗戶外邊看,也明白日月星辰運行的規(guī)律。

      有時候人往外追逐的越久越遠,所感悟的道理反而更少?,F(xiàn)在中國人出去旅游的人多得很,我問過一個人“你這趟旅游有啥收獲?”“哎呀,我在那里照了相,現(xiàn)在一看見電視上出現(xiàn)那個地方,我就高興,因為我去過,”旅游勝地的人文、歷史呢?他根本不關心。他去了以色列,在圣城照了很多相,宗教是怎么回事,基督教是怎么回事,猶太教是怎么回事,完全不知道。對他來說到了那個地方,照了相,回來可以炫耀。走出國門看世界能開闊眼界,中國人過去迫于生活條件,把“行千里路,讀萬卷書”當成生活目標,現(xiàn)在很多中國人年年都去旅游,行千里路甚至達到一百萬公里的也不在少數(shù),但是個人素質(zhì)有沒有相應的長進?

      老子說,“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真正的圣人根本不需要到處去跑,就明白天地的規(guī)則;他不妄為,不天天去折騰老百姓,施政也是成功的。

      歐洲哲學史上最有名的德國古典哲學大師是康德??档乱惠呑幼叩米钸h的地方離他所住的地方三百多公里,我去考察過,可是他寫了三大批判,成為西方哲學史上的巨星。我起碼跑了三十萬公里,也寫了很多書,但這些成果卻遠不能和三大批判相媲美。

      老子在《道德經(jīng)》65章中說,“古之善為道,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

      古代的圣賢治理社會,他不是教老百姓偷奸?;?,而是要讓老百姓更加純樸純厚。民眾知道的偷奸?;氖侄卧蕉?,政府就越不好管。民眾的奸詐是從哪兒來的呢?民眾不是生下來就奸詐,都是從國家那兒學來的。為什么?因為國家用奸詐之法治民。所以,凡是用奸詐之法治國的人都被稱為“國之賊”,因為他給國家?guī)砹藶碾y。毛主席說過,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國家機關治理耍奸詐,人民群眾都能看出來,況且今天的社交媒體這么強大。前幾年,某地老百姓紛紛買車,因為傳言要限號了,政府再三辟謠,宣布絕對不會限號,兩天后政府突然宣布開始限號……公權(quán)力機關失信于民,怎么管理?

      《道德經(jīng)》第80章提出,“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俗,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段文字里有很多成語,比如小國寡民、結(jié)繩而用,都是從這兒來的。這一章是《道德經(jīng)》自古以來受攻擊最多的地方,也是老子反文明思想的明確表現(xiàn),它的意思是,最成功的治理,實際上是讓國家變小,人民不要那么多。雖然有各種能產(chǎn)生十倍、百倍效用的工具,但并不使用;使老百姓看重生命,不向遠方遷徙;雖然有船有車,也不經(jīng)常坐;雖然有很好的武器,但是很少去布兵打仗。最好讓老百姓都回到古代結(jié)繩記事的自然狀態(tài)之中。人民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過得快樂,你的小國在那兒,我的小國在這兒,離得非常近,甚至鄰國雞狗的叫聲都能聽得見,大家各自生活在自己國家里,連去鄰國看看人家過得怎么樣的沖動都沒有。

      過去,我們對這一段文字的批判是非常厲害的,因為鼓吹小國寡民。現(xiàn)在越來越覺得有些道理。比如,美國為什么這么霸道,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美國國家大,有實力,否則他就不會有如此大的財力去運轉(zhuǎn)11個航空母艦編隊,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就不會有那么多老百姓死于戰(zhàn)火,世界上也不會有那么多難民。我不是很同意小國寡民的說法,更不敢認同讓人民回到遠古結(jié)繩記事狀態(tài),文字總歸是要有的。但是老子所說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國家大了,國力強盛了,就想去支配別人。

      中國在21世紀真正崛起以后,我們能不能夠走跟美國、歐洲列強完全不同的一條文明之路,對世界的文明進程作出更大的貢獻?我對此是有信心的,因為中國人的哲學跟西方的哲學完全不一樣。西方哲學的思維方式是外向的,是擴張性的,而東方哲學尤其是中國哲學最基本的思維方式是往內(nèi)的,“日三省乎己”,別人看不起我,我并不去恨他,我要反省自己,從自身找原因,力求改進并彌補缺憾。

      當然,老子提出小國寡民,并非針對老百姓而言,而是針對欲壑難填的統(tǒng)治者說的。統(tǒng)治者不要老想著把國家擴張得很大,因為擴張領土就會有攻殺。老子主張,統(tǒng)治者最好的治理狀態(tài)是要讓老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沒有虛偽巧詐,不爭相安的理想社會正是老子的道德烏托邦!

      中國的發(fā)展和世界上其他文明的發(fā)展,都是從物質(zhì)不足到物質(zhì)滿足,再到物質(zhì)的極大滿足。物質(zhì)極大滿足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物質(zhì)生活只是世界的一部分?,F(xiàn)在,中國正處在從物質(zhì)的滿足向物質(zhì)的極大滿足發(fā)展過程中。馬克思說,共產(chǎn)主義就是物質(zhì)極大豐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從整體上說,人類必須要邁過追求物質(zhì)滿足這一關,要極大地滿足了物質(zhì)需求之后,人們才可能真正地超越物質(zhì),而進入生命的自由王國。個體的發(fā)展也是這樣的過程。我經(jīng)常跟學生說,“你們要發(fā)財”,讓他們發(fā)財并不是目的,而是因為真正有錢以后才能體會到錢財并不是生命的全部。

      老子主張小國寡民,并不是主張以愚治國?!皩⒁杂拗辈⒉皇怯廾?,他提這個概念意在反對“智”和“名”,實際上是反對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反對儒家的圣人之說。老子的道理特別簡單:仁義固然好,但是仁義是人制定的標準。只要一個標準是人制定的,就注定了會被人假造。小仁小義的人說自己大仁大義,還會出現(xiàn)假仁假義或不仁不義的人冒充仁義。

      如,一個家庭中,丈夫去世了,妻子因為夫妻感情好,不再婚,這事對不對?對!可是宋朝把這事推向另外一個極端,宣揚婦女從一而終,三從四德,要求女人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女人一輩子都要聽男人的話。丈夫死了不再嫁的婦女,稱為貞潔烈婦,地方官府給她建一個牌坊來表彰她。哪個女人愿意讓人家說自己不貞潔?所以到處都是貞潔牌坊,最后變成對女性的壓迫。男的死了老婆可以再娶,婦女死了丈夫不能再嫁人,這就是典型的以仁義之名行假仁假義之事。

      老子認為儒家對“禮”的強調(diào),甚至把它變成唯一標準,恰恰證明了社會上忠信的不足,也預示著大亂將爆發(fā)。一個社會再三強調(diào)“禮”的時候,它就離暴亂不遠了。莊子在《胠篋》中說的“竊國者諸侯”與尼采的“打倒奴隸道德”,跟老子說的“小國寡民”是一個道理。

      從這個角度上講,老子在《道德經(jīng)》56章中提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闭嬲闹钦卟粫教巵y說,天天來跟你說三道四的人肯定不是智者。把向外嗜欲的途徑關閉,就少了煩惱。挫其銳,不露鋒芒,解其紛,消解紛爭,和其光,同其塵,收斂你的光彩,人家灰頭土臉,你也灰頭土臉。如果人家灰頭土臉,你車馬光鮮,人家就會討厭你,你就會倒霉,這就叫作玄同。達到“玄同”境界的人,我們既無法跟他親近,也無法跟他疏遠;既不能讓他獲利,也不能讓他受損;既無法讓他尊貴,也無法讓他卑賤;所以他贏得天下所有人的重視。

      如果有一個人跟我說,“哎呀,馮老師你簡直是文化大師,我們覺得你不得了,你寫的文章都是大作……”我聽了心里高興不高興?我肯定高興。但是按老子的說法,只要我一高興就意味著被控制了。為什么?因為很可能有人突然罵我狗屁不如,我就會非常不高興。我如何避免別人罵我的時候不高興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我根本不要在意他人的夸獎。你的夸獎對我不產(chǎn)生任何影響,就意味著你的批評也難以對我產(chǎn)生影響。這就叫作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我不接受你給的尊貴待遇,你想讓我顯得卑賤的那些因素也影響不到我。

      現(xiàn)在經(jīng)常有機會給人發(fā)紅包,很少碰見我給錢人家說不要的。有次突然有一個人說不要錢,我對他肅然起敬,雖然他看著并不像道德高尚的人。有很多表面上看似高尚的人,或者天天嘴上說自己道德非常高尚的人,實際上背后做的事是非常令人不屑的。反而平時默默無聞、關鍵時刻不為外財所動的人最容易贏得尊重。

      圍棋界,有一個著名的日本棋手叫武宮正樹,號稱宇宙流。我有一次觀看聶衛(wèi)平跟武宮正樹對決,武宮正樹整盤棋沒有動過殺招,但是最后一數(shù)子,人家正好多半目,贏了。圍棋的藝術是無窮無盡的。下圍棋時大家都爭地盤,以為把對方的棋子吃掉才是最劃得來的。武宮正樹很少吃人家的棋。他說,這個地方你要搶我讓給你,那個地方你要搶我也讓給你,我都讓給你,最后我贏了。至理名言!蕓蕓眾生在社會上混,難免在很多地方爭權(quán)奪利,但是最后會發(fā)現(xiàn),橫沖直撞的很難笑到最后。老子“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的意義便在于此。

      經(jīng)常有人說,老子哲學是出世的哲學。我卻覺得老子的《道德經(jīng)》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兵書。如果完全按照老子的方法去做,哪怕是在21世紀的現(xiàn)代職場,到最后都沒人能跟你爭。原因特別簡單,你沒有跟任何人爭。

      (二)莊子的反文明思想

      莊子《駢拇》提出,“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義,是非以仁義易其性與?故嘗試論之,自三代(夏商周)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則以身殉利,土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圣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shù)子者,事業(yè)不同,名聲異號,其于傷性以身為殉,一也。”

      翻譯成現(xiàn)代文就是:小惑會使人弄錯方向,大惑會使人改變本性。怎么知道是這樣呢?自從虞舜以仁義號召天下,天下人都在為仁義而爭相奔走,這豈不是用仁義改變了人的本性嗎?試想,夏、商、周三代以來,天下人無不以外物來改變其本性。平民百姓為私利而犧牲,士人為名聲而犧牲,大夫為家族而犧牲,圣人則為天下而犧牲。這四種人所做的事不同,名聲也有各自的稱謂,但他們犧牲生命來傷害自己的本性,卻是同樣的。

      虞是指虞舜,莊子為什么說虞舜把天下搞亂了?因為莊子認為他推崇仁義,所以天下人就為仁義而爭相奔走,最后的結(jié)果都是為了一個外在的名聲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傷害了自己的本性。擁有了名利之后看淡名利,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

      有一個很有成就的老板,突然得了惡疾,彌留之際,寫了一些感觸很深的文字。他說,現(xiàn)在看起來我當時那么熱衷于追求的各種各樣的稱號,到了最后對于我本人來講,完全是身外之物,毫無意義。只有我在這些年的奮斗中收獲的那些真誠的友誼才是我這一輩子唯一的東西,可惜這種真誠的友誼太少了……我可以理解他,因為他太有錢了。大家凡是碰到太有錢的人,通常就想怎么把他的錢拿過來用,所以不可能跟他有真誠的友誼,哪怕你本身是一個真誠的人。造成沒人能跟他產(chǎn)生真誠友誼的障礙是因為錢。如果他沒錢,可能就容易有真誠的友誼了。

      我的學生上大學時老感嘆自己沒錢,連個雞蛋灌餅都買不起。他們走上社會后有了房子,有了車,有了別墅,有了家,回來之后和我吃飯、聊天,感嘆說,“我們在大學的時候是最美好的時光”。可是在校大學生并不覺得時光美好。

      莊子在《天地》中講了一個故事?!白迂暷嫌斡诔?,反于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甕,weng)而出灌,搰(gú)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仰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后重前輕,挈水若抽。數(shù)如溢湯,其名為槔桔。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子貢瞞然慚,俯而不對?!?/p>

      非常有名的一個故事。譯成現(xiàn)代文是:子貢到南邊的楚國游歷,返回晉國時經(jīng)過漢水南岸,看見一個老丈正在菜園里整地開畦,開了一條路直通井邊,抱著水甕澆水灌地,吃力地來來往往,用力多而功效少。子貢說:“如今有一種機械,每天可以澆灌上百個菜畦,用力很少而見效很多,老先生您不想試試嗎?”種菜的老人抬起頭來看著子貢說:“應該怎么做呢?”子貢說:“用木料加工成機械,后面重而前面輕,提水就像從井中抽水一樣,快速猶如水向外溢出來,名叫桔槔?!狈N菜老人變了臉色譏笑說:“我從老師那里聽到這樣的話:有了機械之類的東西必定會生出機巧的事情,有了機巧必定會出現(xiàn)機變。胸中有了機變心思,那不曾受世俗沾染的純潔空明的心境就會不完整齊備。純潔空明的心境不完備,那么精神就不會專一安定;精神不能專一安定的人,大道也就不會充實他的心田。我不是不知道你說的辦法,只不過感到羞恥而不愿意那樣做罷了?!弊迂暆M面羞愧,低下頭去不能作答。

      實際上,弗洛姆及法蘭克福學派都講過,文明的結(jié)果是我們雖然得到了文明的生活條件,但是以毀滅我們純潔空明的心境為代價的。

      弗洛姆對文明的評價是:“我們在現(xiàn)代社會中所看到的異化幾乎是無孔不入的。它滲透了人和他的工作、所消費的物品、國家、同胞以及和他自己等等這些關系中。人已經(jīng)創(chuàng)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人造物的世界。人建成了一個管理著人所創(chuàng)造的技術機器的復雜的社會機器,然而,他的這種全部創(chuàng)造卻高于他,站在他之上。他并不覺得自己是個創(chuàng)造者和中心,而只覺得是一個他雙手創(chuàng)造的機器人的奴隸。他發(fā)揮出來的力量越是有力和巨大,他越是覺得自己無力成為人。他面對著體現(xiàn)在他所創(chuàng)造的東西中的和他相異化了的自己的力量;他被自己的創(chuàng)造物所占有,而失去了對自己的所有權(quán)。”

      說得太好了。我們看見有多少人掙了幾千萬,幾個億,然后他這一輩子變成他掙的錢的奴隸。天天都想著把自己的錢拿去買股票、炒匯,產(chǎn)生利息。其實他這輩子連本金都花不完,他也沒有時間去花錢,天天都在想投資,想著怎么樣使投資的回報百分比更高一點。他是錢的奴隸。當然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很少聽到有誰說不喜歡錢。

      莊子對于理想社會的想法是什么?實際上跟老子非常相象,莊子不是老子的入室弟子,但是他完全贊成老子的說法。他在《至德之世》中說,“子獨不知至德之世乎?當是時也,民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若此之時,則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曰:‘某所有賢者,贏糧而趣之,則內(nèi)棄其親,而外棄其主之事;足跡接乎諸侯之境,車軌結(jié)乎千里之外,則是上好知之過也,上誠好知而無道,則天下大亂矣!”

      你不知道盛德時代嗎?那個時代的人民結(jié)繩記事,把粗疏飯菜認作美味,把樸素衣衫認作美服,把純厚風俗認作歡樂,把簡陋居所認作安適,鄰近的國家相互觀望,雞狗之聲相互聽聞,百姓直至老死也互不往來。這樣的時代可稱真正的太平盛世。現(xiàn)在的情況竟然是,百姓伸長脖頸踮起腳跟說,“某地出了賢人”,于是帶著干糧急趨而去,家里拋棄雙親,外邊離開主上的事業(yè),足跡交接于諸侯國境,車輪印跡往來交錯于千里之外。這就是統(tǒng)治者追求圣智的過錯。統(tǒng)治者一心追求圣智而不遵從大道,那么天下必定會大亂??!

      莊子認為,如果統(tǒng)治者完全聽儒家的那一套,天下就會大亂。事實上當時也亂了很長時間。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沒有采用儒家的學說,而是焚書坑儒。到了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已經(jīng)是很長時間以后的事了。

      莊子得出一個結(jié)論,叫“天下大亂,罪在好知”。天下為什么會大亂呢,因為太文明了?!昂我灾淙恍??夫弓、弩、畢(帶柄的網(wǎng))、弋(系繩可回收的箭)、機變之知多,則鳥亂于上矣;鉤(鉤)餌、罔(網(wǎng))罟(魚網(wǎng))、罾(傘狀魚網(wǎng))笱(捕魚竹籠)之知多,則魚亂于水矣;削(竹樁)格(木樁)、羅落(籬笆)、罝罘(獸網(wǎng))之知多,則獸亂于澤矣;知詐漸毒、頡滑(狡滑)、堅白、解垢(詭辯)同異之變多,則俗惑于辯矣。故天下每每大亂,罪在于好知?!?

      天下大亂,其實罪過在于知。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呢?弓弩、鳥網(wǎng)、弋箭、機關之類的智巧多了,鳥兒就不敢落地,只能在空中擾飛;鉤餌、魚網(wǎng)、魚籠之類的智巧多了,魚兒就會在水里亂游;木柵、獸欄、獸網(wǎng)之類的智巧多了,野獸就會在草澤里亂竄;偽騙欺詐、奸黠狡猾、言詞詭曲、堅白之辯、同異之談等等權(quán)變多了,世俗的人就會被詭辯所迷惑。所以天下昏昏大亂,罪過就在于喜好智巧。

      莊子說,“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亂。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爍山川之精,中隳(毀壞)四時之施(推移),惴耎之蟲(地上的軟蟲),肖翹之物(空中飛蟲),莫不失其性。甚矣,夫好知之亂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種種(淳厚狀)之民,而悅夫役役(奸詐狀)之佞(小人),釋夫恬淡無為,而悅夫啍啍(喋喋不休)之意,啍啍已亂天下矣?!?/p>

      天下人都只知道追求他所不知道的,卻不知道探索他所已知道的;都知道非難他認為不好的,卻不知道否定他所贊同的,因此天下大亂。所以對上而言遮掩日月光輝,對下而言銷解山川精華,居中而言損毀四時交替,就連地上蠕動的小蟲,飛在空中的蛾蝶,都沒有不喪失原有真性的。追求智巧擾亂天下,竟然達到如此地步!自夏、商、周三代以來的情況就是這樣啊,拋棄那眾多淳樸的百姓,而喜好那鉆營狡詐的諂佞小人;廢置那恬淡無為的自然風尚,喜好那喋喋不休的說教。喋喋不休的說教已經(jīng)搞亂了天下??!

      莊子所謂“喋喋不休的說教”主要指儒家,他認為儒家用仁義禮智信天天來教大家。教老百姓父慈子孝是對的,但是如果成天喋喋不休地說,反而把社會搞亂了,搞的父不慈,子不孝。

      莊子看到了文明的負面。隨著“文明”進化,人類發(fā)展迷失了方向,人往往死于別人的機謀、欺詐、誘餌和陷井,而不是死于大自然。他痛陳沉溺于世俗名利的人終日惶惶,疲于奔命:“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為構(gòu),日以心斗。”

      睡眠時心煩意亂,醒來則形體不寧;跟接觸的人糾纏不清,整天勾心斗角,遇到小的恐懼提心吊膽,遇到大的恐懼就喪魂失魄。莊子說這話到現(xiàn)在都2000多年了。現(xiàn)在的人類是不是這樣?2000多年了,沒改變。

      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呢?莊子說,如果我們想避免“中于機辟,死于網(wǎng)罟”,就必須回到“臥則居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以至德之隆也?!本犹幎嗝窗察o閑暇,行動多么優(yōu)游自得,人們只知母親不知父親,跟麋鹿生活在一起,自耕自食,自織自穿,沒有互相傷害之心,這就是道德鼎盛的時代。

      我們怎么樣能夠消除自得之心,怎么樣能夠消除相害之心呢?特別簡單,治理者不要把大家分成這么多階層。如果大家沒有差別,就沒有什么可爭的,關系就好處了。

      莊子在《馬蹄》中說:“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視顛顛。當是時也,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群生,連屬其鄉(xiāng);禽獸成群,草木遂長。是故禽獸可系羈而游,鳥鵲之巢可攀援而窺?!闭嬲搅酥恋轮?,連路和隧道都沒有,連船和橋梁都沒有,大家居所相通相連,沒有差別。那些野獸可以拿繩子牽著跟它一塊玩。鳥雀的巢,你可以爬上去看,它也不會跑,因為它知道你不會傷害它。

      日本的一些公園里有鹿,人進去之后,鹿經(jīng)常主動地走近人并靠近人站一會,因為那些鹿從小生活在公園里,它知道人不會傷害它,所以說見了人不會跑。有些地方的野獸一看到人就要跑,因為它知道人會傷害它,要吃它的肉。

      莊子上面這段話所蘊含的道理在于,文明到最后變成了大家互相傷害的理由。如果沒有文明,我們是不需要傷害對方的。

      “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為義,相愛而不知以為仁,實而不知以為忠,當而不知以為信,蠢動而相使,不以為賜。是故行而無跡,事而無傳?!鼻f子的至德之世理念中,不崇尚賢才,也不任用能人。國君在國君的位置上也好像是自然而然,他也不需要做很多事情。民眾就像野鹿一樣無拘無束。在這種社會中,行為端正卻不知道把它叫作義,相互友愛卻不知把它叫作仁,敦厚老實卻不知把它叫作忠,辦事得當卻不知把它叫作信;無心地活動而又相互支使,卻不把它看作恩賜。因此行動后不會留下痕跡,事成后不會留傳后代。即使沒有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大家也會父慈子孝,用不著誰來教。最好的社會是“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居住在那里不知干了什么,行走不知要去哪里。莊子把這稱作至德之世。

      最好的狀態(tài)是什么,叫忘適之適。“工捶旋而蓋規(guī)矩,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存留),故其靈臺(心)一而不桎。忘足,屨(巨)之適也;忘要(腰),帶之適也;知忘是非,心之適也;不內(nèi)變,不外從,事會之適也。始乎適而未嘗不適者,忘適之適也。”

      工捶做某樣東西時,自己一看就知道是多少,不用去量。他的手指隨著器物的變化而變化,不用強行去操作。不糾結(jié)于自己的腳有多大,什么樣的鞋子都是合適的,忘記自己腰的粗細,什么腰帶都合適。忘記是非,自然心情愉快。

      生活中曾聽人說,明明今年我應該是先進,結(jié)果他評上了先進,多拿了三萬塊錢績效。雖然事情確實不公平,但是這樣子說了之后,自己心里舒服了嗎?可能更加不舒服了。從根本上忘記是非,不再去探討這事,就讓他多拿三萬,都讓著他,你就沒輸。

      人本性是很開心的。如果人不是為了開心而有意去做任何事情,人就總是開心的。聽起來很像哲學,其實它不是哲學,它就是個日常的常識。你根本已經(jīng)忘了必須要去追求開心,不需要為了開心而勉強自己去做什么事情,那你豈不是一直開心。這是我年過50之后的新的體會。任何時候,如有一件事讓自己覺得簡直沒法活下去,就把這個事情放下,放下了就舒服了,就開心了。

      如果計較得多,生活中事事都是阻礙。曾聽人抱怨,憑什么他當局長,明明不管從哪個方面講,都應該是我當局長的,因此痛不欲生,夜不能寐。如果告訴自己目前已經(jīng)升到處長,不去計較局長職位這件事,得到的平靜和安樂可能超過當了局長的人。

      莊子從根本上反對文明,他要求大家絕圣棄知、擿玉毀珠、焚符破璽、掊斗折衡、毀棄樂器。目的是什么呢?都是讓民風保持純樸,而民風純樸,大家就不會爭斗,如果大家互相不爭斗,社會就會安定,天下之德始玄同,老百姓過得也好,至少不需要殺死對方。

      老莊反文明,不是反具體的人類文化的進步,而是反過分講究智巧而妨害人的真性,反妨害人的內(nèi)心平靜的智巧。

      三、尼采的反文明思想

      尼采反文明是徹頭徹尾的。德國偉大的哲學家伽達默爾90歲時說,實際上整個20世紀的思想家和藝術家,很少沒有受到過尼采著作激發(fā)的,比如,弗洛伊德、雅斯貝爾斯、薩特、海德格爾、??隆⒌卖斊?、德里達、茨威格、托馬斯曼,作家中肖伯納、黑塞、里爾克、紀德,中國作家魯迅也對尼采非常推崇。

      第一,尼采反理性。

      尼采反文明是因為他反蘇格拉底主義,尼采認為蘇格拉底主義是希臘消亡的工具。蘇格拉底主張用理性對抗本能。而尼采希望發(fā)揮人類的本能,他堅持認為理性是埋葬生命的暴力。

      蘇格拉底希望大家追求知識,尼采正好反對這一點,尼采認為:我們的知識越多,被束縛的就越強烈。這主要是針對當時歐洲的基督教傳統(tǒng),因為當時所有的知識都集中在教會,所有的學者都處在教會的統(tǒng)治之下。尼采說,只要親身體驗到蘇格拉底式獲得知識的快樂,就會認為編織牢不可破的知識之網(wǎng)是最強烈的生命刺激。我們就這樣被蘇格拉底式的求知欲束縛,妄想通過知識來治愈生存的永恒創(chuàng)傷,但最后只是“隨身拖曳著一大堆不消化的知識石塊”而失去我們獨立的人格。尼采認為知識像一個石頭,學的越多,身上的石頭就越多,學到最后,如同披一身的石塊,怎么前行?

      尼采說的是有道理的?,F(xiàn)在專家學者權(quán)威滿天飛,很多專家、權(quán)威、大師,講起來滔滔不絕,他確實讀了很多書,但是他沒有自己的思想,或者他根本連某一本書、某一個人的思想都沒有讀懂,就出來給人家講。

      尼采這樣概括蘇格拉底理性主義:“哲學家們對表面、痛楚、死亡、肉體、感官、命運、束縛和一切無目的的東西,都抱有成見。他們相信:絕對的認識;以認識為目的之知識;美德和幸福聯(lián)姻;人的行為是可以認識的?!?/p>

      尼采認為,蘇格拉底奠基的理性主義的根本錯誤就是限制和扼殺了每一個人所獨特具有的非理性生命力和本能沖動。在其支配下,哲學里的幾乎所有概念(如主體、對象、實體、意識、認識、真理等)都是虛構(gòu)和謬誤的結(jié)果,不能用來確定人的使命,估價人的事業(yè)。他在《查拉斯圖特拉如是說》書中宣稱,“哪里有知識之樹,哪里就有天堂”——最古老和最現(xiàn)代的毒蛇都這樣說。中國人看這段文字可能一點都不敏感,基督徒看了就會怒發(fā)沖冠,為什么?大家知道引誘亞當和夏娃去吃了蘋果的就是一條毒蛇,尼采說的毒蛇就是指這個。他說蘇格拉底主張的理論,即掌握了知識就等于你可以進入天堂,哪里有知識之樹,哪里就有天堂,這是那條毒蛇說的。他認為蘇格拉底是毒蛇。

      英國著名詩人拜倫說過,“知識之樹并非生命之樹?!毙味系膫€人覺悟越深,人就越痛苦,實用知識越多,人就越受到條條框框的束縛。

      尼采、叔本華都看到這一點,就是形而上的個人思慕越多,人就越痛苦。知識越多,人就被束縛的越狠。這點沒有錯,今天也是這樣,知識不是智慧,知識在某種情況下會變成一種累贅。

      盧梭在《漫談遐想錄》中說:“我到晚年才得出了一個讓人不敢恭維的學問:‘愚昧無知強于博學多識?!北R梭是法國文藝復興最有名的作家之一,可是他對自己學問的看法是有學問的還不如沒學問的,沒學問的人最鮮活。

      第二,尼采反知識分子,反學者。

      他說,“那些埋首于堆積如山的書籍中無所作為的學者,最后終會完全失去為自己而思想的能力。如果沒有書本在他的手上,他就根本不能思想。當學者思想的時候,對他而言,那也是一種刺激的反應——有思想地讀。而最后,他所做的一切,卻都將只是一種無意義的反應。學者把他一切的能力都放在肯定、否定或批判那些早已被人寫出的東西上——而他自己卻不再思想……學者的自衛(wèi)本能恐怕已完全消失了,否則怎會絲毫不排斥書本?所以,我說學者是——一個衰頹者,——他們要點燃火花——‘思想時,恐怕就像那些必須借助別人的力量才能點燃的火柴了。”

      現(xiàn)在是不是這樣?反正我看到很多學者都是這樣。

      第三,尼采反科學。

      尼采認為,理性以及邏輯,起源于非理性,即人的本能需要。它們都是非理性的工具,始終受非理性的決定和支配。理性認識即思想,它只是整個意識中極小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壞的一部分。理性和科學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

      尼采認為科學和理性極其有限,不能“深入事物的根本”,思想不能憑邏輯推演“直達存在至深的淵源”。他認為科學既不能理解人生的意義,也不能給人指出行為和活動的目標。他斷言,尊重理性給人類帶來了數(shù)不盡的災難。

      第四,尼采反進步。

      尼采根本否定人類文明史,提出“人類并沒有走上他們所愿意走的正確道路,它根本沒有受到良好的治理,完全處在那種趨于否定、墮落、頹廢等神圣價值之下?!彼踔琳f:“一步步走入頹廢——這是我對現(xiàn)代‘進步的定義。”這是他對現(xiàn)代生活、現(xiàn)代人的刻畫。他說,“如果拿視覺現(xiàn)象同以往的生活現(xiàn)象作比較,那么現(xiàn)代人的生活就顯得難以形容的貧乏和枯竭,盡管也難以形容的五光十色,但唯有淺薄的眼光才會從中感覺到幸福。人們只看到刺眼的東西,只獲得急劇顫動的色彩游戲的破碎印象:這整個情景豈非象人們收藏的昔日文化的無數(shù)瓦礫碎片在閃爍爭輝?而且在這中間,只有靠急遽的活動和忙亂,才能加以遮掩——面無人色的昏厥,煩惱不堪的糾紛,忙忙碌碌的無聊,鬼鬼祟祟的隱痛!現(xiàn)代人的形象已經(jīng)成為徹頭徹尾的假象。”

      上面這段話,其實不難理解。今天很多人都使用微信,有的人一天在朋友圈發(fā)十幾條信息,通過微信等社交媒體跟整個世界連接,億萬個人可以同時在微信上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前是沒有這種可能性的。但是今天的人們普遍感到比10年前甚至比20年前更加孤獨,為什么?為什么有了社交媒體,反而更加孤獨了?現(xiàn)代人的生活是不是如尼采所說“顯得難以形容的貧乏和枯竭,盡管也難以形容的五光十色,但唯有淺薄的眼光才會從中感覺到幸福”。我喜歡引用尼采這段話,因為這話對當前社會發(fā)展具有警戒和啟示作用。

      第五,尼采反現(xiàn)代文化人。

      尼采說,“從前,人們以正直高貴的態(tài)度鄙視從事金錢交易的商人,盡管他們也少不了這種人,承認每個社會都必須有自己的內(nèi)臟?,F(xiàn)在,商人是支配現(xiàn)代人類心靈的力量,成了現(xiàn)代人類最令人羨慕的一部分。過去,人們最忌諱的是過于珍惜光陰,主張無動于衷和關心永恒的要求。現(xiàn)在,只有一種認真還保留在現(xiàn)代人心中,他們只對報紙新聞和電訊認真。利用每一瞬間,為此盡可能當機立斷!不妨認為,現(xiàn)代人大約也僅僅保留了一種美德,即果斷。遺憾的是,實際上毋寧說比比皆是永不饜足的骯臟貪欲,人人身上都有一種到處探頭的好奇心……這個時代是一個卑鄙的時代,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看清這一點了,因為它尊敬以往高貴時代所蔑視的東西……今日的學者和哲學家并非利用印度人和希臘人和智慧使自己變得真正睿智寧靜,他們的工作純粹是為了給現(xiàn)代制造一種智慧的虛假名聲?!?/p>

      前些天,我一個很好的朋友在朋友圈中感嘆說,“你看現(xiàn)在的這些學者,至少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搞學術交易,哪有時間搞學術”。我發(fā)評論說,“絕對不止三分之一,我自己都不止三分之一”。我覺得當前的社會現(xiàn)象越來越像尼采所描繪的“這個時代”。

      尼采說,“人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羞于安靜,長久的沉思幾乎使人產(chǎn)生良心責備,人們手里拿著表思想,吃午飯時眼睛盯著商業(yè)新聞——人們像一個總是‘可能耽誤了什么事的人那樣生活著?!畬幵鸽S便做點什么,勝于一事不做——這條原則也是一根繩索,用來縊死一切教養(yǎng)和一切高級趣味”。

      尼采說,“逐利的生活不斷地迫使他殫精竭慮,置身于經(jīng)常的偽裝、欺騙或競爭之中?,F(xiàn)在,用比別人少的時間做成一件事,才是真正的道德。所以,只有很少幾個鐘頭可以允許人真誠;可是,在這幾個鐘頭里,人已經(jīng)疲倦,不只想‘放松自己,而且想四肢攤開地躺直,甚不雅觀……是的,不用多久,就會走到如此之遠,人們倘若對于一種求沉思生活的意向讓步,將不無自蔑和內(nèi)疚?!?/p>

      今天的社會現(xiàn)實不幸又被尼采言中。前些天看到消息說現(xiàn)在很多人對手機上癮,五分鐘就要看一眼手機。我突然反應過來,自己沒事時一直都在看手機,我現(xiàn)在基本上不看電視,開著電視也在看手機。對此我們要進行反思,尤其是被稱作專家、學者、權(quán)威、教授的人更應該反思?,F(xiàn)代人對成功非常向往,我周圍的人對職稱或職位更是津津樂道,“我教授職稱比你早三年”“我提副處長比你早了三年”,人們普遍把這些當作成功。有些人寫文章發(fā)到網(wǎng)上,要大家去點贊,因為文章點贊數(shù)量高,網(wǎng)站就把它放在更醒目的位置。點贊之外還有打賞,我看了你的文章,覺得寫得好,點擊一下給五塊錢或十塊錢。很多網(wǎng)站聯(lián)系我做這事,我堅決拒絕。因為我覺得自己不是要飯的,當然也是因為我現(xiàn)在吃得上飯。

      尼采在他的文章里說,“中世紀宮廷里的小丑與我們的無聊文人相仿,這是同一類人,理智不健全,詼諧、夸張、愚蠢,其存在有時只是為了用打諢和饒舌緩和情緒的激昂,用叫喊掩蓋重大事件的過于沉重莊嚴的鐘聲;從前是為王公貴族效勞,現(xiàn)在是為黨派效勞(正如在黨派意識和黨派紀律中,民眾對于王公的舊式順從大部分延續(xù)到了今天)。但整個現(xiàn)代文學家的狀況與無聊文人相距很近了,這是‘現(xiàn)代文化的小丑,倘若把他們看作理智不健全的人,倒也可以寬大待之,把寫作視為職業(yè),實在是一種瘋狂?!?/p>

      我覺得寫文章是跟人交談。我當然希望自己寫出來的文章或書賣得越來越好,版稅可以拿得越來越多??墒俏沂冀K認為寫文章和路邊玩雜耍賣藝的要有區(qū)別。現(xiàn)在很多人寫了一些文章就自稱為作家,我也發(fā)表了很多文章,可我不認為自己是作家?,F(xiàn)在社會上很多人把寫作當成職業(yè),其實不外乎混飯吃。

      第六,尼采從整體上反對歐洲文明。

      他說“愈往西方走,現(xiàn)代人的焦慮愈趨嚴重。是以,在美國人的眼里,歐洲人都是喜歡寧靜并且有條不紊的。事實上,歐洲人的生活猶如蜜蜂或蜂鳥一般繁忙。在繁忙的生活壓力下,高等文化的果實,猶如季節(jié)的轉(zhuǎn)換般過于迅速,以致無法開花結(jié)果?;钴S者,也就是那群一直無法靜下來的人,他們的高聲疾呼,并未能使情況穩(wěn)定下來。所以我說——靜觀乃現(xiàn)代人最必要的修養(yǎng)?!?/p>

      現(xiàn)實是不是這樣?各位看看你手中的手機,都是iPhone多少代了。其實有必要更換這么快嗎?甚至有人為買新手機去賣腎,有誰靜下心來想一想:“我為什么要到這世間來”“我到了這世上要干什么”“我將來要到哪里去”等等關于生命的問題,大家?guī)缀鯖]有時間去想這些。當然沒有思想的人,也就沒有多少負擔。

      第七,尼采反庸人。

      尼采認為尊崇現(xiàn)代文明的人實際上是庸人。他說,“謙和的小人物、規(guī)矩的庸人和隨大流的賤民似乎不僅比強者更優(yōu)越,而且這種庸人為我們?nèi)祟悩淞⒘艘环N理想、目標、尺度和最高希望。這種理想是迄今為止人類所遭受到的最可怕的誘惑,因為它會使人類中擁有最堅定的強力意志與增長意志的強者、日益壯大的雄杰與幸運兒走向毀滅”。他提出“超人”,希望出現(xiàn)擁有最堅定的強力意志與增長意志的強者。他認為在基督教傳統(tǒng)之下,人類已經(jīng)變成了庸人、平常人。

      第八,尼采反對資本主義。

      雖然資本主義相對于當時的情形是一種進步,因為它讓社會的文明程度增加了。但是尼采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盡管物質(zhì)財富日益增多,但人們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機械模式壓抑人的個性,使人們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創(chuàng)造文化的沖動,現(xiàn)代文化顯得如此頹廢,這是現(xiàn)代文明的病癥,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縮:“由于這種非人化的機械和機械主義,由于工人的‘非人格化,由于錯誤的‘分工經(jīng)濟,生命便成為病態(tài)了。人類的目的,也就是文化,便看不見了,作為達到文化手段的現(xiàn)代科學活動,產(chǎn)生了野蠻化?!?/p>

      尼采的話今天依然有效。從文明程度上講,中國現(xiàn)在的文明程度絕對遠遠高于1978年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那個時候誰家要有臺彩電不得了??墒?978年中國人思想的活躍程度、社會上讀書求學的迫切決心,遠遠強于今天。

      尼采跟老莊一樣,堅定地反對人類過快過度的物質(zhì)文明。而且他愿意為此付出他應該付的代價。尼采晚年拿著很微薄的退休金在意大利、奧地利、德國等地的鄉(xiāng)間租房住著,寫他那幾本書,大家都覺得他是精神病。實際上最后他也確實精神分裂了,可是到了今天,當初認為他是精神病的人都已經(jīng)是浮云,尼采的名字和觀點至今仍在影響著我們。尼采雖然一輩子過得很慘,但是他并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慘的人。他說,“我走在命運為我規(guī)定的路上,雖然我并不愿意走在這條路上,但是我除了滿腔悲憤地走在這條路上,別無選擇”。他還說,“自從厭倦于追尋,我已學會一覓即中。自從一股逆風襲來,我已能抗御八面來風,駕舟而行。”

      尼采是反蘇格拉底的。雖然尼采對于蘇格拉底的評論很多是正確的,但是我覺得蘇格拉底自有他存在的意義。我們分享一段蘇格拉底的語錄,“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快樂的豬,一種是痛苦的人”。此外蘇格拉底還說過,“思想應當誕生在學生的心里。而教師僅僅是一個助產(chǎn)士”?,F(xiàn)在很多老師認為,學生的知識都是老師傳授的;很多父母經(jīng)常認為,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因為學生和子女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并不只是接受了教師或者父母給的一切。我對孩子的要求是孝順爺爺奶奶。在這點上孩子沒有問題,在家對爺爺奶奶一向孝順。我從兒子從上中學開始,就不再強迫要求他做什么。在知識的爭辯上,我從來不因為自己是教授,就要求他聽我的。因為我發(fā)現(xiàn)我的知識更新跟不上他的知識增長的速度。

      教師對于學生也是如此,不要把學生當成你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推廣開來說,領導干部也不要把下屬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事實上也不是。習大大講話中一直強調(diào),任何人的權(quán)力和榮譽都是黨和人民給的。黨和人民給的,就意味著黨和人民有一天可以把它拿回去,所以使用權(quán)力的時候要小心謹慎。

      老莊和尼采反對文明,是從文明對人性的負面影響的角度來說的,而并非單純地反對物質(zhì)文明成果。以前沒有抽水馬桶,現(xiàn)在已經(jīng)普及,沒有誰會拒絕使用。老莊和尼采反文明并非反對文明帶來的生活便利。如果把他們反對的文明泛化,就庸俗化了老莊與尼采。

      根據(jù)中國干部學習網(wǎng)專家報告錄音整理

      責任編輯:范文勤 樂之

      猜你喜歡
      尼采文明
      虛無與輪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維
      “格言中的體系”——尼采的“反哲學”及其寫作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多元文明,照鑒共同未來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0
      讓文明之花持續(xù)綻放
      人大建設(2020年5期)2020-09-25 08:56:12
      漫說文明
      對不文明說“不”
      一個作為音樂家的尼采——尼采音樂思想探析
      人民音樂(2016年1期)2016-11-07 10:03:05
      文明歌
      尼采對修辭學的貢獻
      當代修辭學(2011年6期)2011-01-29 02:49:52
      永福县| 永新县| 乌什县| 合川市| 板桥市| 嘉义县| 隆安县| 宁陵县| 游戏| 古交市| 毕节市| 富裕县| 筠连县| 习水县| 海盐县| 秦安县| 肥城市| 灵璧县| 安塞县| 柳河县| 启东市| 石渠县| 永泰县| 闽侯县| 思南县| 铁力市| 夏河县| 科技| 凤台县| 安多县| 泌阳县| 凤城市| 年辖:市辖区| 土默特右旗| 阜城县| 仙游县| 揭西县| 固安县| 威信县| 金塔县| 石嘴山市|